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广东省各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汇总
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肇庆市第六中学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1. 如图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酿成酒 B.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C. 海水晒盐 D. 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是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 铜用作导线
C.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 氧气用作医疗急救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取用固体药品 B. 闻药品味道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A正确;
B、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要用手在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液体,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质量分数,选项A错误;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选项B正确;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选项C正确;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选项D正确。故选A。
5. 日常生活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 原子 B. 元素 C. 离子 D. 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宏观角度讲,物质一般由元素组成,所以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元素。
综上所述:选择B。
6. 对于下列问题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氧分子数目减少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 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氧分子数目并不减少,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NH3 C. C60 D. 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He为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NH3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NaCl 是由Na+、Cl-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8. 有关过氧化氢(H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氧气,选项A错误;
B、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氧分子,选项B错误;
C、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选项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所含微粒
微粒种类
物质种类
纯净物或混合物
A
1
1
纯净物
B
3
3
混合物
C
1
1
纯净物
D
1
1
纯净物
点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微粒的种类可判断物质的种类。
10. 下列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火焰
B. 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D. 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 ;错误;
B.细铁丝不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错误;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
故答案选择D。
11.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右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硒元素的偏旁为“石”,表示它在常温下的单质存在的状态为固态的非金属元素。此项错误。
B、图中左上角数值是硒的原子序数,也是其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此项正确。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34)=核外电子总数(2+8+18+x),x=6。此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没有g这样的单位,所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此项错误。
12.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
故选B。
14. 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制取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分别取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用A表示)直接加热制取氧气,在另一份(用B表示)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加热,下列关于A、B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别取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用a表示)直接加热制取氧气,在另一份(用b表示)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在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故b最先产生氧气,但是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最后,a、b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题,共55分)
16. 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应填空
(1)有下列物质:a.氧气;b.氮气;c.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硫;e.二氧化碳;f.空气;g.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字母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②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_______。
③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2)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氯元素_______
②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③三个镁离子_______。
④2H_______。
⑤4C1_______。
⑥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答案】(1) ①. b ②. d ③. f
(2) ①. Cl ②. ③. 3Mg2+ ④. 2个氢原子 ⑤. 4个氯原子 ⑥. A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故填b;
②二氧化硫为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故填d;
③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而其它物质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填f。
【小问2详解】
①氯元素的符号为Cl;
②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则其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6,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离子前的个数表示离子个数,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2Mg2+;
④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2个氢原子;
⑤4Cl表示4个氯原子;
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铝元素,符号为Al。
17. 蓝带啤酒厂是广东肇庆主要企业之一、
(1)花园式的厂区里飘溢着阵阵麦芽香味。能闻到香味说明 (填序号)。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啤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能将麦芽汁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该变化属于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酵母的作用是_______。
(3)啤酒贮存和运输时要防止阳光暴晒,由此可知_______,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1)C (2) ①. 化学 ②. 催化作用 (3)温度越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小问2详解】
将麦芽汁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该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其中酵母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小问3详解】
啤酒贮存和运输时要防止阳光暴晒,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8. 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丧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氯元素与铝元素属于不同元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不同。
(2)氧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铝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
(3)C粒子属于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_______。
(4)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
【答案】(1)质子数##核电荷数
(2) ①. 非金属 ②. 13
(3) ①. 阴离子 ②. 8
(4)BC##CB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氯元素与铝元素属于不同元素的根本原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2详解】
氧元素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铝元素的质子数为13。
【小问3详解】
C粒子中,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实验需要规范与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封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