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72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69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69,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规范练69基础对点练1.(液晶)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液晶的分子排列,液晶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选项A、C中,分子排列非常有序,不符合液晶分子的排列,选项A、C错误;选项B中,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具有无序性,符合液晶分子的排列,选项B正确;选项D中,分子排列完全是无序的,不符合液晶分子的排列,选项D错误。2.(浸润和不浸润)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都是不浸润的,图为一滴水滴在某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的照片,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照片中的口罩一定为不合格产品B.照片中附着层内分子比水的内部稀疏C.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的内部密集D.水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答案 B解析 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都是不浸润的,照片中的口罩正好发生了不浸润现象,A错误;根据照片所示,水发生了不浸润现象,则附着层内分子比水的内部稀疏,B正确;照片中水滴为球形,是水滴表面分子比水的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形成的,则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应比水的内部稀疏,C错误;水不是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比如,水可以浸润玻璃,D错误。3.(表面张力)(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图乙中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D.图丙中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答案 ABC解析 本题考查液体的性质。雨水不能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选项A正确;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选项B正确;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选项C正确;小木块浮于水面上时,木块的下部实际上已经陷入水中(排开一部分水),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是浮力与重力平衡的结果,而非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4.(p-T图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由a到b到c,其p-T图中直线ab平行于纵坐标轴,直线bc通过坐标原点,三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a、Vb、Vc,则根据图像可以判定( )A.Va>Vb B.Va=VbC.Vb>Vc D.Vb=Vc答案 D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C,其中a→b过程温度不变,压强减小,即体积增大,故Va<Vb,A、B错误;b→c过程p-T图线过坐标原点,为等容过程,即Vb=Vc,C错误,D正确。5.(V-T图像)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该气体( )A.状态b的压强大于状态c的压强B.状态a的压强大于状态b的压强C.从状态c到状态d,体积减小D.从状态a到状态c,温度不变答案 A解析 分别过a、b、c、d四个点作出等压变化线,如图所示。在V-T图像中,斜率越大,压强越小,所以pa<pd<pc<pb,A正确,B错误。由图像可知,状态c到状态d,体积增大,C错误。从状态a到状态c,温度升高,D错误。6.(气体实验定律与图像)如图所示,一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重力不计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已知汽缸不漏气,活塞移动过程中与汽缸内壁无摩擦。初始时,外界大气压强为p0,活塞紧压小挡板。现缓慢升高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则下列图中能反映汽缸内气体的压强p随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图像是( )答案 B解析 当缓慢升高汽缸内气体温度时,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可知,缸内气体的压强p与汽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在p-T图像中,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活塞开始离开小挡板时,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外界的大气压,气体发生等压膨胀,在p-T图像中,图线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B正确。7.(玻意耳定律)如图所示,两玻璃管用橡皮管连接起来后竖直放置,左管固定、上端封闭,右管上端开口。A、B两部分气体长度均为L=7 cm。水银柱Ⅰ在左、右管内的液面相平,水银柱Ⅱ的长度h=3 cm。外界大气压p0相当于77 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气体A、B温度均为t1=27 ℃。现保持温度不变,缓慢竖直向下移动右管,使水银柱Ⅱ的上液面与水银柱Ⅰ在左管内的液面相平,然后保持右管不动。(1)求此时气体A的长度;(2)为了让气体A恢复到原来长度,则其温度应变为多少?答案 (1)8 cm (2)255 K解析 (1)向下移动右管过程中,气体B长度不变,气体A发生等温变化,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此时气体A的长度为x,则初态时有p1=p0+ρgh,末态时有p2=p0-ρgL由玻意耳定律得p1LS=p2xS解得x=8cm。(2)改变温度后,气体A的压强为p3=p0-ρgL'其中L'=L+2cm,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其中T0=300K,解得T1=255K。素养综合练8.(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示A状态开始,经历了B、C状态,最后到D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过程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B→C过程体积不变,压强变小C.B→C过程体积不变,压强不变D.C→D过程体积变小,压强变大答案 ABD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A→B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且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由=C可知,气体压强不变,故选项A正确;在B→C的过程中,体积不变,而温度降低,由=C可知,气体压强变小,故选项B正确,C错误;在C→D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变小,由=C可知,气体压强变大,故选项D正确。9.(2023湖北联考)乘热气球飞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空中运动。要让热气球升空,必须加热气球里的空气,使气球体积变大,以增加空气浮力。现有一总质量为6×102 kg的热气球(不含球内空气),当加热其内空气,使其体积膨胀至3×103 m3后,恰好升空,此时空气浮力等于热气球的总重力(含球内的空气)。已知外界气温为22 ℃,空气密度为1.2 kg/m3,g取10 m/s2,气球内、外的空气都视为理想气体,吊篮的体积可忽略不计,且加热时球外空气的温度、压强不变。则热气球恰好升空时,其内的空气温度为( )A.81 ℃ B.72 ℃C.57 ℃ D.42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恰好升空时热气球总重力与其所受浮力大小相等,而总重力为G=mg+ρ1gV,浮力为F=ρ0gV,由G=F可得ρ1=1kg/m3,加热气球内的气体是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有,又ρ0V0=ρ1V,解得V=1.2V0,T=1.2T0,而T0=295K,可得T=354K,即热气球内空气温度为t=81℃,故A正确。10.(2023山东济南模拟)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运动的主场馆,为确保运动项目的顺利完成,比赛前需要对场馆内气体降温。已知降温前场馆内外的温度均为7 ℃,降温后场馆内的温度为-8 ℃,降温过程中场馆内气体压强不变。(1)从微观角度解释降温过程中场馆内气体压强不变的原因;(2)求降温后场馆内增加的气体质量与降温前场馆内气体质量的比值。答案 (1)见解析 (2)解析 (1)气体压强在微观方面取决于两个因素: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气体质量增加,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加,从而使压强维持不变。(2)选-8℃时馆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其体积为V,气体状态参量初状态:V1=V+ΔV,T1=280K末状态:V2=V,T2=265K由盖-吕萨克定律得可得ΔV=V场馆内增加的气体质量与降温前场馆内气体质量之比为代入数据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7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55,共9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4,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