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新人教版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59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练4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练4新人教版,共3页。
专题练41.(2022大连模拟)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让一只纯合的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全为红眼,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为了确定W/w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数据不需要统计的是( )A.F2中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B.F2中雄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C.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D.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答案:D解析:统计F2中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若一致,可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若不同,则W/w位于X染色体上;统计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若雌雄都有,可确认W/w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白眼性状的只有雄性个体,可确认W/w位于X染色体上;只统计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无法判断与性别的关系。2.(2022济南期末)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交、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上,朱红眼为隐性性状C.若正、反交的F1中的雌雄果蝇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不相同D.反交实验F1中雌雄性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相同答案:D解析: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性染色体上,A项正确;由反交实验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上,且暗红眼为显性性状,则朱红眼为隐性性状,B项正确;正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1∶1∶1∶1;表型及比例是暗红眼雄性∶朱红眼雄性∶暗红眼雌性=1∶1∶2;反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1∶1∶1∶1,表型及比例是暗红眼雄性∶朱红眼雄性∶暗红眼雌性∶朱红眼雌性=1∶1∶1∶1,两种情况表型及比例不同,C项正确;由选项C的分析可知,反交实验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分别为1/4和1/2,D项错误。3.(2022德城月考)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由一对B/b等位基因控制。有关果蝇眼形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P:圆眼(♀)×棒眼(♂)→F1全圆眼杂交组合二P:棒眼(♀)×圆眼(♂)→F1圆眼(♀)∶棒眼(♂)=1∶1杂交组合三P:棒眼(♀)×圆眼(♂)→F1棒眼(♀)∶圆眼(♂)=1∶1 A.通过杂交组合一,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B.位于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可能会出现性别差异C.杂交组合二和组合三的亲本中圆眼(♂)基因型相同D.通过三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答案:C解析:Ⅱ-2片段为Y的非同源区段,若基因位于该区段,则雌性不可能有相应性状,杂交组合一F1全圆眼,因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A项正确;Ⅰ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给后代,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如XbXb×XbYB,后代雌雄性状不同,B项正确;杂交组合二的亲本中圆眼(♂)基因型为XBYb,组合三的亲本中圆眼(♂)基因型为XbYB,C项错误;通过三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否则后代不会出现圆眼雄性,D项正确。4.(2022吉林模拟)果蝇的灰身基因A与黄身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黄身基因能破坏其黑色素的形成使身体更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可使黑色素积累而全身发黑。黑檀体时黄身纯合个体表现为灰身。请回答有关问题。(1)现有四种纯合的果蝇:灰身雄果蝇、黄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和灰身雌果蝇,请以上述果蝇为亲本设计实验,不用正反交实验来探索黄身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与纯种黑檀体雄果蝇杂交,F1个体相互交配,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为 ,正反交实验结果 (填“相同”或“不同”)。 (3)现已确认灰身与黄身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灰身黑檀体雌果蝇与纯种黄身灰体雄果蝇杂交,F1中的雄蝇与EeXaXa(黄身灰体雌蝇)个体相互交配,F2中雄蝇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 答案:(1)用纯合的灰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杂交,若后代黄身都是雄蝇,灰身都是雌蝇,说明黄身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若后代无论雌雄全部为灰身,说明黄身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2)灰体∶黑檀体=3∶1 相同(3)黄身灰体∶灰身黑檀体=3∶1解析:(1)设计实验探索黄身基因的遗传方式,即判断控制黄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不用正反交的话,可以选择隐雌显雄法进行杂交实验。则根据题意可以用纯合的灰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杂交,若后代黄身都是雄蝇,灰身都是雌蝇,说明黄身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若后代无论雌雄全部为灰身,说明黄身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2)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EE)与纯种黑檀体雄果蝇(ee)杂交,F1个体(Ee)相互交配,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为灰体∶黑檀体=3∶1。(3)根据题意可知,灰身与黄身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亲代纯种灰身黑檀体雌果蝇基因型为eeXAXA,纯种黄身灰体雄果蝇基因型为EEXaY,杂交后代雄果蝇基因型为EeXAY。EeXAY与EeXaXa黄身灰体雌果蝇个体相互交配,F2雄果蝇的表型为黄身灰体∶灰身黑檀体=3∶1。5.在果蝇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长腿和短腿,基因A和a能被荧光标记为绿色。生物兴趣小组对雄果蝇某体细胞进行了荧光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有4个荧光点,甲同学猜测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乙同学则认为是另外一种可能,乙同学猜测基因A和a位于 。甲、乙两名同学选择纯合长腿雄蝇与纯合短腿雌蝇为实验材料求证基因A和a的位置,写出实验思路: 。 实验结论:① ; ② 。 答案:X、Y染色体同源区段 纯合长腿雄蝇和纯合短腿雌蝇杂交,得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的雌雄个体杂交,统计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 若子二代果蝇腿的长短与性别无关,且长腿∶短腿=3∶1,则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子二代中,雄蝇全部长腿,雌蝇长腿∶短腿=1∶1,则A和a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6.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但果蝇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其存在着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下图所示。依照下图,我们将果蝇的伴性遗传分为伴X染色体遗传(基因仅位于Ⅰ上)、伴Y染色体遗传(基因仅位于Ⅲ上)和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基因位于Ⅱ上)。研究人员从世代连续培养的野生型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分离出雌、雄各一只焦刚毛突变体,并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PF1F2实验一焦刚毛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直刚毛∶焦刚毛=3∶1实验二焦刚毛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直刚毛∶焦刚毛=3∶1 (1)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所研究的果蝇红、白眼色遗传方式属于 ,实验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2)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可推测控制果蝇刚毛的基因可能位于 ,请写出如何通过对实验一、二中的F2做进一步的性状分析与判断,并写出判断结果。 (3)研究人员为继续研究遗传规律,现有一只黑身白眼雄果蝇(rrXeY),选择某雌果蝇与其进行杂交,若F1的实验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亲本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F1应该出现 种基因型,其中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出现的概率为 。若利用眼色这对相对性状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伴性遗传,可从F1中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进行杂交。 答案:(1)伴X染色体遗传 假说—演绎法 (2)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或位于常染色体上 性状分析:观察统计F2中焦刚毛的性别比例。判断结果:若实验一中焦刚毛全部为雌性、实验二中焦刚毛全部为雄性,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若实验一、实验二中焦刚毛果蝇雌雄比例为1∶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RXE∶RXe∶rXE∶rXe=1∶1∶1∶1 8 1/4 XEY×XeXe(或XEX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练8新人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练7新人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练6新人教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