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0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新人教版
展开课时规范练10
一、选择题
1.(2022重庆模拟)科学家萨姆纳将刀豆种子制成匀浆,用丙酮作溶剂提取出了结晶(脲酶),这种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脲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证明了酶都是蛋白质
B.在脲酶浓度一定时,尿素供应量越大,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越快
C.与加热相比,尿素被脲酶分解产生氨的速率更快,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将脲酶与尿素在160 ℃条件下混合,检测到大量的氨,说明脲酶有耐高温的特点
答案:C
解析:脲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但不能证明所有酶都是蛋白质,A项错误;在脲酶浓度一定时,一定的尿素供应量范围内,尿素供应量越大,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越快,超过一定量,酶达到饱和时,再增加尿素供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不变,B项错误;与加热相比,尿素被脲酶分解产生氨的速率更快,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才能说明酶的高效性,C项正确;尿素在160℃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氨,因此将脲酶与尿素在160℃条件下混合,检测到大量的氨,不能说明脲酶有耐高温的特点,D项错误。
2.(2022湖北模拟)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开水处理新鲜玉米可较好地保持玉米甜味,原因是破坏了淀粉酶的活性
B.新鲜的禽肉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更鲜嫩,与禽肉细胞中含各种水解酶有关
C.用开水溶解加酶洗衣粉,去污效果会下降
D.加酶牙膏能分解牙缝中的细菌等,使牙齿亮洁、口气清新
答案:A
解析:用开水处理新鲜玉米可较好地保持玉米甜味,原因是破坏了呼吸酶、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可溶性糖不被消耗,也不能形成淀粉,从而保持甜味,A项错误。
3.(2022大连模拟)已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和蛋白质,碘液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下列利用相关材料、试剂开展的实验,实验目标能够达成的是( )
A.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
C.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蛋清液、蛋白酶、双缩脲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淀粉酶,淀粉也会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A项不符合题意;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而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故而不能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B项不符合题意;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而淀粉遇碘液变蓝,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催化水解,可以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蛋白质,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蛋白酶,蛋白质也会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D项不符合题意。
4.(2023届湖南联考)某同学将一块新鲜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之后观察到试管内有很多气泡。为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
验
煮沸冷却后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mL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2%的过氧化氢溶液/mL
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
Ⅰ
2
-
-
-
2
出现较
多气泡
Ⅱ
-
-
-
2
2
?
Ⅲ
-
-
2
-
2
?
Ⅳ
-
2
-
-
2
?
A.实验Ⅰ为实验组,实验Ⅱ为对照组
B.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表示
C.实验Ⅲ和实验Ⅳ试管中均会出现较多气泡
D.实验Ⅰ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实验Ⅳ中煮沸冷却的马铃薯提取液中酶已经变性失活,试管中不能产生较多气泡,C项错误。
5.(2022蕲春一模)多酚氧化酶在茶叶中的活力很高,制茶时根据它的特性加以利用。制红茶时,将茶叶细胞揉破,在适宜的温度下,通过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成红褐色制得红茶;制绿茶时,则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保持茶叶的绿色。结合茶叶的制作过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酚氧化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多酚氧化酶、儿茶酚、单宁在茶叶细胞中的位置可能不同
C.制作红茶与绿茶的过程都体现了酶的特性
D.泡茶的过程就是茶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进行吸水的过程
答案:D
解析:多酚氧化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项正确;多酚氧化酶、儿茶酚、单宁在茶叶细胞中的功能不同,位置可能不同,B项正确;制作红茶与绿茶的过程都体现了酶的特性,C项正确;制好的成品茶,其细胞已死亡,所以在泡茶过程中,细胞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D项错误。
6.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可用下图表示。其中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活化能增加
B.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相同的
C.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D.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低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A项错误;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酶分子活性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由图可知,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C项正确;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低温只是抑制酶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D项错误。
7.(2022衡阳三模)某实验小组从热泉的芽孢杆菌中获取了某耐热蛋白酶,并探究了该酶在60 ℃和80 ℃两个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芽孢杆菌合成耐热蛋白酶是在热泉环境的诱导下产生的适应性变异
B.根据结果可知,该酶适合在pH=7、温度为60 ℃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C.与80 ℃相比,60 ℃条件下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当pH=7时,80 ℃和60 ℃条件下该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等量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芽孢杆菌能合成耐热蛋白酶,是热泉环境对芽孢杆菌的选择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根据结果可知,在pH=7的环境中该酶活性最高,但不适合长期保存,长期保存应置于低温条件下,B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60℃条件下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C项正确;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不能提供活化能,D项错误。
8.(2022历城模拟)某同学搜索“水果酵素”得到下面的信息:①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②《酵素产品分类导则》中将酵素定义为: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的产品。③把水果小块和水按比例放入容器,密封,注意容器内留下20%空间,置于阴凉处6个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酵素”。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由于水果酵素富含蛋白酶、脂肪酶,因此酵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减肥功能
B.发酵前需要对蔬果进行煮沸消毒,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
C.将酵素添加进洗衣粉中配合沸水浸泡,可以帮助分解衣物上的油渍
D.“酵素”在生物体中具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水解,失去活性,无法起到减肥的作用,A项不合理;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附着的天然菌种,若发酵前对蔬果进行煮沸消毒,将不能发酵,B项不合理;沸水可以使酵素和洗衣粉中的活性物质失活,会降低洗涤效果,C项不合理;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酵素”在生物体中具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D项合理。
9.(2022雨花模拟)如图为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两个实验结果,除自变量和图中条件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1
实验2
A.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增大
B.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能继续增大
C.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维持最大值基本不变
D.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
答案:B
解析:最终限制实验1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增大,A项正确;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不再增大,也可能继续增大,因为乳糖浓度是不确定的,B项错误;最终限制实验1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变,C项正确;根据题意,两个实验都处于最适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所以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酶的活性下降,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D项正确。
10.某研究小组利用α-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还原糖含量,各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温度/℃
0
22
35
45
65
85
OD540nm
0.170
0.849
1.122
1.271
1.383
0.450
注:OD540nm值代表在波长540nm的光下测量该酶促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值。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值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关系。
A.实验组1和6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检测溶液的OD540nm值时,实验组的数据需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35~65 ℃之间
D.为保证淀粉和淀粉酶的充分反应,需在反应液中添加ATP
答案:B
解析:实验组1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实验组6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A项错误;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对照原则,检测溶液的OD540nm值时,实验组的数据需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项正确;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其活性都降低,由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曲线可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5~85℃之间,C项错误;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在反应液中添加ATP,D项错误。
11.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量取等量、pH不同的缓冲液于试管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利用新鲜肝脏研磨液、H2O2溶液、注射器等进行实验,记录并计算气体产生的平均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需要将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混合后再加入pH不同的缓冲液中进行测定
B.pH由5到7时气体产生速率上升较快,与pH为5~7时酶活性升高较快有关
C.由图示实验结果可知,过氧化氢酶需要在最适pH条件下保存
D.由图示结果推测,将某一试管中的pH由13调至7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实验需要先将每组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调至相同pH后,然后再混合,并将不同组设置不同的pH进行实验,A项错误;pH由5到7时气体产生速率上升较快,与pH为5~7时酶活性升高较快有关,B项正确;该实验是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能说明过氧化氢酶需要在最适pH条件下保存,C项错误;据图可知,在pH为13时,平均反应速率为0,说明酶变性失活,则将某一试管的pH由13调至7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变,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2021湖北高考)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
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实验设计思路:
取 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 ,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 。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 。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 。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 。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答案:(1)2 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2)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 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则实验的自变量为甲、乙物质的有无,因变量为酶A的活性,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取2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一致原则);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2)据题意可知,物质甲和物质乙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但作用机理未知,且透析前有物质甲和乙的作用,透析后无物质甲和物质乙的作用,前后对照可推测两种物质的作用机理,可能的情况有:①若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则酶的活性能恢复,故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②若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则两组中酶的活性均不能恢复,故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③若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则甲组中酶的活性能恢复,而乙组不能恢复,故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④若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则甲组中酶的活性不能恢复,而乙组能恢复,故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4人与环境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4人与环境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4免疫调节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4免疫调节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2体液调节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2体液调节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