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比质量检测卷1(有答案 有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890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比质量检测卷1(有答案 有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890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比质量检测卷1(有答案 有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890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化简比,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质量检测卷1
一、选择题(满分16分)
1.从学校走到电影院,李民用了8分钟,赵斌用了10分钟,李民、赵斌的最简速度比是( )。
A.8:10 B.10:8 C.5:4 D.4:5
2.如果,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3倍 B.是的 C.a与b的比是1∶3 D.b与a的比是1∶3
3.王大娘家养了公鸡和母鸡共40只,已知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少的多,则母鸡和公鸡只数的比,最有可能是( )。
A.1∶7 B.3∶5 C.7∶1
4.把20分米∶5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A.2∶5 B.4∶1 C.20∶5 D.40∶1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腰
6.如图,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比是2∶1,与梯形面积的比是( )。
A.1∶2 B.2∶3 C.3∶4 D.3∶5
7.A、B、C、D四人一起完成一件工作,D做了一天就因病请假了,结果A做了6天,B做了5天,C做了4天,D作为休息的代价,拿出540元给A、B、C三人作为报酬,若按天数计算劳务费,则这540元中A应该分( )元。
A.180 B.360 C.270 D.320
8.爸爸给童童买了一套衣服用了240元钱,其中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上衣的价格是( )。
A.90元 B.150元 C.40元 D.144元
二、填空题(满分16分)
9.20kg∶0.2t的比值是( );120dm∶24dm的比值是( )。
10.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获得骄人成绩。中国队本届与上一届冬奥会获奖牌数量统计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队第23届冬奥会奖牌总数与第24届冬奥会奖牌总数的比是( ),第24届获奖牌总数比第23届获奖牌总数多。
11.甲乙两人去文化宫,甲比乙多走的路程,而乙比甲走的时间少,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
12.2.4吨∶60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3.1∶0.25的比值是( ),如果后项除以0.25,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该变成( );如果后项加上0.25,要使比值不变,那么前项应该变成( )。
14.如下图,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如果甲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丙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5.中国农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2022年6月21日是“夏至”,这一天预计武汉地区白昼与黑夜的时间比约是,那么白昼约是( )小时。
16.一项工程,甲单独做8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三、判断题(满分8分)
17.3∶7的后项加上21,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该加上21。( )
18.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均不为0),则甲、乙两数的比是5∶6。( )
19.如果甲乙两数的比是,那么甲数比乙数少。( )
20.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乙与甲速度的比是5∶4。( )
四、化简比(满分6分)
21.(6分)化简比。
27∶54 ∶ 0.9∶0.7
五、作图题(满分6分)
22.(6分)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1)画一个周长是28厘米的长方形,要求长与宽的比是4∶3。
(2)把你画的长方形分为面积是1∶2的两个小长方形。
六、解答题(满分48分)
23.(6分)学校要将种70棵树的任务按照班级人数分配给各班,601班有44人,602班有46人,603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24.(6分)A、B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A袋中取出1.3千克糖放入B袋,这时A、B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A、B两袋糖原来各重多少千克?
25.(6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疫情期间,淘气把自己的零花钱36元捐给了武汉灾区,他和笑笑捐款的钱数比是3∶5。笑笑捐了多少元?
26.(6分)老师给班里买了90本儿童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组和二组。这两个组各借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27.(6分)一条绳子,第一次用去的与全长的比是1∶4,第二次用去的占全长的,两次正好用去120米,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8.(6分)北京站和南京站大约相距1050千米,一列普通快车和一列动车分别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普通快车和动车的速度比是2∶5,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9.(6分)某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第一小时检测了总人数的,第二小时检测了120人。这时已检与未检的人数比是5∶3。这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核酸检测?
30.(6分)参加体育、舞蹈、合唱小组的同学共188人,其中体育小组与舞蹈小组人数比为3∶4,舞蹈与合唱小组人数的比为5∶3,三个小组各多少人?
参考答案
1.C
【分析】可把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得李民的速度为,赵斌的速度为,据此解答。
【详解】1÷8=
1÷10=
∶=10∶8=5∶4
故答案为:C
【点睛】结合题意,准确确定单位“1”,且能够熟练应用速度路程时间三者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D
【分析】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a∶b=a÷b=(b≠0)。由题目中的条件先求出a与b的比,再求出4个选项中a与b的比进行选择。
【详解】因为a÷b=,所以a∶b=1∶3。
A.b是a的3倍,即b÷a=3,所以b∶a=3∶1,即a∶b=1∶3;
B.a是b的,即a÷b=,所以a∶b==1∶3;
C.a与b的比是1∶3,即a∶b=1∶3;
D.b与a的比是1∶3,即a∶b=3∶1。
所以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熟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能够结合题意将选项合理转化,是解题关键。
3.C
【分析】根据按比分配的方法,把公鸡和母鸡的总数代入到3个选项中,分别计算出公鸡的只数和母鸡的只数,找出最有可能的答案。
【详解】A.母鸡:40×=40×=5(只)
公鸡:40×=40×=35(只)
可见母鸡的只数比公鸡少的多,不符合题意;
B.母鸡:40×=40×=15(只)
公鸡:40×=40×=25(只)
可见母鸡的只数和公鸡的只数相差不大,且公鸡多了,不符合题意;
C.母鸡:40×=40×=35(只)
公鸡:40×=40×=5(只)
可见母鸡的只数比公鸡多的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维求解。
4.A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知,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先换算单位后,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20分米∶5米化成最简整数比。
【详解】20分米∶5米
=20分米∶50分米
=20∶50
=(20÷10)∶(50÷10)
=2∶5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的方法,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5.B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根据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3∶5,可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和,乘法可分别求出各个内角和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确定是什么三角形。
【详解】
因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6.B
【分析】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比是2∶1,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看作2份,三角形面积是1份,则梯形面积为(2+1)份,再求比即可。
【详解】2∶(2+1)=2∶3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面积的比是2∶3。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应用,关键是得出梯形面积为(2+1)份。
7.B
【分析】先求出A、B、C、D四人总天数的平均天数,则比平均数多的天数就是替D所做,再求出A、B、C三人分别替D多做的天数,最后将D的540元按比例分配,据此解答。
【详解】平均天数:
(6+5+4+1)÷4
=16÷4
=4(天)
A多做的天数:6-4=2(天)
B多做的天数:5-4=1天)
C多做的天数:4-4=0(天)
这540元中A应该分:
(元)
故答案为:B
【点睛】先计算出总天数的平均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把“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转化成上衣与裤子的价格比是5∶3,一套衣服的价格是240元,可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得,上衣与裤子的价格比是5∶3,
240×
=240×
=15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把分数转化成比,利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9.##0.1 5
【分析】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最简分数。注意单位的换算:1t=1000kg。
【详解】(1)20kg∶0.2t
=20kg∶(0.2×1000)kg
=20÷200
=
(2)120dm∶24dm
=120÷24
=5
【点睛】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再求比值。
10.3∶5;
【分析】先用加法分别求出中国队第23届、第24届冬奥会奖牌总数,然后根据比的意义,求出第23届、第24届冬奥会奖牌总数之比,并化简比。
求第24届获奖牌总数比第23届多几分之几,先用减法求出第24届获奖牌总数比第23届多的数量,再除以第23届获奖牌总数即可。
【详解】中国队第23届冬奥会奖牌总数:1+6+2=9(枚)
第24届冬奥会奖牌总数:9+4+2=15(枚)
中国队第23届冬奥会奖牌总数与第24届冬奥会奖牌总数的比是:
9∶15
=(9÷3)∶(15÷3)
=3∶5
第24届获奖牌总数比第23届获奖牌总数多:
(15-9)÷9
=6÷9
=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意义、化简比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几分之几,用两者的差值除以另一个数。
11.22∶21
【分析】把乙走的路程看作单位“1”,进而求出甲走的路程,再把甲走的时间看作单位“1”,进而求出乙走的时间,最后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人的速度比即可解答。
【详解】[(1+)÷1]∶[1÷(1-)]
=[÷1]∶[1÷]
=∶
=(×12)∶(×12)
=22∶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1 4
【分析】先把2.4吨化成2400千克,然后用2400千克∶600千克再化简即可,求比值则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出结果即可。
【详解】2.4吨∶600千克
=2400千克∶600千克
=(2400÷600)∶(600÷600)
=4∶1
4÷1=4
2.4吨∶60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4∶1,比值是4。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整数比和求比值,注意最简整数比是一个比,比值是一个值。
13.4 4 2
【分析】求比值直接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如果后项除以0.25,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该除以0.25,据此解答;如果后项加上0.25,后项等于0.5,后项相当于乘2,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该乘2,即可求出前项的值。
【详解】1∶0.25=1÷0.25=4
1÷0.25=4
0.25+0.25=0.5
0.5÷0.25=2
1×2=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求比值的方法以及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14.2∶3 50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甲和乙的高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底边的比,甲的面积+乙的面积=丙的面积=整个图形的面积×,把丙的面积看作单位“1”,由甲和乙的面积比可知,甲的面积占丙面积的,根据“量÷对应的分率”求出丙的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2∶3。
丙的面积:20÷
=20÷
=50(平方厘米)
【点睛】根据三角形底边的比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比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5.13.5
【分析】已知2022年6月21日这一天预计武汉地区白昼与黑夜的时间比约是,因为一昼夜是24小时,要求得这一天白昼约是几小时,可把24小时按比例分配,列式为:24×=13.5(小时)
【详解】24×=24×=13.5(小时)
【点睛】本题要充分理解比的意义,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16.5∶4 1.25
【分析】把这项工程(工作量)看作单位“1”,甲队单独做需要8天完成,平均每天的工作效率1÷8=,乙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的工作效率是1÷10=,再求出他们的工作效率比;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可。
【详解】∶
=(×40)∶(×40)
=5∶4
5∶4=5÷4=1.25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解答时往往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
17.×
【分析】先求出比的后项加上21后扩大的倍数,再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求出比的前项,最后用减法求出前项应该增加的数,据此解答。
【详解】(21+7)÷7×3
=28÷7×3
=4×3
=12
12÷3=4
12-3=9
所以,前项应该乘4或加上9。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数×=乙数×,假设甲数×=乙数×=1,利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别求出甲、乙两数的值,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得到甲、乙两数的比。
【详解】假设甲数×=1
则甲数=1÷
甲数=5
乙数×=1
则乙数=1÷
乙数=6
所以甲数∶乙数=5∶6。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采用赋值法,利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求出具体的数值,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得解。
19.×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数的比是,则设甲数为2,乙数为5,先求出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然后再除以乙数即可。
【详解】(5-2)÷5
=3÷5
=
所以甲数比乙数少。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明确用除法是解题的关键。
20.√
【分析】把这条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依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得解。
【详解】1÷5=
1÷4=
甲与乙的速度比:∶
=∶
=4∶5
所以乙与甲的速度比是5∶4,原题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比的意义的灵活应用。
21.1∶2;2∶3;9∶7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27∶54
=(27÷27)∶(54÷27)
=1∶2
∶
=(×10)∶(×10)
=6∶9
=(6÷3)∶(9÷3)
=2∶3
0.9∶0.7
=(0.9×10)∶(0.7×10)
=9∶7
22.(1)(2)见详解
【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C=2(a+b)”,28÷2=14(厘米),即所画长方形的长、宽之和为14厘米。把14厘米平均分成(4+3)份,先根据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厘米,再用乘法分别求出4份(长方形长)、3份(长方形宽)各是多少厘米,然后即可画出此长方形;
(2)然后再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其中一部分为1份,1部分为2份即可。
【详解】(1)28÷2=14(厘米)
14÷(4+3)
=14÷7
=2(厘米)
2×4=8(厘米)
2×3=6(厘米)
即所画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据此可画出这个长方形。
(2)再把这个长方形分成1∶2的两个小长方形。
如下图:
【点睛】根据周长画长方形,关键是根据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长、宽,然后再根据按比例分配求出长方形的长、宽,结合要求画图即可。
23.601班应栽22棵;602班应栽23棵;603班应栽25棵
【分析】根据各班人数,求出人数比。植树任务按照班级人数分配给各班,那么植树数量的比就等于人数比。据此,再根据比求出各班植树数是植树总数的几分之几,利用乘法分别求出各班应植树多少棵。
【详解】三个班人数比:44∶46∶50=22∶23∶25
=
=22(棵)
=
=23(棵)
=
=25(棵)
答:601班应栽22棵,602班应栽23棵,603班应栽25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到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按比进行分配。
24.A重4.8千克,B重1.2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A、B两袋糖的总质量不变,把A、B两袋糖的总质量看作单位“1”;原来A、B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即原来A袋糖的质量占两袋糖总质量的;后来A、B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即后来A袋糖的质量占两袋糖总质量的;那么A袋糖前后的质量相差1.3千克,占两袋糖总质量的(-),单位“1”未知,用A袋糖前后的质量差除以(-),即可求出两袋糖的总质量;
因为原来A袋糖的质量占两袋糖总质量的,单位“1”已知,用两袋糖的总质量乘,即可求出原来A袋糖的质量;最后用两袋糖的总质量减去原来A袋糖的质量,求出原来B袋糖的质量。
【详解】A、B两袋糖的总质量:
(千克)
A袋糖的质量:
(千克)
B袋糖的质量:
6-4.8=1.2(千克)
答:A袋糖原来重4.8千克,B袋糖原来重1.2千克。
【点睛】先把比转化为分数,找出单位“1”,分析出1.3千克对应的分率,单位“1”未知,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它对应的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
25.60元
【分析】淘气和笑笑捐款的钱数比是3∶5,把淘气捐款的钱数看作3份,笑笑捐款的钱数看作5份,用淘气捐款的钱数36元除以淘气捐款对应的份数3份,求出1份量是多少,再乘笑笑捐款所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笑笑捐了多少元。
【详解】36÷3×5
=12×5
=60(元)
答:笑笑捐了60元。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用“归一法”解答,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出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26.一组40本;二组50本
【分析】方法一:全部儿童读物被平均分成(4+5)份,一组借的本数占其中的4份,二组借的本数占其中的5份,求出每份的量,最后乘各组所占的份数;
方法二:把全部儿童读物的本数看作单位“1”,一组借的本数占全部本数的,二组借的本数占全部本数的,用分数乘法求出每组借的本数。
【详解】方法一:
每份的量:90÷(4+5)
=90÷9
=10(本)
一组:10×4=40(本)
二组:10×5=50(本)
方法二:
一组:90×=40(本)
二组:90×=50(本)
答:一组借书40本,二组借书50本。
【点睛】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7.192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用去的长度+第二次用去的长度=120米,设这条绳子原来长x米,第一次用去的与全长的比是1∶4,也就是第一次用去x米;第二次用去全场的,也就是第二次用去x米。据此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设这条绳子原来长x米,可得:
x+x=120
x=120
x×=120×
x=192
答:这条绳子原来长192米。
【点睛】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找出其中蕴含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由此列方程解答问题。
28.250千米
【分析】根据普通快车和动车的速度比是2∶5,假设普通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2x千米,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5x千米,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式:普通快车和动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1050千米,列并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设普通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x千米,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x千米,
(2x+5x)×3=1050
7x=1050÷3
7x=350
x=350÷7
x=50
50×2=100(千米/时)
50×5=250(千米/时)
答: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250千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再由关系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29.320人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全校师生人数看作单位“1”,经过两个小时后已检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然后用-所得的分率所对应的人数就是120人,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解答即可。
【详解】120÷(-)
=120÷
=320(人)
答:这所学校一共有320人参加核酸检测。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应用,明确部分的量÷它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是解题的关键。
30.体育小组有60人,舞蹈小组有80人,合唱小组有48人
【分析】体育小组与舞蹈小组人数比为3∶4,舞蹈与合唱小组人数的比为5∶3,则体育、舞蹈、合唱小组的人数之比为15∶20∶12,则总共的份数是15+20+12=47,一份是188÷47=4,据此求出三个小组各多少人即可。
【详解】解:体育小组人数∶舞蹈小组人数=3∶4=15∶20,
舞蹈小组人数∶合唱小组人数=5∶3=20∶12,
体育小组人数∶舞蹈小组人数∶合唱小组人数=15∶20∶12,
总份数:15+20+12=47
每份:188÷47=4(人)
体育小组人数:4×15=60(人)
舞蹈小组人数:4×20=80(人)
合唱小组人数:4×12=48(人)
答:体育小组有60人,舞蹈小组有80人,合唱小组有48人。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问题的解法,把比的各项之和看作平均分的份数,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解答。解题关键是找到体育、舞蹈、合唱小组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4 比综合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化简比,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题,解决问题,题答案如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4 可能性同步练习题,共9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