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两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两篇)01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两篇)02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两篇)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两篇)

    展开
    高考文言文阅读
    重点字词解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材料一: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作,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材料二
    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崩,死。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C.“计直市之”的“市”指购买,与“百里奚举于市”的“市”意思不同。
    D,“伺隙谗构”的“构”指设计陷害与“构怨于诸侯”的“构”意思相同。
    1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16.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3 分)




    【挖空训练和参考答案】
    仁宗皇帝,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端庄稳重)沉静,好(喜欢)学问,从(跟从)儒臣讲论(商谈,商讨)不辍(停止)。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切中)军民利病(弊端)者白(陈述,禀报)之。或(有的)文字谬误(错误),不以闻(使......知道,奏闻)。太祖指示(指给……看)曰:“儿忽(疏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只是)小过(过错)不足渎(轻慢;亵渎)天德(代指皇帝)。”
    成祖举兵(发兵),世子守北平,善拊(抚慰,体恤)士卒,以万人拒(抵抗)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依赖,依靠)以全(保全)。先是(起初),郡王高煦、高燧俱(都)以慧(聪慧)黯(狡猾)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勾结)(于)高燧(状语后置),阴(暗中)谋夺嫡,谮[zèn](说人坏话)世子。会(恰逢)朝廷赐世子书(诏书),为离间。世子不启(打开)缄[jiān](书信),驰(快马)上之。而俨先潜(偷偷地)报(告诉)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通好),使者至矣。“无何(不久),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打开)书视之,乃叹曰:“几(几乎,差点)杀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之)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多次)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平民政事,各种事务)。四方水旱饥谨(灾荒),辄(常常)遣振恤(赈济抚恤;振通“赈”,救济),仁闻(仁者的名声)大著(闻名)。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党徒)日伺隙(等待时机)谗(说坏话)构(构陷)。或(有人)问太子:“亦知有谗(说坏话)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被处死),高燧以(因为)太子力解(解救)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命令)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计算)直(“值”价值)市(买卖)之,科派(摊派力役、赋税或索取钱财)病(损害)民者罪不宥(宽容,宽恕)。戊戌,赐吏部尚书赛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纠正)惩(过失)纠缪(错误)”,谕(告谕)以协心赞(参与)务(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失误,错误)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上报,使......听到)。癸酉,诏有司(有关官吏):“条(分条陈述)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上报,使......听到)(定语后置),凡被(遭受)灾不即(立即)请振(通“赈”,救济)者,罪(判罪,惩处)之。”辛巳,崩(古称帝王之死)于饮安殿(状语后置),年四十有(通“又”)八。
    赞(赞辞,一种文体)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保全)城济(帮助)师其后成祖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即登基)岁(每年)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尽)书(写),使天假(授予,给予)之年,涵濡(滋润;沉浸)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同等兴盛)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材料二:
    先是(起初),仁宗尝与侍臣论(讨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读书人)。”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及,达到)南人。”士奇曰:“长才(优异人才)大器(比喻有大才、能担当大事的人),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这样)则将何如(怎么样)?”士奇曰:“试卷例(照例)缄(封闭)其姓名,请于外书(写)“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gòu](入我彀中,喻圈套、牢笼,即进入朝廷)矣。”仁宗曰:“然(正确)。如是(像这样),则北方学者(求学的人)亦感奋兴起(振作)。”
    12.D
    13.D
    14.D
    15.(1)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4分)
    (2)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立即请求赈济的,加罪。(4分)
    16.①试卷应封住姓名,②封好的试卷需标注“南”“ 北”二字,③录取时南方占六成,北方占四成。(每条 1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仁宗皇帝,叫朱高炽,是明成祖长子。仁宗幼年时端重沉静,勤奋好学,跟从儒臣讲经论史,滔滔不绝。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成祖起兵,世子留守北平,善于抚慰士卒,以万余人抗拒李景隆五十万人,北平城因此得以保全。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聪明灵敏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暗中谋划夺取嫡长子之位,诬陷世子。正好朝廷赐给世子诏书,想离间父子二人。世子没有启封,驰马上报成祖。然而,黄俨已经先秘密地告诉成祖说:“世子与朝廷通好,使者都已经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说“:差点杀掉我的儿子。”成祖登基,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永乐二年(1404),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他监国,裁决平民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而仁德的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找机会讲坏话。有人问太子:“也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自己作为儿子的职责罢了。”永乐十年(1412),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后被诛灭,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幸免。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高炽即皇帝位。在全国大肆赦免,十日,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二十六日,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二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十二日,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评论:当靖难之师兴起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北京,保全了城市,帮助了军队。此后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于东宫监国,朝中没有什么废事。仁宗在位一年,用人行政,美不胜书。假使老天让他多活些年头,润泽百姓,休养生息,其功德造化之盛,岂不是能与汉文、景帝媲美么?
    材料二:  
    在此以前。仁宗曾与侍臣谈论科举取士的弊端。杨士奇说:“科举应当兼取南、北之士。”仁宗说:“北方人的学问远赶不上南方人。”士奇说:“有优异才能、能干大事的人,都出自北方,南方人虽有很才华,但大多华而不实。”仁宗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士奇说:“试卷照例遮封他们的姓名,请在外面书写“南”、“北”二字,比如应当录取一百人,那么从南方录取六十人,从北方录取四十人,这样南北方人才,尽在掌握之中了。”仁宗说:“太好了。像这样,那么北方的学子也会受感触而精神振奋,奋发学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周慎靓王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秦惠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王从错计,起兵伐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周赧王五年,张仪说武王曰:“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张仪相魏一岁,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B.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C.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D.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魏善楚”的“善”指友好、亲善,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相同。
    B.图籍,指地图和户口册,图是指绘制的地形图,籍指记载户口隶属关系的簿册。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可泛指达官贵人。
    D.“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的“之”指往、到,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蜀两国互相攻击,司马错建议秦惠王伐蜀,张仪则建议攻打韩国,后者认为争夺边远的戎翟小族,离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太远。
    B.司马错陈述的攻打蜀地的理由是,秦国要想成就帝王大业,首先需要的是开拓疆土、使百姓富裕,而攻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C.秦惠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继位后很多大臣诋毁张仪,在此背景下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
    D.张仪使齐王退兵,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借楚使者之口,言自己之事,更易使人相信;二是抓住了齐王的心理,析透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



    (2)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



    12.张仪离开秦国到梁国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挖空训练和参考答案】
    周慎靓王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报告事情紧急,并请求援助)于秦(状语后置)。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请允许我)闻其说(解释,主张)。”
    仪曰:“亲(亲近)魏善(与……交好)楚,下兵(出兵)三川(指当时韩国境内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地区,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市东部一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东周、西周。东周都城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西周都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之郊,据(占有)九鼎(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按(据有,掌握)图籍(地图和户籍),挟(胁迫)天子以令(号令,指挥)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称王,统治天下)业也。而王不争焉,顾(但是,却)争于戎翟,去(离)王(称王,统治天下)业(事业,功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这样)。臣闻之,欲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国者务(务必,一定,致力于)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大)其地;欲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强盛)兵者务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其民;欲王(称王,统治天下)者务博(使动用法,使……广泛树立)其德。三资(条件)者备而王(称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希望)从事于易(容易的)。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即“戎狄”,古代对西部落后少数民族的泛称)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夏桀商纣之乱喻指巴蜀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使扩大)国取其财足以富(使富足)民缮兵(整治武备)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 攻取;攻克)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增益)也,而又有禁(禁止)暴正(纠正)乱之名(名声)。”王从错计,起兵伐蜀。贬蜀王,更号为侯(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为公、侯、伯、子、男。侯爵为其中第二等),而使陈庄相(动词,做相国)蜀。蜀既(已经)属(归属,隶属)秦,秦以(因为,后省略“之”,代蜀国)益强富厚(富裕),轻(轻视,看不起)诸侯。秦惠王薨(周代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后泛用于称有封爵的高官去世),子武王立。武王自(从)为太子时不说(通“悦”,喜欢)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诋毁)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嫌隙;怨恨),皆畔(通"叛"。背叛;叛变)衡(同“横”,指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横),复合从(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周赧王五年,张仪说武王曰:“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其不肖(不才,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之身以之(往、到……地方去)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离开,逃离),王以其间(机会)伐韩,入三川,挟(胁迫)天子,案(“按”控制 )图籍(地图和户籍),此王业(事业,功业)也。”王许(同意,赞同)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忧虑)也,请令齐罢兵(停止战争)。”乃使其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之(往、到……地方去)楚,借使(指楚国的使者)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承托,抬举)仪于秦也(主谓倒装句)!”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离开)秦也,固(本来)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名词作状语,对内)罢(使……疲惫)国而外(名词作状语,对外)伐与(结交,亲附)国,以(来)信(使……获得信任)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解除武装,停止战争)还。张仪相魏一岁(年),卒。
    8.(3分)C
    【解析】“戎翟之长也”句意连贯,“也”在句末表示判断,应属前,排除B、D两项。“众”是“伤”的宾语,应属前,排除A、B两项。参考标点: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9.(3分)C
    【解析】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10.(3分)B
    【解析】错在对理由描述得不准确。司马错真正的理由是“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开拓疆土、使百姓富裕,张仪所说的“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也能实现。司马错之所以建议攻打蜀地,是因为这件事最简单。
    11.(1)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关键词“隙”“畔”“合从”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关键词“罢”“与”“信”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2. 表面上,张仪离开秦到梁。是想让齐梁为敌而让秦国有利可乘。实际上是张仪不被秦武王信任后,为自己选择一个可容身之处。
    【参考译文】
    周慎靓王五年,巴、蜀两国互相攻击,都派人向秦国请求救援。秦将司马错建议秦惠王伐蜀。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您的解释。”张仪说:“我们应该与魏国、楚国保持亲善关系,然后出兵攻打三川一带,夺取斯城、宜阳,兵临东西两周的郊外,占据象征王权的九鼎,控制天下的地图和户籍,抉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不服从的,这就是您帝王的大业。然而大王您不去争,反而去争夺边远的戎翟小族,这离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开拓疆土,要使军队强盛必须使百姓富裕,要想称王天下必须广泛树立恩德,具备这三个条件,帝王大业就自然成功了。现在大王的土地面积狭小,百姓还很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做起。蜀国是西南偏远的国家,又居于戎翟族首领的位置,政治上昏乱,如同夏桀和商纣王,用秦国的强兵去攻蜀国,犹如用豺狼驱赶羊群一般。获得它的土地足以使秦国的国土广阔辽远,占有它的财富足以使秦国的百姓生活富裕,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他们就会完全臣服。我们灭掉一个国家,天下人却不认为残暴,获得西边偏远地区的利益,天下人却不认为秦国贪婪,这样我们一举而名利双收,并获得止暴除乱的名声。”秦惠王接受了司马错的计谋,出兵攻打蜀国。取消了蜀王的称号,贬为侯爵,派遣陈庄任蜀相。蜀国归附于秦国,秦国因而更加强盛富裕,对周国各国更轻视看不起了。秦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从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位之后,很多大臣便诋毁张仪。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周赧王五年,张仪劝说秦武王:“我听说齐王非常憎恨我,我到哪个国家,齐国就一定去攻打。我请求大王允许我这个不肖之人前往梁国去,齐国一定会攻打梁国,齐国与梁国因交战而无法分身时,大王可乘机攻打韩国,进入三川,抉制天子,收取图籍,这是帝王的大业。”秦武王同意张仪的请求。齐王果然出兵进攻梁国,梁王十分害怕。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请允许让我使齐国退兵。”于是张仪派他的舍人到楚国去,聘请楚国的使者去见齐王,对齐王说:“大王这种向秦国抬举张仪的行为太愚蠢了!”齐王问:“为什么呢?”楚国的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就是张仪与秦王定下的计谋,他们想让齐国、梁国互相攻打而让秦国借机出兵夺取三川之地。现在大王您果然出兵进攻梁国,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齐王于是下令撤军回国。张仪当了一年魏国的丞相,就去世了。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