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展开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题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替换后则体会不出它原本想表达的含义。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替换后则体会不出它原本想表达的含义。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意: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
(二)动词理解
该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感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意: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
二、句子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句子分析
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比喻或拟人(常考)
答题格式: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心情。
2、排比
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xx特点,表现了…的感情。
3、设问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对比
答题格式:将…和…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感情。
5、反复
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格式:这里反复出了…(某个词语/短语),强调了…,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感情。
6、反问
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7、借代
答题格式: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感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章: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说明文相关的答题技巧
(一)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结果、特征——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二)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列图表。
2、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⑤列数字:用具体真实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
⑥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⑦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三)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注: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句/词的分析
字词句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掉?
答题格式:不能替换/删掉,替换/ 原句的意思为,,,删掉后语句的意思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xx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