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8993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下层革命义和团运动,迷信色彩,盲目排外,抱有幻想,经过1900年,结果和影响,救亡之路在哪里,西方的冲击,中国的反应,鸦片战争丧权辱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认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上层改良:戊戌维新变法
危机加剧:八国联军侵华
上层改良:戊戌维新运动
(1)政治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一、上层改良——戊戌维新变法
(2)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传播
救亡图存,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①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减少变法阻力;
②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
③与康有为个人经历和文化底蕴有关。
2、序幕:1895.4 公车上书
3、高潮:1898.6—9月 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03天里,光绪帝先后颁布上百道变法诏令,内容涉及各个方面。
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再次临朝听政。
③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他措施均被废除。
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4、结果: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2)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揭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节选自《明定国是诏》
尽管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其本身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谋划的,强调传统的"义理之学"是不可动摇之根本,对于"西学"只是考虑接受"切于时务者"。这表明维新运动受到种种限制,尤其难以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故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维新志士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赫德(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 材料三 他们虽然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性,却以为这是中国积弱的结果……只有等中国富强起来才可以自然地“消除外患”。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教参 材料四 在明定国是上谕颁布后不久,慈禧太后先从人事安排上剪除光绪帝的羽翼,革去翁同龢职务。……她又迫令光绪帝下谕: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须具折到皇太后前谢恩……。此外,又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教参
具体原因:守旧派势力强大;缺乏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急功近利、措施失当;对列强抱有幻想。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二、下层革命——义和团运动
你如何看待“扶清灭洋”这一口号?
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蔓延到山东、直隶。
义和团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失败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危机加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三、危机加剧——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①廊坊阻击战: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抗击,被迫退回天津。②天津保卫战: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③清政府宣战:6月21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④形势恶化:7月天津陷落,8月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
(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 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材料1: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2: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①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东南互保→辛亥革命)②南方许多地区免于战火③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3)1901.9.7,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上谕(1901年2月14日)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华治华)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割地面积越来越大②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③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拓展提升】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趋势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丧权辱国
甲午战争惨败,丧权辱国
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失败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始的标志,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手段托古改制,爱国主义,盲目排外,利用招抚,评价义和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