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0 鸡蛋浮起来了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0 鸡蛋浮起来了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鸡蛋浮起来了》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2单元《物体的沉与浮》中的第3节。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浮沉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 了解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b. 掌握浮力是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c.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c.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 a. 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b. 浮力是物体浮起来的原因。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了解了物体的沉与浮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和总结。他们对于实验和探究活动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来探索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a.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到水底呢? b. 引导学生思考:请你们举例子,说一说有哪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为什么? 例子:学生举例子,如木块、塑料玩具等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能够浮起来。2. 实验观察 a. 准备实验材料:鸡蛋、盐水、清水、容器、天平。 b. 实验步骤: - 步骤一:将两个容器分别注满清水和盐水。 - 步骤二:将一个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情况。 - 步骤三:将另一个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情况。 c.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例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鸡蛋在清水中浮起来,在盐水中沉到水底。3. 实验总结 a.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一个鸡蛋能够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个鸡蛋却沉到水底呢? b.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鸡蛋的浮沉呢? 例子:学生总结出观察结果,即鸡蛋在清水中浮起来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而在盐水中沉下去是因为重力大于浮力。4. 概念解释 a.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你们还记得物体的密度是什么吗?物体的密度与什么有关系? b.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什么是浮力?浮力是由什么产生的? 例子:教师通过回顾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而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的支持力。 5. 深化探究 a.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个鸡蛋能够浮起来,而另一个鸡蛋却沉到水底? b.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总结出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例子: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发现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越容易浮起来。6. 知识拓展 a.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鸡蛋,还有哪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为什么? b.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例子:教师给出其他物体的例子,如铝箔、塑料泡沫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能够浮在水面上。7. 小结与评价 a.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你们学到了什么?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b.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参与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第3节《鸡蛋浮起来了》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实验现象与总结浮力是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浮力是物体浮起来的原因。同时,通过拓展讨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物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20 水降下来了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21 落到地面的雨水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8 小浮板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