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毎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木材燃烧 C.钢铁生锈 D.食物腐烂
2.如图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C.
过滤
D.
铁丝燃烧
3.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量
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5.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氯化钠 C.金刚石 D.蒸馏水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矿泉水是纯净物
C.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8.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9.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 B.2C1 C.2C1﹣ D.2Cl2
10.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11.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1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4.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15.一定条件下氯酸钾、氧化汞能分解产生氧气,关于这两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属于氧化物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是含氧化合物
16.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二、选择题(毎小题各有1一2个选項符合题意)
17.2016年世界杯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自带布带购物
C.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 D.减小使用一次性餐具
1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镁、铜、银
B.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空气、石油
C.化合物:水、过氧化氢、氯酸钾
D.单质:金剛石、氧气、稀有气体
19.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20.某同学欲配制100gl2%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
B.用500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
C.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12g
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量
21.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B.该温度下,乙溶液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22.学习化学要正确理解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气体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所以气体体积增大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索
三.非选择题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
(2)氮气
(3)铵根离子
(4)氧化钙
(5)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符号表达式,下同)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②所示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2)X3+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 .
25.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水中的不溶物杂质可采用 的方法;水中的色素、异味可用 吸附;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
26.回答下列问題.
(1)氧氧化钠(NaOH)中含有 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配置50g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因NaOH固体具有腐蚀性,所以用托盘天平秤量时需放在 中.
(3)用上述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OH洧液,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应使视线 ,若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以上(2)(3)两个实验中,均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7.为了给水果外皮消毒,某同学要把30g质量分数为15%的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3%的溶液,试分析并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
28.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请参与以下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1)A裝置是人教版教材设计的“测量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裝置,教材实验所需试剂是水和红磷,选择药品的依据是 ,下列药品不能代替红磷的是 (多选,填序号)
A、铁粉 B、木炭 C、蜡烛
(2)小华选用A装置,试验现象是① ② ,试验结论是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由此试验可推测出该气体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
(3)B装置也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实验原理可表示为 (符号表达式).实验时需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 ;试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读书可能导致氧气含量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29.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工业上常用 的方法制取氧气,液氧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溶液(填名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制氧气.也可用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由此可知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4)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 (填装置序号)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后 ,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是: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毎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木材燃烧 C.钢铁生锈 D.食物腐烂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C、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如图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C.
过滤
D.
铁丝燃烧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
D、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操作错误;
C、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
D、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要事先放少量细沙或水,防止瓶底被炸裂,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
3.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量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元素种类都不变,分子种类改变.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泥浆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圆圈内的数字是13,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形成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氯化钠 C.金刚石 D.蒸馏水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矿泉水是纯净物
C.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解答;
B、根据矿泉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蒸馏水属于软水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故说法错误;
B、矿泉水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因此矿泉水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C、蒸馏水属于软水,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可以得到大量的泡沫,故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属于经常考查的内容,但难度一般不大.
8.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 B.2C1 C.2C1﹣ D.2Cl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2Cl﹣可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2Cl2可表示2个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错误;
B、氧气难溶于水,错误;
C、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错误;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正确;
故选D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加强防止空气污染的认识.
11.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解答】解:A、氮气在该条件下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B、氧气在该条件下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在该条件下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D、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e,故错误;
B.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C.氧元素显﹣2价,铜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故正确;
D.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H)2,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
【解答】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豆浆、牛奶均不均一、不稳定,均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一定条件下氯酸钾、氧化汞能分解产生氧气,关于这两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属于氧化物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是含氧化合物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一定条件下氯酸钾、氧化汞能分解产生氧气,说明两种物质中含有氧元素而不是含氧气,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氯酸钾、氧化汞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氧分子,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氧化汞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6.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A、根据硼氢化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硼氢化钠是由硼氢化钠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钠元素显+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4=0,则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硼氢化钠中硼、氢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B、H的质量比为(23×1):(11×1):(1×4)≠1:1: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毎小题各有1一2个选項符合题意)
17.2016年世界杯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自带布带购物
C.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 D.减小使用一次性餐具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生活习惯影响气候,节能低碳知识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只要选项中符合节能减排及低碳生活,均是可以提倡的
【解答】解:A、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自带布带购物,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故B不符题意;
C、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故C符合题意;
D、减小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低碳、经济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经济、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镁、铜、银
B.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空气、石油
C.化合物:水、过氧化氢、氯酸钾
D.单质:金剛石、氧气、稀有气体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金属:镁、铜、银,正确;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错误;
C、化合物:水、过氧化氢、氯酸钾,正确;
D、稀有气体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C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9.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0.某同学欲配制100gl2%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
B.用500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
C.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12g
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量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相当于稀释了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进而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C、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了溶液,试剂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12%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2%=12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0g﹣12g=88g(合88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12%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2%=12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B.该温度下,乙溶液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意,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100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100g+10g=110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110g﹣30g=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100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100g+10g=110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110g﹣30g=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
A、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温度下,乙溶液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概念、温度改变后溶液组成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学习化学要正确理解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气体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所以气体体积增大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索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温度越低,间隔越小;
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显正价,也可能显负价;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气体受热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气体体积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索,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气体受热时,分子体积不能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从而导致气体体积变大,要注意理解.
三.非选择题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 2H
(2)氮气 N2
(3)铵根离子 N
(4)氧化钙 CaO
(5)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Na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符号表达式,下同) 4P+5O22P2O5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是双原子分子进行分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6)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7)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氮气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氮气的化学式为:N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铵根离子表示为N;
(4)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Na;
(6)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7)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1)2H;
(2)N2;
(3)N;
(4)CaO;
(5)Na;
(6)4P+5O22P2O5;
(7)3Fe+2O2Fe3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②所示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Cl2
(2)X3+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Al ,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 氧化铝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离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①是6号元素﹣﹣碳,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②表示氯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氯气,其化学式为Cl2;故填:;Cl2;
(2)O2﹣核外有10个电子,X3+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是铝原子,其元素符号为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填:Al;三;氧化铝.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5.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水中的不溶物杂质可采用 过滤 的方法;水中的色素、异味可用 活性炭 吸附;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肥皂水 ,常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H2↑+O2↑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2:1 .
【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符号表达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检验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分析解答.
(4)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解:(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所以过滤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颜色和异味;检验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过滤;活性炭;肥皂水;加热煮沸.
(2)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H2OH2↑+O2↑,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b中气体的体积较少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
故填:H2OH2↑+O2↑;分解反应;氢气;2:1.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生成气体的性质和反应中微粒的变化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6.回答下列问題.
(1)氧氧化钠(NaOH)中含有 三 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2)配置50g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因NaOH固体具有腐蚀性,所以用托盘天平秤量时需放在 烧杯 中.
(3)用上述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OH洧液,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应使视线 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小于 5%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以上(2)(3)两个实验中,均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 胶头滴管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物质的溶解 .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来分析;
(2)腐蚀性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3)量取液体仰视刻度,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偏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4)根据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来分析.
【解答】解:(1)由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16+1=40,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三;40;40%
(2)腐蚀性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烧杯,故填:烧杯;
(3)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量筒的读数偏小,实际水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小于;
(4)配制和稀释溶液的过程中需要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量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玻璃棒进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物质的溶解;故填:胶头滴管;加快物质的溶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仪器、量筒的使用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27.为了给水果外皮消毒,某同学要把30g质量分数为15%的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3%的溶液,试分析并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30g×15%=(30g+x)×0.3%
x=1470g
答:需加水1470g.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
28.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请参与以下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1)A裝置是人教版教材设计的“测量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裝置,教材实验所需试剂是水和红磷,选择药品的依据是 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 ,下列药品不能代替红磷的是 ABC (多选,填序号)
A、铁粉 B、木炭 C、蜡烛
(2)小华选用A装置,试验现象是① 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 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为 ,试验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由此试验可推测出该气体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不与红磷反应 .
(3)B装置也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实验原理可表示为 Cu+O2CuO (符号表达式).实验时需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 使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 ;试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读书可能导致氧气含量测定结果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符号表达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依据来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来分析;
(3)根据反应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A装置是人教版教材设计的“测量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教材实验所需试剂是水和红磷,选择药品的依据是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均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ABC;
(2)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实验后剩余的主要是氮气,由红磷熄灭可推知,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即不能与红磷反应;故填:;
故填:产生大量的白烟;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氮气;不与红磷反应;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为了使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能充分与铜丝反应,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可以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可能导致氧气含量测定结果偏小;故填: Cu+O2CuO;使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偏小.
【点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比较多,方法各异,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即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内的空气中燃烧,耗尽其中的氧气,使容器内气体的减小或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或其他液体进入容器内的体积约为为氧气的体积,从而得出结论,但实验时,应注意:可燃物必须是过量的;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好;燃烧完毕,必须要等装置冷却至室温等.
29.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分液漏斗 ② 试管 .
(2)工业上常用 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氧气,液氧属于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溶液(填名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剂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
(3)实验室制氧气.也可用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发生装置应选择 B (填装置序号)由此可知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
(4)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 E (填装置序号)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后 不用填 ,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符号表达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液氧属于单质,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4)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分液漏斗,②是试管;
(2)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液氧属于单质,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B,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E收集,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给答案为:(1)分液漏斗,试管;
(2)分离液态空气,单质,过氧化氢,催化剂, H2O2H2O+O2↑;
(3)B,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E,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2—2023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