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5939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9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5939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9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4.19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共4页。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地图,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分析图片,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3.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历史意义。2.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整体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诗词导入教师展示《晋书》的三段史料,让学生说说这些指的是哪些成语。教师进一步设问这些成语都跟一场战争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战争吗?这场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问题。以学生熟知的成语出处为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知识讲解一、淝水之战 1.背景教师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说明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与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此时,苻坚企图统一中国。学生通过形势图了解前秦与东晋对峙情况。通过地图和教师讲解,了解前秦与东晋对峙和苻坚企图统一中国的情况。以此说明淝水之战的背景。2.概况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说说淝水之战的概况。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回答。通过视频和地图,学生了解淝水之战的概况。再由教师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印象。教师展示“淝水之战示意图”,并对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过渡: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后,一支游牧民族在迅速崛起。这支少数民族又对北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讲解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教师展示“嘎仙洞遗址”和“北魏统一北方示意图”,说明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学生了解北魏统一北方及统一后,北魏改革的困境。通过地图和材料,说明北魏改革的迫在眉睫。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材料来提取关键信息,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展示一段材料,说明当时北魏面临的局面,即鲜卑族由于内迁较晚,保留旧俗,致使改革困难重重。2.内容教师讲述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而提问为什么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根据材料和地图回答。学生依据图片和材料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思,提升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教师展示三段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说说孝文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行汉化。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回答。3.意义教师展示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用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过渡: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其实,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就开始相互学习借鉴,关系趋于缓和。知识讲解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 教师从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文化交流和民族交流方面逐一用图片和材料进行说明。最后教师再用表格进行总结,进而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主体趋于和缓。学生通过图片和材料了解这一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通过图片、材料和教师讲解,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北方民族的交融表现,加深对民族交融的理解。2.意义教师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说说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意义。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回答。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北方民族交融的意义,培养材料分析的能力。 随堂练习1.当你回到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列现象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B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族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姓元的学生2.下列朝代或历史阶段排列中,其关系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D )A.西周、东周 B.西汉、东汉 C.西晋、东晋 D.南朝、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A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4.《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B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有人认为,孝文帝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但也有人认为,孝文帝缺乏民族自豪感,抛弃本民族的特色,加速了北魏政权和鲜卑族的衰亡。你是如何看待孝文帝改革的呢?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