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园地一》课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4《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6《秋天的雨》课件+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7《听听,秋的声音》课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习作:写日记》课件+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获奖教案
展开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6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多媒体展示水泥道的画面,导入:同学们,水泥道大家都见过,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意。但是深秋一到,经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水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板书课题,随机指导“铺、泥”的书写,提示“铺”字要写得
横平竖直,右边部分横画较多,间隔要均匀。
3.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指导读准生字和词语。
(1)指名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齐读词语“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理解“洼”的意思。
(2)指名朗读第五至六自然段,指名朗读并齐读“湿漉漉的水泥道”“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指导读准生字“印”的前鼻音。
(3)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齐读“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指名朗读“凌乱、增添”,指导读准“凌、增”的后鼻音。
(4)指名朗读第八至十一自然段,齐读词语“棕红色的小雨靴”。教师进行生字教学:靴,就是帮子较高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
3.引导学生交流课题中“金色巴掌”的意思,明确其指的就是梧桐树落叶。
4.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了哪些景物,边读边圈出词语。
(2)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如:先观察到了“明朗的天空”,可以将这个词语圈出来。
(3)学生交流景物。预设: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法国梧桐树的落叶,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教师相机板书)
(4)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整体感知:“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抬头看到了—明朗的天空,低头不时还能看见一亮晶晶的水洼,“我”走在水泥道上,发现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一块彩色的地毯,原来那是一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我”的脚上还穿着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多像一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5.启发:你看,这些都是极其普通的事物,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所以,“我”最后发出感叹: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进行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聚焦“明朗”一词,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当学生交流时提到“明朗”就是“晴朗”时,教师相机点拨: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2)当学生交流时提到类似“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是很蓝很亮的,就像洗过一样”的理解时,教师相机点拨:这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亮晶晶的水洼”说明水洼映着天空,天空是很亮的,随机理解“水洼”的意思;“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说明天空很蓝。最后点拨: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理解“明朗”这一词语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点拨:有时候,当用一种方法理解不了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另外的方法;有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得更加准确。
4.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天空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但在“我”的眼中,却是那么明朗,那么美丽。让我们试着用轻快的语调读出雨过天晴的景象。
四、学习第六至八自然段,初步把握内容
1.学生默读第六至八自然段,思考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并进行交流。2.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总结:第六自然段是水泥道的全景图,第七自然段是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第八自然段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晶、紧、院、印”4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如:“晶”字横画、竖画都要写得匀称,写好“品”字结构;“紧”字下半部分要写得紧凑;“院”字要注意左窄右
宽,注意左边部分的笔顺;“印”字要注意左边部分的笔顺为撇、
竖提、横。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入《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
示”,提醒学生这些字的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做到
横平竖直。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晶”和“印”。
3.学生练写4个字,反馈评改
4.指导书写“水泥、放晴”等10个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排、列”等7个字,会写“排列、规则”等4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等难懂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1.课件出示填空题: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天( )了,( )的天空下,不时能看见一个( )的水洼。我走在铺满( )巴掌的( )道上,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印着( )图案的、( )的地毯。
2.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3.学生互相交流,订正错误的词语。
二、学习第六至八自然段,理解词语,想象朗读
1.引导学生回顾第六至八自然段描写的画面。
2.提出学习任务:这几个镜头中,你觉得哪个镜头最美?
为什么?请圈画相关词句,结合词句说说理由。
3.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点拨指导。
(1)水泥道全景图(第六自然段)。
①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围绕“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想象水泥道的美景,了解作者把水泥道上铺满的落叶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
②指名学生朗读,提示语速可以稍慢些,突出“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远很远”等词语。
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第七自然段)。
①提问:这里的“凌乱”是什么意思?
②指导学生运用上节课理解“明朗”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自主理解“凌乱”的意思,并与同桌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③指名学生交流,并点拨:“凌乱”一词,既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猜测其意思为“比较乱,不整齐”,也可以联系上文的“排列得并不规则”进行理解。
④提问:你觉得凌乱的梧桐树落叶美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凌乱的梧桐树落叶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之美。
⑤指导朗读,提示语速可以稍慢些,感受落叶排列的自然之美。
(3)“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第八自然段)。
①引导交流:你觉得这个画面中最美的是什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根据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把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增添了画面的动感美;“蹦跳着、歌唱着”表现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悦的心情。
③启发朗读:我们应该怎么读好这个自然段?提示语速可以稍快些,读出轻快和跳跃的感觉。
4.引导学生朗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朗读这3个自然段。
(2)出示图画和对应的文字,让学生合作朗读。
三、学习第九至十一自然段,引导发现美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三个自然段,启发思考:平常普通的水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真美啊”?
2.结合学生的交流,小结:v四、指导书写,摘抄句子
1.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排、列、规、则、乱、棕、迟”,请学生观察,并交
流书写注意点,如:“规”左边“夫”的末笔改为点。
(2)教师范写“排、乱”等字,学生练写。
(3)指导书写“排列、规则”等4个词语。
2.指导摘抄句子。
(1)启发:学完课文,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交流喜欢的句子及理由,在此基础上摘抄句子。
教师提醒学生每个句子开头空两格,抄写时不能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3)展示反馈,关注书写和格式是否正确,特别关注“平展、规则”等词语。
五、完成小练笔
1.过渡: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在上学路上发现了水泥道的美,作家汪曾祺的《自报家门》中,有一个片段也写到了上学、放学路上的发现。
2.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錾、筢”等字,借助生活经验大致理解“酱园、染坊”等词语的意思,并启发学生思考:汪曾祺爷爷小时候在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发现?他是怎么来写自己的发现的?
3.组织学生交流。若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可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比如:汪曾祺简洁罗列了路上看到的多种事物,让我们感受到大街的商铺之多,店员的手艺之高。课文重点描写了水泥道上的梧桐树落叶,描写更加细致,想象更加丰富。
4.启发: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你有没有关注过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并从中发现美呢?
5.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拓宽思路。比如:可以写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可以写来往的车辆,可以写装修特别的店面。
6.请学生用几句话写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7.评议反馈,关注书写格式。要求不宜过高,学生只要能用几句话把景色写清楚即可。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组朗读,组间比赛,巩固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