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一、选择题
1.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P 红眼(雌)×白眼(雄)
↓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D.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解析:选D 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属于类比推理法,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果蝇红眼与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假设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别为W、w,若让红眼雄果蝇(XWY)与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后代表现为白眼雄果蝇(XwY)和红眼雌果蝇(XWXw),所以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B、C项正确;由于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所以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多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D项错误。
2.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一代表型及比例如表。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控制翅长的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
表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550
180
0
0
雄蝇
270
100
280
90
A.AaXBXb、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
解析:选B 分析果蝇的翅形,长翅∶残翅在雄性和雌性后代的比例都是3∶1,表现为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且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已知控制翅长的基因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都是Bb。再分析眼色,红眼∶白眼雄性和雌性后代的比例分别是1∶1和1∶0,表现为与性别有关,为伴性遗传,因为眼色的遗传在雌雄性中都有,说明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所以红眼是显性性状,在X染色体上。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则母本的基因型是XAXa,父本的基因型是XAY。最后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则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
3.(2021·文登期中)果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现有甲(黑体)、乙(残翅)、丙(白眼雄果蝇)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型果蝇,这3种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将乙、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将甲、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体红眼的基因型有4种
D.将甲与野生型杂交,某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选B 将甲、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因为B、b与Vg、vg在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所以不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将乙、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可用于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将甲、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体红眼的基因型有BBXWXW、BBXWXw、BBXWY、BbXWXW、BbXWXw、BbXWY共6种,C错误;将甲与野生型杂交,若某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不能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
4.(2021·烟台期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D、d表示等位基因)。丈夫表型正常的孕妇(甲)为该病患者。现用放射性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检测(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检测结果如图(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体1、个体2、个体3分别是表型正常的男孩、丈夫、患病的男孩
B.双胞胎孩子个体1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Y
C.个体1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2
D.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只能传递给女儿,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
解析:选D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孕妇甲是患者,从图中可知其基因型为XDXd;其丈夫不患病,基因型为XdY,即个体2;个体3的基因型为XdXd,应该是他们的女儿;个体1基因型为XDY,是他们的儿子。个体1、个体2、个体3分别是患病的男孩、丈夫、表型正常的女孩,A错误;双胞胎孩子个体1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B错误;个体1是患者,其长大后与正常异性结婚,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并传递给女儿,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D正确。
5.(2022·济南实验中学一模)某一种群果蝇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
组合
P
F1(单位:只)
♀
♀
甲
野生型
野生型
402野生型
198野生型、201朱红眼
乙
野生型
朱红眼
302野生型、99棕眼
300野生型、101棕眼
丙
野生型
野生型
299野生型、51棕眼
150野生型、149朱红眼、50棕眼、49白眼
A.依据以上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朱红眼的基因型有4种
B.杂交组合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杂交,雌性后代中野生型占16/17
C.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9
D.杂交组合丙的F1棕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后代中棕眼∶白眼=1∶1
解析:选C 分析杂交组合甲:亲本与F1中的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F1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说明野生型对朱红眼为显性,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杂交组合乙:亲本为野生型和朱红眼,后代雌雄个体中野生型与棕眼的比例均为3∶1,说明控制野生型与棕眼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野生型对棕眼为显性。分析杂交组合丙可推知: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眼,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野生型,有aa和B基因的为朱红眼,有A和bb基因的为棕眼。朱红眼基因型中含有aa和B基因,即BBXaXa、BBXaY、BbXaXa、BbXaY,A正确;在杂交组合乙中,野生型(♀)和朱红眼(♂)杂交,F1的雌性与雄性个体中的野生型∶棕眼均为3∶1,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F1野生型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3BBXAXa、2/3BbXAXa,F1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性与棕眼雌性比例为6∶1,说明bbXAXA基因型致死,杂交组合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杂交,雌性后代中致死个体和棕眼个体所占比例均为2/3×2/3×1/4×1/2=1/18,野生型占16/17,B正确;在杂交组合丙中,双亲均为野生型,若只研究野生型和朱红眼,F1雌性个体中无朱红眼、雄性个体中有朱红眼,说明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若只研究野生型和棕眼,F1雌雄个体中均出现棕眼,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综上分析,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性与棕眼雌性比例为6∶1,说明bbXAXA基因型致死,F1野生型雌雄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9,棕眼雌蝇基因型为bbXAXa,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bbXaY,后代棕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C错误,D正确。
6.(2022·济宁一模)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Ⅲ1无该病的致病基因,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图中正常男性个体的精子中可能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C.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减少该类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D.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与男性群体中患该病的概率相同
解析:选A 分析系谱图,Ⅰ1为患病女性,但所生的儿子都患病,说明该病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为患病男性,所生的女儿不都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知Ⅲ1无该病的致病基因,与患病的Ⅲ2结婚,生出患病的Ⅳ1,可知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综上所述,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减少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该病有可能是显性遗传病,C错误;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该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人群中AA、Aa、aa个体数分别为x、y、z,则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2x+y)/[2(x+y+z)],该病患病概率=(x+y)/(x+y+z),二者不相同,D错误。
7.(2021·枣庄八中高三月考)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巴氏小体不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3个巴氏小体
C.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Y
D.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的个体杂交,产生一只XAXaY的幼体,是由于其父方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雌性应有1个巴氏小体,雄性没有巴氏小体,故A错误;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2个巴氏小体,故B错误;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有的体细胞表达的是XA,有的体细胞表达的是Xa,则该雄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Y,故C正确;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的个体杂交,产生一只XAXaY的幼体,是由于其父方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X、Y未分离,产生XAY的精子与母方产生的Xa结合,故D错误。
8.(2022·青岛模拟)人类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致盲性遗传病,致病基因被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2019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进行编辑后导入患病小鼠眼部,使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该成果给患者带来了曙光。如图是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遗传图谱,Ⅳ5无家族病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调查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应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C.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成功的小鼠能把编辑后的正常基因遗传给后代
D.Ⅳ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Ⅳ6和Ⅳ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解析:选C 题图分析:该病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由于Ⅳ5无家族病史,如果该病为隐性病,则Ⅳ5基因型是AA,后代不可能患病,与图不符,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调查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正确;基因编辑技术是将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进行编辑后导入患病小鼠眼部细胞,没有导入性原细胞,因此小鼠产生的配子不含有正常基因,C错误;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正常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Ⅳ6的致病基因依次来自Ⅲ1,Ⅱ1和Ⅰ2,Ⅳ6和Ⅳ7生下了正常的孩子,因此Ⅳ6基因型是Aa,Ⅳ7基因型aa,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9.(2022·济南模拟)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1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5/6
C.若Ⅱ3与Ⅱ4再生一个女孩,则不可能患甲病
D.若Ⅲ1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4
解析:选C 分析乙病,Ⅰ1与Ⅰ2正常,其女儿Ⅱ3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甲病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根据Ⅱ3患甲病,其儿子Ⅲ1表现正常,可判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A正确;若A、a控制乙病,由于人群中乙病的患病率为1/121,推知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11,显性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0/11,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Aa∶aa的比例为100∶20∶1,且Ⅱ4个体表现正常,故不携带致病基因(AA)的概率为5/6,故B正确;Ⅱ3患甲病,且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与Ⅱ4婚配生一女孩可能会患病,故C错误;若A、a控制乙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据此推断Ⅲ1的基因型为Aa,人群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AA∶Aa=5∶1,则若Ⅲ1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4,故D正确。
10.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染色体缺少某一片段,用“-”表示)。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
D.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解析:选D 果蝇后代雌雄个体数量理论比应为1∶1,根据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可判断的雄性个体死亡,F1雄性全部为红眼,所以X-与Y结合的子代会死亡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A项不合理;F1中白眼的基因型为XrX-,B项不合理;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RXr、XrX-,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RY,雌雄个体杂交,则F2中雌性个体都是红眼,雄性个体中红眼∶白眼=1∶2,所以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C项不合理;F1中XrX-与XRY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Y的雄性致死,故F2雄性个体中致死比例为×=,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D项合理。
二、非选择题
11.(2021·章丘期中)先天性肌强直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可将其分为与氯离子通道蛋白有关的显性遗传的Thomsen型和隐性遗传的Becker型,两种类型均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如图是具有该病患者的家系系谱图,已知该病致病基因不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不考虑突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Becker型的致病基因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________(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干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分析系谱图,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家系的患病类型是Thomsen型还是Becker型;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ecker型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都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产生的,所以Becket型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是等位基因。(2)该基因突变后,导致氯离子通道蛋白发生改变,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系谱图缺乏无中生有或者有中生无的家庭,所以不能准确判断该家系的患病类型;若该病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不存在女性患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2生出的Ⅲ2一定为该病患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患病,Ⅰ2一定为该病患者,所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1)是 Becker型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均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产生的 (2)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3)不能 能 若该病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不存在女性患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则Ⅱ2生出的Ⅲ2一定为该病患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3患病,Ⅰ2一定为该病患者(或有女性患者存在,排除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有女孩患病而父亲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儿子患病而母亲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2.(2021·衡水中学高三三模)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背部红斑纹和黄斑纹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1性状及比例
雌性
雄性
红斑纹()×
黄斑纹(♀)
红斑纹∶黄斑纹
=1∶1
红斑纹∶黄
斑纹=1∶1
(1)根据该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2)现利用F1雌雄个体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A、a这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要求写出具体性状分离比,包括性别,不考虑伴Z、W同源区段遗传)。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预测: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红斑纹为显性、黄斑纹为隐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红斑纹为显性、黄斑纹为隐性且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解析 (1)由表中实验结果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2)要用一次杂交实验依据F2性状及比例就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和A、a这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则应让F1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若红斑纹为显性、黄斑纹为隐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表型及比例为红斑纹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F2红斑纹∶黄斑纹=3∶1,黄斑纹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F2全为黄斑纹;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性状与性别无关;若红斑纹为显性、黄斑纹为隐性,且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红斑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均为红斑纹,雌性中一半为红斑纹,一半为黄斑纹,黄斑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为黄斑纹。
答案 (1)不能
(2)①让F1红斑纹雌雄个体杂交,F1黄斑纹雌雄个体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②红斑纹雌雄个体杂交,F2中雌雄个体全为红斑纹∶黄斑纹=3∶1,黄斑纹雌雄个体杂交,F2全为黄斑纹 红斑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红斑纹,雌性中一半为红斑纹,一半为黄斑纹,黄斑纹个体杂交后代中,雌雄均为黄斑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作业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类遗传病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