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1 集合的概念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单元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教学内容
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1)通过学习集合的含义,从中体会集合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2)通过对集合表示法的学习,认识到列举法的适用范围。
通过集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集合的概念的理解;
(2)数学建模: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
(3)数学运算: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素养.
2.教学难点: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
学情分析
学生优势: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只是没有系统有效地使用集合语言,有了这些基础,结合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诸如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等数学素养,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学生劣势: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学习目标模糊,数学“四基”薄弱,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
预备策略: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2.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3.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回顾初中学过的一些集合,如自然数集,圆的定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
通过复习回顾,引出集合的概念
学习任务
【知识一:集合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看下面的例子: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2)宋老师所在初中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新生;
(3)所有的正方形;
(4)方程x2+9x−10=0的所有解;
教师提问:(1)以上各例(构成集合)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讨论。
(2)我们能否给出集合的一个大体描述?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集合概念的关键要素,教师进行补充或肯定,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含义。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并体会集合概念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知识二:集合元素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
2.教师继续举例生活中的实例,师生共同总结出集合中元素的基本性质: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不相同的。
(3)无序性:集合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
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教师提问:所有好看的花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我们班的所有学生能组成集合吗?为什么?
教师继续提问:由1,3,5,0,|-3|这些数构成的集合中有5个元素吗?我们班的同学能构成一个集合,那如果老师给大家重新调整位置,那这个集合有什么变化吗?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学生交流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在或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也就是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学生交流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不相同的;集合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性质,从而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知识三: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N+:正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
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
各种常用数集符号在后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定要牢记。
【知识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集合呢?
列举法
定义: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案例
活动目标:通过实例能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问题1 ]如何表示方程x2-3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问题2]关于x的方程(x-1)(x-a)=0有几个解?它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问题3]1与{ 1 }是否具有相同的意义?
[问题4]能否用列举法来表示无限集?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教师给出列举法的定义。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2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A;
(2)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B.
教师给出描述法的定义。
让学生理解记忆,并给出对应例题。
例1解:(1)设小于10的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 A,那么
A={0,1,2,3,4,5,6,7,8,9}.
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
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此集合 A 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例如:
A={9,8,7,6,5,4,3,2,1,0}.
(2)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列举法的理解。
题型讲解与随堂检测
课件演示
完成随堂检测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总结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1.元素、集合的概念;
2.集合相等;
3.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5.常见数集及表示符号。
学生思考回答,其他同学与教师补充。
1.元素、集合的概念;
2.集合相等;
3.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5.常见数集及表示符号。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并给出思考题。
作业设计
对应分层作业
完成作业
完成课后作用,巩固回忆知识。
板书设计
1.元素、集合的概念;
2.集合相等;
3.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5.常见数集及表示符号。
例1. 例2.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归纳,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1.1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1.1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1.1 集合的概念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1.1 集合的概念获奖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