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6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38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38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的变化趋势,图中甲可能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38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人口数量与用水总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1949—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迅速B.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C.江河径流量增加D.年降水量大量增加2.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的变化趋势( )A.将会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B.会提高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能力C.可能导致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D.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B 2.C解析第1题,1949—2010年,我国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大增加,导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增加。第2题,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能导致过度利用水资源,产生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降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难以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C。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甲可能为( )A.碎石 B.草甸C.荒漠 D.冰川积雪4.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A.水热条件 B.地形地势C.土壤肥力 D.灌溉水量答案3.B 4.A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已知四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可推导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再结合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可判定甲可能为草甸,故选B。第4题,据图可以看出,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各种植被的生长加快,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在7月达到最大,故可以判定是水热条件的影响,故选A。5.(2022山东潍坊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阳光之州”的美誉。当地燃气发电厂为了满足高峰时间段用电,会有计划地集中并网发电。2012年,当地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看起来就像驼峰(有两个高峰)。随着当地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过去的“驼峰曲线”变为了“鸭子曲线”(下图)。(1)指出影响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大小的因素。(2)分析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驼峰曲线”变为“鸭子曲线”的原因。(3)说明2012—2020年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曲线的变化对燃气发电厂产生的影响。答案(1)电力需求量;太阳能发电量。(2)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太阳能发电量在日出后逐渐增多,中午左右达到高峰,导致燃气发电净负荷逐渐降低,到午后最低;电力需求在日落后迅速增多,而太阳能发电在日落后降至零值,燃气发电净负荷迅速增加,到19—21时最高,形成“鸭子曲线”。(3)随着太阳能并网发电,燃气发电量减少,效益降低;燃气发电厂白天需要关闭部分发电机组,运行效率降低;日落后用电量迅速上升,电厂调峰面临困难。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当地存在上午和晚上两个用电高峰;随着当地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过去的“驼峰曲线”变为“鸭子曲线”,因此影响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电力需求量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多少。第(2)题,加利福尼亚州的燃气发电厂在太阳能加入电网之前,为了满足高峰时间段的用电,会有计划地集中并网发电,由于当地有上午和晚上两个用电高峰,加利福尼亚州的燃气发电厂电网基本负荷曲线看起来就像“驼峰”;由于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促进了当地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在太阳能发电并网后,太阳能发电量在日出后逐渐增多,并且太阳能发电在中午达到高峰,所以白天燃气发电厂供电压力较小,且燃气发电净负荷在午后最低;日落后太阳能发电停止,而到傍晚时分随着用电高峰到来,燃气发电厂就需要迅速增加发电量,燃气发电净负荷迅速增加,这就形成了一个“鸭子”形基本负荷曲线。第(3)题,由图可知,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入电网之前,加利福尼亚州的燃气发电厂需要全天候运转。在太阳能并网发电以后,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总体上有所下降,燃气发电量总体减少,效益降低;由于太阳能发电的强度在中午时分达到高峰,这意味着燃气发电厂部分发电机组在白天则较空闲,运行效率降低;而到傍晚时分,随着用电高峰到来,就必须迅速增加发电量,电厂调峰面临困难,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在夜间过大。考点二 石油与国家安全(2022海南学业诊断大联考)塔里木盆地于1950年正式开始油气勘探,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见下图)。在阶段4塔里木盆地开始实践超深层勘探,并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组织(即把原先相互独立的勘探与开发结合起来,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由前后接力衔接的模式转变为互相渗透的模式)。据此完成1~2题。1.与其他阶段相比,阶段1几乎未发现油气的主要原因是( )A.油气储量较少B.自然环境恶劣C.开发重点不同D.资金、技术短缺2.阶段4塔里木盆地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组织,能够( )A.减少勘探时的环境破坏B.克服勘探周期过长的缺点C.增加潜在勘探储量D.降低油气勘探的难度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塔里木盆地在阶段2~4探明较多的油气储量,所以不是该地储量少。阶段1从1950年开始勘探至1982年,虽然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环境恶劣,但已坚持勘探三十余年的时间,可知几乎未发现油气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环境恶劣。阶段1从1950年至1982年,正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油气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一直是我国开发的重点。阶段1时期为我国工业化前期,尚未全面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其他三个阶段相比,勘探技术比较薄弱,资金不足。第2题,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要点是勘探和开发互相结合、渗透,这种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周期。勘探地下油气资源必然需要钻井,破坏地表和植被,故无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潜在勘探储量,主要取决于该地蕴藏的油气资源的数量,不取决于生产方式。油气勘探的难度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条件,以及勘探技术等因素,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只能提高生产效率,无法降低油气勘探难度。(2022江西南昌高三月考)同比变化率=(某年产量-上年产量)/上年产量×100%。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及石油自给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3.推断图中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变化的原因( )A.我国石油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增加B.海外石油进口稳定可靠,价格持续降低C.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提高,油田数量增加D.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保障石油安全4.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无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A.汽车逐渐增多,石油使用量增加B.石油发电量所占比率大幅度降低C.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D.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用量增加答案3.D 4.C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波动下降,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探明的石油储量在增加,不会导致石油产量下降,A、C错误;我国海外石油进口不稳定,进口渠道多元化,石油价格也不会持续降低,B错误;因石油进口不稳定,为保障石油供给安全,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故降低石油开采量,D正确。第4题,石油自给率=我国石油产量÷石油总使用量,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自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我国石油总体使用量也在降低,A错误;我国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石油发电在我国所占比率一直非常低,B错误;新能源发展,燃油效率提升,能够提高对石油的利用率,减少石油的消耗,C正确;煤炭资源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使用量逐渐减少,D错误。(2022天津南开一模)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读某年我国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统计图,完成5~6题。5.对图中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差异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石油需求量大B.西北地区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需求量小C.华北地区能源结构多元,主要采用新型清洁能源D.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耗能工业少,石油需求量小6.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的措施是( )A.彻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C.加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D.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增加我国现有油田的石油开采量答案5.A 6.C解析第5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石油需求量大,产量低,进口量大;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石油需求量小,不适合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华北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新型清洁能源比重较低;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耗能工业多,石油需求量较大。第6题,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为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应加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应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但不可能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并不能减轻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我国现有油田很多已经接近枯竭,难以继续增加开采量,应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增加我国石油资源的后备储量。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材料二 图1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图2为我国“煤制油”产业布局规划图。(1)我国已经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结合材料分析这些地区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有利条件。(2)“煤制油”产业的建立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角度分析“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能源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煤制油”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可行性措施,请再列举至少两条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措施。答案(1)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煤炭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煤制油”的原料;“煤制油”产业技术过关,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国家政策鼓励“煤制油”产业。(2)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中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效益: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增加了就业岗位,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推动当地的城镇化进程。生态效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3)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石油储备量;制定全球化资源战略,形成多元的石油进口渠道;实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大力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二可知,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分布了大量的煤田,原材料丰富;近年来,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技术得到突破;国家有步骤地进行布局,有政策的支持。第(2)题,结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考虑。社会上:缓解了能源的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增加了就业岗位,推动城镇化进程。经济上:产业链的深度开拓,促进了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上:“煤制油”清洁了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第(3)题,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一方面通过增加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能源,同时进行能源合理规划开发和节约使用。如拓展能源的进口渠道,大力开发新能源,建立能源储备基地,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8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班列常态化运行能,图中四地的区位比较优势是,在西欧,我国海外仓选址主要考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41鲁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7万升原油泄漏流入大海,00,70,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40鲁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