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7鲁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7鲁教版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7鲁教版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7鲁教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7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7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所示大气现象,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7考点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逆温现象(2023届浙江余姚中学月考)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左右,滑翔比约为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1~3题。id:2147499872;FounderCES1.当运动员在中纬度地区30千米高空滑翔时,下降到对流层,滑行的水平距离约为(  )A.18千米 B.33千米C.48千米 D.57千米2.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感觉到水平滑行距离比理论值大,可能进入了(  )A.高层大气 B.平流层C.电离层 D.对流层3.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和A、B两层相比,C层更需要准备的是(  )A.防辐射衣B.御寒服C.氧气瓶D.雨衣答案1.D 2.B 3.A解析第1题,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为10~12千米(取11千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运动员从中纬度地区30千米高空下降至对流层,下降了约19千米,因此滑行的水平距离约为57千米,故选D。第2题,运动员在下滑的过程中,感觉到水平滑行的距离比理论值大,表明水平运动阻力相对较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最可能进入了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第3题,与A、B两层相比,C层高度更高,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更强,需要准备防辐射衣,A正确;注意关键词和A、B两层相比,A层中上部以及B层气温均较低,氧气含量低,需要准备御寒服和氧气瓶,B、C错误;降雨属于对流层的天气现象,C层无需准备雨衣,D错误。(2023届山东青岛海山学校阶段检测)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4~5题。id:2147499879;FounderCES4.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id:2147499886;FounderCES5.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答案4.C 5.A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四幅图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第5题,逆温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集聚,从而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2023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月考)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示意图,完成6~7题。id:2147499893;FounderCES6.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7.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  )A.郑州 B.阜阳C.安庆 D.赣州答案6.C 7.D解析第6题,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甲高度上有冷空气南下,导致甲处气温比同纬度上、下区域明显降低,C对。甲处海拔、纬度位置、距海远近没有变化,不是甲处大气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A、B、D错。第7题,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根据图示等温线,选项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赣州,D对。8.图1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 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 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开始出现逆温现象。图2示意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id:2147499900;FounderCES(1)若TS稳定在-8 ,该城市气温至少要在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为    时左右。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 答案(1)10 8 (2)10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意,TS≥T时出现逆温现象,则逆温结束的条件是TS<T。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运用数学方法解得城市近地面气温至少在10以上时,逆温才能结束。在图示纵坐标找到10与气温日变化曲线上的交点,再看此交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可找出时间为8时左右。第(2)题,依据第(2)题给的条件和第(1)题的计算结果,可得出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10时以后。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2022山东菏泽二模)山体隆起可改变区域的热量状况,导致自然带分布呈现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秦岭-大巴山山区沿某经线海拔1500米处年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 id:2147499915;FounderCES1.海拔1 500米处年均气温太白山明显高于汉江谷地,主要原因是太白山海拔1 500米处(  )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C.大气辐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强2.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上限明显高于米仓山,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C.太阳辐射 D.山体高度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太白山与汉江谷地纬度差异相对较小,同海拔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体相当。同海拔太白山附近大气距其山坡的坡面近,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山坡的坡面附近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大气辐射是由大气释放出的辐射,大气辐射强,说明热量流失多,气温更低。太白山海拔1500米处气温高是由于其坡面地面辐射强,而汉江谷地云雾更多,大气逆辐射更强。第2题,米仓山与太白山纬度差异相对较小,故影响其落叶阔叶林植被带分布上限的因素与纬度关联度较小。影响植被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为温度,且两座山均分布着森林,故降水对森林分布上限的影响相对较小。两地纬度接近,地形又多为山地,因此太阳辐射强度大体相当。山体能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成长波辐射,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太白山因其高度更大,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更强,其相同海拔的温度相较于米仓山更高,故其森林植被的分布上限更高。(2023届江西赣州高三期中)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山东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3.A 4.B解析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第4题,果树下覆盖银色地膜可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果品质量。(2022湖南百校联考)晴空回波通常是雨后天晴时地表水汽蒸发,使空气湿度增加,悬浮于近地面的大量水珠对电磁波产生反射形成的。下图示意20172019年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高度与地面气温对比日均变化。据此完成5~6题。id:2147499922;FounderCES5.1113时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与下列大气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大气逆辐射强 B.近地面风力强C.大气对流旺盛 D.大气逆温显著6.正常年份,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最大值可能出现在(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答案5.C 6.C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晴空回波顶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回波顶高度增加,正午前后达到峰值,主要原因是温度增加后,大气对流强度增强,对流高度增加。第6题,由材料可知,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气温密切相关,正常年份,79月北京地区处于多雨季节,且气温高,大气中水汽充足,有利于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达到峰值。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露点温度是指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在0以上,气温降到露点时,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就形成露。下图是南京某4天的天气预报电脑截图。id:2147499929;FounderCES(1)说明与9月5日相比,9月8日南京气温的特点。(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南京上述两天气温差异的原因。(3)有同学说最可能在9月7日清晨的路边草叶上看到露珠,试分析原因。答案(1)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2)8日,白天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晚上为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5日,白天为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晚上为中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3)5日夜晚有中雨,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6日夜晚为晴天,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幅度大,故7日清晨气温低;水汽充足,降温快,气温很容易到露点,近地面空气中多余水汽凝结成为露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5日相比,8日最高气温高,最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第(2)题,结合图中天气状况分析,9月8日的白天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晚上为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9月5日的白天为多云,云层会反射太阳光,云层厚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晚上为中雨,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第(3)题,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结合图中几天的天气状况分析可知,9月5日夜晚有中雨,水汽充足,空气湿度大;9月6日的夜晚为晴天,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幅度大,导致9月7日清晨气温低;水汽充足,降温快,气温很容易到露点,近地面空气中多余水汽凝结成为露珠。

    相关试卷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9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9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此次滑坡的方向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珊瑚礁坡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降水转化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