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6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降水转化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11考点一 水循环(2022浙江东阳高三期末)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打造安全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下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据此完成1~2题。1.最适宜借鉴并建设该韧性水系统的城市是( )A.重庆 B.兰州 C.拉萨 D.武汉2.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A.公园加快了城市的泄洪速度B.开放水域增加了雨水的蓄积量C.水广场增加了雨洪的蒸发量D.绿色屋顶加快了雨水汇流下渗答案1.D 2.B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韧性水系统适合降水多、易内涝的城市。重庆降水多,但重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城市坡度大,不易内涝,A错误。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B错误。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降水较少,C错误。武汉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故而最适合借鉴并建设韧性水系统,D正确。第2题,公园的作用是增加下渗,而不是泄洪,A错误。开放水域能够增加雨季蓄水量,缓解城市积水,B正确。水广场能够调节城市气温,使城市气温适宜,相对降低了蒸发量,C错误。绿色屋顶的作用是调节屋内气温,绿色屋顶有防水层,可以避免雨水渗入,而且绿色屋顶的建设,使得原本直接落在地表然后再下渗的雨水,现在要经过绿色屋顶过滤这一过程,反而减慢了雨水汇流下渗的速度,D错误。(2022河南南阳高三期末)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张连生海子附近耕地以畦灌为主,该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的水循环模式较为独特(下图)。据此完成3~4题。3.相比于大水量灌溉,该区耕地采用畦灌的主要优势为( )①减少渗漏量 ②改善盐碱化 ③增加降雨量 ④提高利用效率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在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水体的相互转化顺序为( )A.海子—地下水—降水—灌溉水B.降水—地下水—海子—灌溉水C.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D.地下水—灌溉水—海子—降水答案3.D 4.C解析第3题,相比于大水量灌溉,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可节约用水,减少渗漏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①④正确。用水浸润土壤,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加重盐碱化,降雨量的多少和气候有关,和灌溉方式无关,②③错误。第4题,据材料可知,畦灌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浸润土壤,故灌溉水会下渗到土壤中以及地下含水层转为地下水,而地下水会沿着坡体自流到海子,海子水通过蒸发会转变为降水,其顺序应为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降水转化率指有效降水(能到达植物根层土壤并被利用的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比值。影响降水转化率的因素包括植被状况、土壤特性及降水特性等。下图示意我国某干旱半干旱区0~20厘米深度土壤降水转化率。据此完成5~6题。5.降水转化率( )A.与降水量呈正相关B.夏季高于秋季C.与降水强度呈负相关D.裸地大于林地6.该地夏季降水量超过35毫米后,降水转化率反而有所减少,是由于( )A.植物蒸腾作用强烈B.植物根层土壤水分饱和C.植被吸收能力增强D.土壤水分蒸发大答案5.C 6.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降水转化率与降水量不呈正相关,A错误;读图可知,降水转化率夏季不一定高于秋季,B错误;降水强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大,下渗比例减少,降水转化率越低,C正确;裸地不利于水下渗,降水转化率较低,林地有利于水下渗,降水转化率较高,D错误。第6题,夏季降水时间较长或多次降水之后,地面长期积水,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变大,此时植物根层土壤水分已达到饱和,产生深层渗漏,部分水下渗到植物根层之下,补给地下水,导致降水转化率变小,B正确。7.(2022山东临沂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种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种葡萄、杧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图为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示意图。(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2)指出栽种的灌丛给陷穴发育带来的影响。(3)评价“平沟建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答案(1)沟谷底部具有汇水作用,为陷穴发育提供充足水源;沟底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上游的沟底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下游局部隆起的地形可阻滞地表水的流动,下渗的地下水增多,溶蚀作用增强;沟谷整体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能力,促进陷穴的形成。(2)灌丛阻碍地表水的流动,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减轻了对灌丛附近地表的冲刷和溶蚀,遏制陷穴的发育;灌丛根系有固土功能,地下水很难侵蚀、搬运根系附近土壤,阻止了陷穴的发育;绕过灌丛的地表水,对灌丛下游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壤进行冲刷,并迅速带走侵蚀产物,从而加快下游陷穴的发育。(3)有利影响:土地得到平整,沟谷地貌得到改善,利于农业开发,经济效益较好。不利影响:破坏了原始地表,地表变得更加松散;干热河谷长期干旱,灌溉作物时会加强水的冲刷、溶蚀作用,陷穴地貌发育加快,加剧水土流失;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3届新疆和田高三期中)大熊湖(如下图)位于北美洲西北部,是加拿大第一大湖、北美洲第四大湖,因湖区多北极熊而得名。大熊湖湖形不规则,湖岸陡立,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湖内产白鱼、湖鳟等,湖区周边人口稀少。读图,完成1~2题。1.大熊湖与马更些河的主要补给关系为( )A.相互补给 B.河补给湖C.湖补给河 D.互不补给2.大熊湖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风浪较小C.结冰期短 D.盐度较低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干支流的关系可以判断,马更些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大熊湖位于马更些河支流上游,因此大熊湖补给马更些河。第2题,大熊湖位于高纬度针叶林地区,周边森林覆盖率高,流水侵蚀作用弱,湖水含沙量小;受极地东风影响,加上湖面宽广,风浪较大;纬度高,结冰期长;气温低,蒸发弱,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且有河流流出,湖水的盐度较低。(2022山东济南期末)我国某水文站,海拔3405米,水文站以上流域除冰雪覆盖外,主要是裸岩和碎石堆。下图示意某月连续几日晴天的流量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3.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5月 C.7月 D.11月4.影响该月最大流量较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①冰雪融水汇流时间 ②植被覆盖率 ③冰川面积④水文站距冰川分布区的距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由流量和气温曲线的变化可知,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流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比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说明河水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从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来看,该地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且海拔较高,日最高气温约为20℃,故该月最可能是7月。第4题,由于该水文站上游地表多裸岩和碎石堆,冰雪融化后,下渗量大,冰雪融水汇流时间较长,①正确;植被覆盖率对冰雪融水影响不大,②错误;冰川面积只影响水量大小而不影响汇水的时间,③错误;水文站距冰川分布区的距离较远,冰雪融化汇入河流后流经水文站时间滞后,④正确。乌伦古河是我国西北部的一条内流河,发源于阿尔泰山(主要山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东段,最终汇入乌伦古湖,每年5月为河流汛期。为了满足生产用水需求,该河上修建了多座水库。据此完成5~6题。5.乌伦古河汛期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C.大气降水 D.湖泊水和地下水6.当地冬季不利于水力发电和水利施工的原因是 ( )A.水量较小 B.结冰期长C.含沙量大 D.积雪量大答案5.B 6.B解析第5题,乌伦古河发源于纬度较高的阿尔泰山(主要山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东段,其山顶常年有冰川积雪分布。5月份是春季,当地气温回升较快,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而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其融水夏季补给量较大,A错,B对;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大气降水补给少,C错;当地气候干旱,湖泊水位和地下水位较低,而河流汛期水位较高,河水可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D错。第6题,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和岩土冻结期长,既不利于发电,也不利于施工,B对。水量较小不利于水力发电,但利于水利施工,A错。冬季土壤冻结,水土不易流失,且河流水量小,含沙量较小,C错。积雪量大对水力发电影响小,D错。7.(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水面蒸发量为3000~4000毫米。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2示意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图1图2(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与判断依据。(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3)在图1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位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答案(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大体一致;南湖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绘图如下: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且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位大体变化一致,而南湖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水面蒸发量(3000~4000毫米)远大于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由上题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第(3)题,该地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位,并在两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9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此次滑坡的方向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珊瑚礁坡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8鲁教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