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分大单元作业设计
-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5单元(作业设计3)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6单元(作业设计1)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7单元(作业设计1)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7单元(作业设计2)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7单元(作业设计3) 试卷 1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6单元(作业设计2)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上第6单元(作业设计2),共22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成长故事”主题单元
作 业 设 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四年级
第一学期
教育部组织
编写 (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
第六单元
单元组
织方式
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 时 信 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牛和鹅》
第 18 课
2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第 19 课
3
《陀螺》
第 20 课
4
《安慰》
口语交际
5
《记一次游戏》
习作
6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二、单元分析
单 元 分 析
课 标 要 求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一组记叙童年生活的文章,要求落实两个阅 读要素,一个表达要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学段目 标(第二学段)”中提出以下要求,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
【识字与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 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 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
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梳理与探究】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 帮 助自己识字、写字。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会合作。
《课标》强调: 教学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 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同时提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 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引 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 己的观点”。本单元阅读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应成为教学的一个抓
手, 运用自主批注破解程式化阅读。 针对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课标》 指出: 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 有创意的表达者。这句话为本单元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明确了路 径,指明了方向。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围绕“成长故事”主题,编排了 《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陀螺》三篇精读课文。这次编排的课文, 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 折带来的成长。其中, 《牛和鹅》记叙了 “我”对待牛和鹅态度的变化。《一 只窝囊的大老虎》记叙了扮演给“我”带来的困惑。《陀螺》一文讲述了“我” 玩陀螺的烦恼与欢乐,为习作进行铺垫。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围绕 “安慰”展开,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他人感受, 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单元习作聚焦“游戏”,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经历, 指导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 语文园地从“学习方法”“字 词积累”“语段运用”三个角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编排了“认识批注”“了解 蔬菜”“积累惯用语及成语”“模仿写话”。
在阅读教学中凸显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点 贯穿于三篇课文的教学,并在语文园地中加以总结;第二个要素是通过人物 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如果说,“批注式学习”是课堂外显的 形式,那么“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心情及变化”应是本单元学 习的灵魂。 第二要素的高效达成,也为落实表达要素 (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奠定了基础。
学 情 分 析
从“学习心理”角度看,四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 意识到学习是自己 的事情。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稳定,需要成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 主学习,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从“思维发展”角度看,学生的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过去笼统 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具体分析 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
从“智能储备”角度看, 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过“多彩童年” 主题单元,学生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情 感基础。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能力也在增长。他们能够关注有新鲜感的 句子,边阅读边预测,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 子,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问,还学习了连续观察。习作上,学生能够写 一件简单的事,相对完整地写下事情的过程,并表达心情。
本单元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 通过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自主阅读,体验阅读 的快乐。 由于初次接触“批注”,难免不知所措, 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例 子功能,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批注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批注,逐渐形 成“边阅读边批注”的习惯。
在以往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懂得“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 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本次习作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 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游戏体验。本次习作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的 要求有所提升, 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扎实做好读写训练, 实现“读写迁移”, 最终达成 “我手写我心”的目标。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序号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
正确认读 28 个生字, 辨别 7 个多音字, 会写 43 个字, 会写 47 个词语。 认识常见 的蔬菜名称,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惯用语,并积累 6 个八字成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相关词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 态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关键句的意思。能仿照例子, 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
3
能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等作批 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学会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在具体情境中, 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喜欢的游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游戏过程,写出自己 的想法和感受。 能够主动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
分类
内容
课时作业目标
课文
牛和鹅
1.通过作业,检查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知道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 人物心情。
一只窝囊
的大老虎
1.通过作业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回顾作批注的角度,尝试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4.结合生活经验评价“我”的演出,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文中“我”。
陀螺
1.通过作业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具体语句感受 “我”的心情变化,学习作者的写法。 3.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关键语句“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口语 交际
安慰
1.检查学生是否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会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更好的安慰 效果。
习作
记一次游戏
1.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按顺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 想法和感受。 2.通过习作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并誊写习作。
语文 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了解批注的角度、方法及意义,培养自主批注的兴趣。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蔬菜,认识 8 个生字,理解字形与蔬菜的联系。 3.正确理解并积累8 个惯用语和6 个八字成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作业层次。本作业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编制, 按“基础型作业”“发展型作业”和“拓 展型作业”三大板块进行编排,整体建构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以“基础型作业”检查字 词掌握情况,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巩固单元基础知识;“发展型作业”紧扣单元语文要素, 倡导自主探索发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型作业”能够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加 强学科知识整合,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各板块间既独立承担相关功能,又互相联系, 螺旋递升,能有效达成“减负增效,夯实基础,发展学生”的作业目标。
2.作业模块。课时作业大致分为“词海拾贝”“对号入座”“小试牛刀”“勇攀高峰”“妙 笔生花”“大显身手”六个部分。每两个模块分别对应“基础型作业”“发展型作业”“拓 展型作业”三个层次。 课时作业模块力求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均衡合理、递进提升。六 个模块关注到作业类型及学生能力的差异, 安排了部分选择性作业, 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 了台阶。“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分为“日积月累”“阅读理解”“综合实践”三个模块,综 合考查日常教学的效果,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作业评价。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课时作业评价与单元检测评价相结合, 注重评 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角度评价。 具体实施中, 重点考察学生独立识字、规范书写的能力; 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 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习惯的形成;习 作评价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口 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的基本交际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在综合性学习中, 重视过 程性评价,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性、针对性、多元化的评价,实 现“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
五、课时作业
18. 《牛和鹅》(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基 础 型 作 业
一、词海拾贝
本 题 主 要考查学生 对单元基础 性 知 识 的 理 解和掌握, 既 巩固生字词, 又加深对课 文 内 容 的 理 解,还能引导 学生关注课 文的批注。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1.读拼音, 写词语。
shèn zhì
hūn luàn
ɡù yì
zhù wēi
dà ɡài
wú yuán wú ɡ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 一 次 放 学 回 家 , 我 们 遇 到 了 鹅 , 只 见 它 们
( ) 地、( ) 地朝我们走来,还伸长
( ),嘎嘎地叫着,( ) 着大翅膀, 好像在 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金奎叔是个( ) 的( ), 他一把
( ) 了鹅的长脖子,然后就像( ) 一个酒瓶
似的,把这只老公鹅甩到半空中。
这两段话分别写出了鹅的 ( ) 和 ( )。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型 作 业
二、小试牛刀
1.读句子,想一想:右边的文字是从哪些角度给课文作
第 1 题 通过选择句 子批注角度, 引 导 学 生 结 合课文的批 注示例, 明白 可 以 从 不 同 的角度给文 章做批注; 第 2 小题 旨在 根据语境, 巩 固描写方法, 为通过相关 语句体会我 的心情做铺 垫。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团
5
分
钟
批注的,选一选。
(1)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 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
(2)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 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 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
(3)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
事情真的是这 样吗?
几个具体动词 把“我们”对 鹅的恐惧写出 来了。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 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A、写得好的地方
B、有启发的地方
C、有疑问的地方
“我”改变了 ) 对牛和鹅的看
法和态度。
2.判断下面的语句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写一写。
(1)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 )
(2) 大概是这样叫的:“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 )
(3)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 )
(4) 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我也 挂着泪笑了。 ( )
拓 展 型 作 业
三、妙笔生花
这幅图生动地画出了课文开头“我”对牛和鹅看法,
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对牛和鹅的看法有 了怎样的改变,请你也尝试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
本 题 借 助 图 画 理 解 课文内容,既 激 发 了 学 生 的兴趣,又加 深了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8. 《牛和鹅》(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基 础 型 作 业
一、对号入座
1.选择带有“提手旁”的字补全下面的词语。(不重复)
摸 握 摔 捶 掐 扳
( )脖子 ( ) 拳头 破罐破( )
( )手腕 ( ) 胸顿足 盲人( )象
2.抄写文中表现人物心情的语句。
通 过 区 分带 “ 提手 旁”的生字, 巩 固 学 生 对 生字的掌握, 积累相关词 语;抄写句子 旨在通过相
关语句体会 “我”的心情。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型 作 业
二、勇攀高峰
1.读下面片段, 按要求完成练习。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 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 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 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 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 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 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 了! ”
(1)用波浪线画出能体现我害怕鹅的语句。
(2) 这段话主要通过描写“我”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心理, 来表现了“我”的惊慌。你能不 能也用一句话描写你亲身经历的“害怕”时刻。
(3) 读画“____ ”的部分, 从“ ”这 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鹅对“我”的态度是___________, 这是通过对鹅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来的。
2.对于“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以下几位 同学的批注, 你认为赞同的是( )(多选)
A.金奎叔的话让“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 “我”不再怕鹅欺牛。
B.从金奎叔的话中“我”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C.金奎叔的话里含着“不能仗势欺人, 欺负弱小”的道 理。
D.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应该互相尊重, 无论是强 者还是弱者。
本 题 旨 在通过人物 的动作 、语 言、神态体会 人物的心情, 并学会运用, 学习用多种 方法进行批 注阅读,促进 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课 文。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团
5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拓 展 型 作 业
三、大显身手
牛是人类的朋友, 你还想多了解一下它吗?那就来 完成下面的学习活动吧。(二选一)
学习活动一:
牛与孩子的关系也是亲近的。古诗中就经常出现牧 童的形象, 背诵下面的诗句, 根据你的理解, 选出没有 写到“孩子骑在牛背上”的诗句是( )
1.牧童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宋 黄庭坚《牧童诗》) 2.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宋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3.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宋 雷震《村 晚》)
4.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清 袁枚《所见》)
学习活动二:
读完课后的“阅读链接”,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呢? 请你再搜集一些写牛的片段, 比较不同作家笔下的牛有 什么不同的特点, 写写你的感受和发现, 并和同桌交流 你的感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本题通 过比较阅读,
不仅积累了
语言,而且培
养学生搜集
资料的能力。 通过批注的 方式表达自 己的感想再
交流,也对批 注的角度和 方法进行了 复习巩固。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基 础 型 作 业
一、词海拾贝
本 题 主 要考查学生 对单元基础 性 知 识 的 了 解和掌握, 既 巩固生字词, 又加深对课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1.读拼音, 写词语。
bān jí duàn luò xiōnɡ mèi liǎ
ɡǎi biàn
táo pǎo
hōnɡ tánɡ dà xiào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开始( )时,我穿上画着黑道道的黄布( ),
把老虎头套上。( ) 得眼睛那儿( ) 了两个小窟 窿, 要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演得很糟糕, 但老师并 没有撤换我。那次( )的表演至今我都不会忘记。
发 展 型 作 业
二、小试牛刀
1.摘抄语句,自主批注。
从排练前到表演后,“我”的心情不断在变化,请 你摘录描写“我”心情的句子,并把你体会到的人物心 情批注在课本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 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对句子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句话表明了作者一直到现在还对那次失败 的表演耿耿于怀。
B.这里连续用两个反问句、强调失败的原因是没有 豁虎跳。
C.作者以疑问结尾,没有揭示己表演失败的原因, 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
D.表演时的哄堂大笑是不怀好意的嘲笑, 伤了作者 的自尊,因此作者一直记忆犹新。
第 1 小 题 旨 在 引 导 学生初步体 会“我”的心 情变化,为学 习写法做铺 垫。同时引导 学生即时批 注,巩固并运 用学习策略。
第 2 题 通过选择题 的 形 式 考 查 对课文内容 的把握情况, 引 导 学 生 理 解“我”的疑 惑。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5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拓 展 型 作 业
三、妙笔生花
你参加过什么表演或比赛吗?你有过准备得很充 分,可表演或比赛后对过程一点儿也记不起来的经历 吗?动笔写一写吧。
本 题 从 “读写迁移” 的角度命题, 指 导 学 生 结 合生活及阅 读经历进行 答题, 既考查 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又检查学生 综合运用语 言文字的能 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基 础 型 作 业
一、对号入座
1.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撇嘴(pié piě )
哄堂大笑( hōnɡ hǒnɡ )
露脸(lòu lù )
唉声叹气(ài āi )
角色(jué jiáo )
啊呜( ā à )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通情( )( ) 事到( )( )
( )头( )气 唉( )叹( )
在排练时,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不会豁虎跳就 不算老虎,我却不会。没想到____还会出现危机。 但是老师却没有把不会豁虎跳的我换掉, 她真是一个_ ___的好老师。
本 课 出 现 5 个必会 多音字, 第 1 小题意在检 查学生对多 音字及易读 错字的认读 情况;
第 2 题 检查学生对 文中重点字 词的掌握情 况,并引导学 生理解运用。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型 作 业
二、勇攀高峰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表格。
第 1 题 借助表格,引 导学生进一 步体会作者 是如何通过 描写动作、神 态、语言来表 现人物心情 的变化。
第 2 题 设置为语段 阅读训练, 意 图有二: ①指 导学生根据 提示作批注。 括 号 里 的 提 示语,点明思 考方向, 降低 了作批注的 难度。②引导 学 生 评 价 “ 我 ” 的演 出,帮助学生 建立正确的 价值观, 同时 关照了本单 元 的 口 语 交 际,锻炼了学 生的思考和 表达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事情的 过程
神态 、语言、动作 、心理等描写
心情
分派
角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渴望
彩排
“记住了!”我连忙答应。
表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紧张
寻求
原因
心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
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鸣啊鸣直叫。只听 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 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 过这样窝囊的老虎。(提示①: “窝囊”是什么意思?)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
...
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
........
布拉下,我站起来摘下老虎头,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提
示②: 从加点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1)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作批注。
批注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我”的演出窝囊吗?如 果你是“我”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开导“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拓 展 型 作 业
三、大显身手
叶至善爷爷小时候的 故事多有趣呀! 请你和学习 小伙伴也来排练一番, 试着 把课本内容演出来。
本 题 能 激 发 学 生 学 习课文的兴 趣,促进学生 领会课文所 要表达的道 理,同时培养 了 学 生 的 组 织、表达和创 造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20. 《陀螺》(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基 础 型 作 业
一、词海拾贝
本 题 主 要考查学生 对单元基础 性 知 识 的 了 解和掌握, 既 巩固生字词, 又加深对课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1.看拼音, 写词语。
shuài qì yóu qí kuànɡ qiě
fèn yǒnɡ
pǐn chánɡ
fǒu zé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图。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型 作 业
二、小试牛刀
1.读句子, 选择最能表达人物心情的词语填写在括号 里。 (填序号)
A.沮丧、 尴尬 B.兴奋、期待
C.郁闷、懊恼 D. 自豪、快乐
(1)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 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 ) (2)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 ( ) (3)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 ( ) (4) 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 人挑战。 ( )
2.读完课文,你觉得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回忆。
B.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C.文章多处“大词小用”,读来富有童趣。
D.文章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
第 1 题 结合单元语 文要素及本 课 的 教 学 重 点,通过选择 的 形 式 引 导 学生关注人 物心情的变 化。
第 2 题 考查学生对 本文主要内 容的理解。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拓 展 型 作 业
三、妙笔生花
陀螺的样子五花八门, 课文中就有小“角锥”陀螺, “鸭蛋”陀螺, 还有一个傲慢的大陀螺。你想象中的陀 螺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画一画,写一写。
本 题 既 对课文内容 进行拓展延 伸,又激发了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能够调 动学生的生 活经历和阅 读经验,大胆 想象, 以“我 手画我心, 我 手写我心”。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20. 《陀螺》(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基 础 型 作 业
一、对号入座
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第 1 题 是对文中两 个 多 音 字 “钉、旋”以 及易读错字 读音的辨析, 巩固单元基 础性知识。
第 2 题 的 关 注 点 是 本课的关联 词语,既回顾 了课文的主 要内容,又能 引导学生恰 当地运用关 联词语,提高 学生读写能 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5
分
钟
A.铁钉 (dìnɡ) B.荣誉 (yù) C.恍惚 (hū) D.彻 (chè)底
旋 (xuàn)风 挑衅 (xìn) 扭 (liǔ)身 溃 (ɡuì)败
旋 (xuán)转
绰 (chuò)号
开裆 (dānɡ)裤
由衷 (zōnɡ)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选择一组关联词造句。
(1) 这只陀螺( ) 人工削出来的,( ) 一位木 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
(2)( ) 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 ) 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
(3)( ) 嵌上滚珠,( ) 钉上铁钉,冰尜儿都 不会裂开。
造句: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型 作 业
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 ①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 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 “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 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 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 们狠狠地撞上了。
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 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 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 找到支撑点似的 。结果 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 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 彻底溃败了。
二、勇攀高峰
1.请仿照批注①,给第②处作批注。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追求“和平”只 是我的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
批注①: “摇头晃脑 ”“挺 着肚 皮 ”等词语形 象地写 出 了 大陀 螺的不可一世, 烘托 出大 陀螺主人 的 傲 慢,而“不动 声色 ”则写 出了“我”的陀螺的沉稳。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② 明
批注②:
第 1 题 先给出示例, 再请学生仿 照批注, 降低 了难度,既巩 固阅读策略 的学习,又能 引导学生运 用批注的方 式进行阅读。
在 示 范 引领的基础 上,第 2 题引 导学生理解 课文关键句, 自主批注, 展 示个性化的 学习成果。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5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 海水 不可斗量”的理解,批注在课本上。
拓 展 型 作 业
三、大显身手
1.认真阅读《陀螺制作指南》,试着做一做,玩一玩, 还可以与小伙伴开展一次陀螺比赛! 赛后, 将你的感受 记录下来,注意写出自己的心情变化。
第 1 题 融合文本阅 读 、手工制 作和课后练 笔于一体 , 在综合实践 活动中指导 学生将 自 己 的真情实感 记录下来 , 学习作者描 绘心情变化 方法 ,达到 学以致用的 效果。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陀螺制作指南
材料
木棒,滚珠或铁钉,细木棍,约 40 厘米的鞭子。
工具
美工刀,小钢锯,磨砂纸。
制作 步骤
1.在木棒顶端利用圆形直径,找出圆心;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2.视木棒粗细, 在适当距离开始削, 削成圆锥形;
3.将削制完成的陀螺锯下来,用磨砂纸打磨陀螺;
4.在圆锥的顶端钉上铁钉或挖一个小洞, 安上滚珠;
5.把鞭子系在细木棍的一头,调试鞭子的长短。
2. 《悄悄话》是高洪波爷爷创作的一部儿童散文集, 里 面记录了许多有趣的儿童生活故事,快去读读吧!
第 2 题 意 在 通 过 “ 一篇带一 本”,激发学 生阅读整本 书的兴趣。
口语交际: 《安慰》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拓 展 型 作 业
1.安慰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如何安慰别人呢?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多选)
A.首先要了解对方因什么而难过, 再想出劝对方不要 难过的理由。
B.开头可以用上“不要难过,不要自责”等语言。
C.一个拥抱, 一个“你很棒”的手势, 都能给难过的 人带来安慰。
D.可以借用名言警句、经典诗文来开导对方。
2.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观察下面的漫画,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
本 题 要 求 设 身 处 地 地体会对方 心情,根据对 方的具体情 况梳理出合 适的方式进 行安慰,让被 安慰者的心 情尽快变好。
找 到 情 境 中 出 现 的 烦心的原因, 选择合适的 方 式 进 行 安 慰。此作业的 设计丰富了 学 生 的 交 际 语言,又启发 了 学 生 的 思 维。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习作:《记一次游戏》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 长
拓 展 型 作 业
课间十分钟, 学校运动会……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 活中, 你一定参加过不少的游戏吧?请你把印象最深的 一次游戏写下来。
写之前先想一想:哪些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是在什 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展的?活动前,你作过哪些准备?活 动过程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活动结 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本 单 元 习作是学生 最 熟 悉 的 生 活。引导学生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回 忆 自 己 的游戏经历, 写清楚游戏 中 印 象 最 深 刻的地方。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30
分
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第一板块:日积月累
1.仔细读拼音, 工整写词语。
为了这次表演,我们 páiliàn ( )了很久。比赛刚开始,我们有点 mánɡ luàn
( ),生怕 zá ɡuō( )。后来,老师和同学们都来 zhù wēi ( ),大家
渐渐不 jǐn zhānɡ( )了。我们一会儿 shǒu wǔ zú dǎo ( ),一会儿
yáo tóu huànɡ nǎo ( ) ,漂亮地完成了表演。比赛一结束,大家喜笑颜
开,脸上写满了 zì háo ( )。
【设计意图】模拟生活情境制题,要求填写词语,旨在考查学生对单元基础性知识的 了解和掌握。编写情境时,结合单元习作要素,突出了表演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习作。
2.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进括号里。
..
(1)加点字读音及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露 (lù )脸 无缘无故 B.角 (jué)色 唉声叹气
C.铁钉 (dīnɡ) 重整旗鼓 D.旋转(xuàn) 哄堂大笑
(2)赵玲同学积累了一些词语,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殷(yīn)切:深厚而恳切的样子。 B.通情达理: 很懂道理, 说话、做事合情合理。
C.不动声色:不发出声音,不改变脸上的颜色。 D.得心应手: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
(3)从下列语句中体会人物心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我们马上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恐惧)
B.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我也挂着泪笑了。(轻松) C. “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有充分的自信。(既自信又担心)
D.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去了。(兴奋)
(4)几位同学就“批注”展开讨论, 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读文章时,一定要在写得好、有疑问、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
B.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标画词句,也可以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 C.作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重新读批注,会有新的收获。 D.互相交流批注,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丰富自己为文章的理解。
(5)小林忘记带《语文》书,被老师批评了,你会怎样安慰他?( )
A.没关系的,忘记带书很正常呀。前几天,老师还批评了我呢。
B.虽然你有点粗心大意,但又不是故意的。再说,老师也没惩罚你呀。 C.不要难过了,老师很重视你才会批评你,以后可不能粗心大意啦! D.这点小事,不要在意了。以后不粗心大意,老师就不会批评你了。
【设计意图】本题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单元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进一步 巩固本单元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第 1 小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及易写错词语的认读能力;第 2 小题考查学生对常用词语的理解,提醒学生正确理解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第 3 小题 借用文中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心情”;第 4 小题考查学生 对“批注”的理解,正确认识批注,才能更好地运用;第 5 小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 体”的感知及理解能力,为安慰他人积累感性经验。
3.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 想一想,写一写。
(1) 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 面上旋转、 舞蹈。
思考:把画“ ”的部分改为“横冲直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妈妈一走, 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然后钻进被窝, 蒙上头, 大气都不敢喘。(这 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害怕的样子。)
仿写: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着急” 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第 3 题第 1 小题侧重于对句子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采用“换词比较”的形式,感受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第 2 小题侧重于 写话,以“读写迁移”的形式引导学生写句子,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运用及合理表达的能力。
4. 铜陵某小学为午留学生提供营养午餐服务,认真阅读《每周食谱》,完成练习。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午餐
韭菜炒鸡蛋
芹菜炒肉丝
蒜炒芥菜
青蒜炒咸肉
莲藕炖排骨
午点
红薯饼
饼干、苹果
山楂卷
蛋糕、香蕉
芋头糕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①每天的午餐都有绿色蔬菜。( ) ②星期一,食堂需要准备鸡蛋。(
③星期二、五的午点有水果。( ) ④星期三午餐中的蔬菜是芥菜。(
(2) 李华不认识“红薯”的“薯”字,他可以用_____查字法,
先查_____,再查______。这个字应该读____,通过《新华字典》
的释义可以知道: “红薯”是一种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编制,考查学生对蔬
菜名的认读及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呈现自学过程的方式引导学
生在生活中学习。
5.运用你积累的知识填一填。
(1)人们喜欢使用生动活泼的惯用语。当做事遭到拒绝或者受挫折时, 可以用“________ ”; 有人从旁帮腔,帮讲话的人传达意思,那叫“________ ”;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环保, 都愿意为新能源项目“________ ”;老师宣布,以后回家不用写书面作业了。对我们学生 来说,这真是“________ ”的大好事。
(2)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妈妈常用“病从口入,________ ”来告诫我们 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艺术;爷爷从小教导我做一个诚信的人, ________,驷马难追;校 长提醒我们要把握住学习的机会,珍惜童年的时光, 因为机不可失,________。 (3)在《陀螺》中,表明“我”感悟到“不能只根据外貌判断一个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牛和鹅》一文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惯用语、八字成语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既能检测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板块:阅读理解
难忘推铁圈
①推铁圈是那时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玩这种游戏,首先要找上一个直径约三十 多厘米的铁圈,然后准备一根铁条,将前头弯成一个小钩 (相当于卡槽),后面弯成一个 握手,做成推杆。两者准备好后,就可以推着玩了。
②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主要是运动起来暖和,锻炼身体。那时候,一放学,操场 上、打麦场,到处都是男孩子推铁圈的身影。即使北风呼啸、雪花飞舞,也难挡推铁圈的 热情和执着。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仍然是忘我玩耍、忘乎所以。
③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推铁圈,十有八九要开展比赛。有一次,同班的二战主动叫喊 着要和我比赛推铁圈,条件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绕着操场推 5 圈,以先到为胜,且不能在推 动过程中让铁圈歪倒,败者直接把自己的铁圈送给胜者。这是一场很正规的比赛。主裁判 是我们班的女班长。我知道二战眼馋 (chán) 我的铁圈很久,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我的铁 圈据为已有。我接受了挑战,提前两天就把我的铁圈和推杆收拾得利利索索。为了方便比 赛,班长专门挑选了一个星期天上午作为比赛日。那天去了 16 位同学,并安排 4 位同学 作为监督员把守住操场的四个拐角,防止我们比赛“走捷径”。
④比赛开始了,我和二战展开了激烈角逐。我充分发挥平时练就的本领,一路高歌猛
进,提前顺利到达终点。二战则求胜心切,产生了心理波动,在第
四圈时,铁圈就歪倒了。
⑤比赛结束后,班长爽快地兑 (du ì ) 现了规则,把二战的铁
圈要过来给了我。我随手还给了二战:“你拿着吧,我不要你的铁
圈。”二战惊讶地看着我,班长和同学们使劲地鼓起掌来……
⑥那个年代,我和小伙伴们在这种原始的游戏中无忧无虑地成
长,推出了一个个健壮的体魄,推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6.短文围绕“推铁圈”写了哪些内容?
推铁圈的准备和玩法→ → →游戏陪伴“我们”成长
7.根据要求,运用不同的方式作批注。
(1)“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的原因是什么?用“ ”画下来。
(2) 第⑤自然段中说“班长爽快地兑现了规则”,这场比赛的规则是什么?用“ ”画 下来。
(3) 读文中画“_____ ”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结合人物的表现,在方框内作批注。
8.联系上下文, 体会人物的心情。
(1)“据为己有”在文中是指 ,从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二战对“我”的铁圈非常_____。
(2)从“提前两天就把我的铁圈和推杆收拾得利利索索”可以体会到 _____。
9.推铁圈之所以令“我们”难忘,是因为 ( )。(多选)
A.在那个时代,我们的游戏只有推铁圈。
B.我们能在冬天里尽情游戏,还能比赛。
C.推铁圈比赛能让胜利的一方赢得铁圈。
D.推铁圈带来了健壮的体魄和精彩的故事。
10.文中说“二战则求胜心切,产生了心理波动,在第四圈时,铁圈就歪倒了”。请联系生 活实际,体会二战比赛时的心理波动,想象他当时可能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选文记叙了童年时代“我”和二战进行推铁圈比赛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对推铁圈这项运动的热爱以及对快乐童年的怀念之情。
第 6 题考查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抓住文章主 要意思;第 7 题紧扣“批注”学习法,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活学活用;第 8 题结合语 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要求学生理解词句,并能根据 文本揣摩人物的心情,巩固单元学习成果;第 9 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取关键信息, 把握作者意图,整合阅读中得到的信息,形成正确的理解;第 10 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 及写话能力,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相似的情境,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并 能合理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
第三板块:综合实践
11.精彩的游戏陪伴着我们的童年。请和学习小伙伴以“童年的游戏”为主题开展一次综 合实践活动。
活动建议:
(1)了解本班同学最喜爱的游戏,收集资料并分类整理;
(2)调查并体验长辈们的童年游戏,比较它们与现代儿童游戏的差异;
(3) 合作完成一份游戏体验报告(文字、表格及图画等形式),向同学们推介有益身心健 康的游戏。
12.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游戏逐步走进千家万户。请和班级同学在一起,开展一次“电 子游戏利与弊”的辩论会。
活动建议:
(1)邀请老师参与,拟定辩题,征召辩手;
(2)共同拟定活动方案,合作完成活动记录;
(3)参与辩论会活动的同学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温馨提示: 根据兴趣和条件,从以上两项活动中选一项完成)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沟 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游戏”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锻炼学生策 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初步了解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提 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习水平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 解
理 解
掌 握
应 用
1
书面
1
√
√
中等
原创
40
分钟
(不
包含
综合
实践
活
动)
2 (1)
书面
1
√
√
易
原创
2 (2)
书面
1
√
易
原创
2 (3)
书面
2
√
√
中等
原创
2 (4)
书面
3
√
易
原创
2 (5)
书面
4
√
√
易
原创
3 (1)
书面
2
√
√
√
较难
改编
3 (2)
书面
2
√
√
√
中等
原创
4 (1)
书面
1
√
易
原创
4 (2)
书面
1
√
√
易
原创
5 (1)
书面
1
√
√
√
中等
原创
5 (2)
书面
1
√
√
√
中等
原创
5 (3)
书面
2
√
√
中等
改编
6
书面
2
√
√
中等
改编
7 (1)
书面
3
√
√
易
原创
7 (2)
书面
3
√
√
易
原创
7 (3)
书面
3
√
√
√
较难
原创
8 (1)
书面
2
√
√
√
中等
原创
8 (2)
书面
2
√
√
√
中等
原创
9
书面
2
√
√
中等
改编
10
书面
2
√
√
√
中等
改编
11
实践
5
√
√
√
中等
原创
12
实践
2
√
√
较难
原创
(三)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评价设计
评价
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 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单元
检测
作业
综述
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共设计 12 道习题,分成“积累运用”“阅 读理解”“综合实践”三大板块。
作业设计立足于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学生应掌 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制习题。作业设计中,基本知识约占 70%的比重, 运用基本技能形成理解、解释文本及个性化表达的习题约占 30%,既能面向全 体学生检测“双基”掌握情况,又具有一定层次性,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加 以区分。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型多样,制题灵活,能贴近学生生活,适量设计了 一些开放性、创新性习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综合
评价
实施
建议
本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板块 的评价。
教师在综合评价时,要从语文知识结构的高度梳理检测的结果,对照第 二学段目标及单元学习目标找差距、挖潜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 通过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的形式解决;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首先要立足于课堂 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敢于表达;其次,要通过 阅读实践形成阅读习惯,充分发挥批注的优势,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 批注提升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好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与 生活实践联结起来,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参考答案
1.排练 忙乱 砸锅 助威 紧张 手舞足蹈 摇头晃脑 自豪
2.B C D A C
3. (1) 不好。“横冲直撞”虽然也是写动作, 但带有贬义, 没有美感。“旋转、舞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尜儿在冰面上转动的形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 爱之情。
3. (2)(略)
4. (1)× √ × √ 4. (2)部首 艹 13 画 shǔ 草本植物 5. (1)碰钉子 敲边鼓 开绿灯 破天荒
5. (2)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 时不再来
5. (3)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 到不同的结果。
6. “我”和二战比赛的规则和赛前准备 “我”和二战推铁圈比赛过程 7. (1) 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主要是运动起来暖和,锻炼身体。
7. (2) 在规定的时间内绕着操场推 5 圈, 以先到为胜, 且不能在推动过程中让铁圈歪 倒,败者直接把自己的铁圈送给胜者。
7. (3)(略)
8. (1)二战想占据“我”的铁圈归他所有 眼馋或羡慕
8. (2)“我”很重视这场推铁圈比赛;
9. B D 10. (略) 11. (略) 1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