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多套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1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试卷 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2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3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2)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3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3) 试卷 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3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4) 试卷 4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3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1)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五上第3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1),共26页。
读民间故事,练复述本领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目 录
一、单元整体分析 2
单元基本信息 2
单元组织方式 2
课时信息 2
课标要求 2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大单元教学结构图 4
设计意图说明 5
单元学习 目标 5
单元作业目标 5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6
二、课时作业 6
整体学习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6
整体学习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7
主题阅读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9
主题阅读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9
拓展阅读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10
拓展阅读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11
习作指导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13
独立习作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13
习作讲评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14
分享展示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15
分享展示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16
三、单元整体性作业 17
作业内容 17
设计意图 18
四、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18
作业内容 18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考察学科能力和知识点分析表 22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考察学科能力占比图 23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24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参考答案 24
1
读民间故事,练复述本领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五年级
第一学期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
第三单元
单元 组织方式
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 时 信 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猎人海力布》
第 9 课
2
《牛郎织女 ( 一) 》
第 10 课
3
《牛郎织女 (二) 》
第 11 课
4
《讲民间故事》
口语交际
5
《缩写故事》
习作
6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7
《从前有座山》
快乐读书吧
单 元 分 析
课 标 要 求
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 阅读与鉴赏: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 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 信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 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 同情等感受。阅读 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3.表达与交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学写读 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 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梳理与探究: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 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利用图 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 题。
教 材 分 析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
品,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
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这两个世 代相传的民间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人公都是普通的 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
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
2
故事” ,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 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 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讲民间故事”的活动,要求 学生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能适当丰富故事里 的情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 介绍故事,完成《猎人海力布》或其他民间故事的缩写。
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梳理 和介绍了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如转变角色讲故 事、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变换顺序讲故事等。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感受意 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俗语通俗、活 泼,成语凝练、文雅。第二题以《狼和小羊》为例,引导 学生了解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把 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 唐代林杰的一首古诗《乞巧》 ,这首诗与牛郎织女的故事 有关, 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 旨在激发学生 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民间 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以及阅读的快乐。
学 情 分 析
复述是一项融理解、记忆、表达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技
能,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显性体现。这一关键能力的 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统编教材对此项训练目标的设定 是有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二年级时,学生初步学 习并掌握了借助插图、词语、示意图等形式讲故事的方法。 三年级时,教材提出“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 要求,学生学会了记住内容、详细复述的方法。四年级上 册第八单元,教材又提出了“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 文”的要求,经过练习,学生在讲故事时能做到提取信息、 简要复述。前几年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复述 方法,在复述时能做到有详有略,为本单元“创造性复述” 做了铺垫与衔接。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对于刚升入五年级不久的学生来 讲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依托文本, 搭建支架,渗透复述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 言实践练习中形成复述能力。习作“缩写故事”与创造性 复述的要求刚好相反, “缩写故事”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把 较长故事的主要内容叙述出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摘 录、删减、概括、改写”等缩写方法,培养他们书面语言 的表达技巧。
3
模块二
主题阅读
模块一
整体感知
模块三
习作实践
习作
指导
课
1 课时
独立
习作
课
1 课时
习作
讲评
课
1 课时
主题
阅读
课
2 课时
拓展
阅读
课
2 课时
分享
展示
课
2 课时
习作:缩写故事
1.读书笔记 分享会。 2.连环画分 享。 3.讲民间故 事。 4. 交流分享 与 民 间 故 事 有 关 的 诗文等。
1.初读《猎 人海力布》 《 牛 郎 织 女》 (一) 《 牛 郎 织 女》 (二) , 集 中 学 习 本 单 元 的 生 字 词 并 了 解 文 章 大意。 2. 学习“快 乐读书吧”, 推 动 学 生 课外阅读。
拓 展 阅 读 以 下 民 间 故事: 1.《田螺姑 娘》 2.《梁山伯 与祝英台》 3.《孟姜女 哭长城》 4.《白蛇传》 5.《 一幅壮 锦》 6.《列那狐 的故事》 7.《阿诗玛 的传说》 8.《聪明的 牧羊人》
大单元教学结构图
读民间故事,练复述本领
模块四
语文活动
整体
学习
课
2 课时
1.学习《猎人 海力布》,试 着 以 海 力 布 或 乡亲 们 的 口 吻 来 叙 述 故事。 2.学习《牛郎 织女》,发挥 想象,把简单 的 情 节 说 具 体。 3.体会本单元 两 个 故 事 的 神奇之处。找 一 找 其 他 民 间 故 事 中 不 可 思 议 的 情 节。 4.学习语文园 地中的“交流 平台”和“词 句段运用”的 内容。
4
设计意图说明
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视角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强调以大主题 或大任务为中心,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 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性,能“使学生形成知识间的丰富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 结构” ,这对促进学习的迁移是非常重要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提出了六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 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 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体 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我们认为,这样的阐释,与大单元 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特点,经过综合考量,我们将“读民间故
事,练复述本领”确定为本单元的大主题,设计了四大模块:整体感知、主题阅 读、习作实践、语文活动。每种模块之下设有不同的课型,从整体学习课到主题 阅读课、拓展阅读课,从习作指导课到独立习作课、习作讲评课,再到最后的分 享展示课,层层推进,步步提升,学生从浅层次学习逐步走向深度学习,他们的 思维品质和复述能力也将在学习过程中螺旋上升,最后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 24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25 个字,会写 31 个词语。能联 系上下文理解“勤勤恳恳”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抓住主要事件和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民间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运用“增加一些合理的情节”“变换视角”“改变故事结构”等方法 进行创造性复述;能以故事中的人物口吻,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4.学习“摘录、删减”等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 语句通顺。
5.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朗读、背诵古诗《乞巧》。
6.能产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民间故事的兴趣,初步了解 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 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单元作业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简 要介绍故事。
3.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能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复
述;能以故事中的人物口吻,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4.掌握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 语句通顺。
5.能根据语境恰当选用意思相近的俗语或成语。积累与民间故事有关的诗
文,乐于交流分享。
6.广泛阅读中外民间故事,初步了解其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感
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
5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基于 2022 年版课 程标准、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和儿童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着眼于语文学科核心 素养的落实,将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材内容在识字与写字、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转化为单元课时作业 中渐次递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既涵盖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知识与技能、融合 多种思维方法,又分层设计、以丰富多样的作业体验活动构建儿童不断巩固所学、 强化体验、发展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平台,使他们在完成单元类作业的过程中 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逐渐形成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的能力,促进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心理品质的 养成。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之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单元学习目标 保持一致,以“轻作业”带动“智生成”,通过学生学力的发展,助力“文化自 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内化、形成。
本单元的作业分为课时作业、单元整体性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三大块, 课时作业有“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 践性作业”“弹性作业”等不同类型,在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的基础上,我们的作 业设计不拘一格,单个课时作业的类型不固定,重质不重量。这样机动灵活的设 计模式为作业减量提质提供了可能性。
二、课时作业
整体学习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0- 15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基 础 性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海力布接受了龙王的 chóu xiè( ) ,得到了一颗 zhēn
guì ( ) 的宝石,小白蛇反复 dīng zhǔ ( ) 他不能对
别人说动物说的话。后来他从鸟儿那里听说了大山要 bēngtā
( ) 的消息,就 jiāo jí ( ) 地劝说乡亲们搬家,甚至
fāshì ( ) 自己说的是实话,但是乡亲们不想走。海力布只
好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变成了石头。
2. 牛郎从小diē ( ) 娘就死了,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
想独占家产的哥哥sǎo zi ( ) 把他看成眼中钉。分家时,
他只分到一 liàng( )破车和一头牛。牛郎不xī han( )
其他物品,就带着老牛离开了家,他们 xiāng yī wéi mìng
( ) 。天上的织女来了一 tàng ( ) 人间,机缘巧合,
她成了牛郎的qī zi ( ) ,他们约定要在人间幸福地生活一
bèi ( ) 子。
本题指向单 元作业目标第 1 条,考察学生基 础知识的掌握情 况,面向全体同 学,是基础性作 业。学生在具体 语境中填写生字 词,能够帮助他 们巩固知识,梳 理故事情节,强 化 对 文 本 的 理 解。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二、请按照《牛郎织女》的课文内容,把下面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 (填序号)
6
发 展 性 作 业
①男耕女织
④织女被抓
②身世悲惨
⑤隔河相望
③鹊桥相会
⑥喜结良缘
本题考察学 生《牛郎织女》 一课整体阅读的 效果。题 目 以排 序的形式出现, 降低了学生初次 作业的难度。学 生在甄别信息, 给故事情节排序 的过程中,记忆 力、分析判断能 力 都 能 得 到 锻 炼。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性 作 业
三、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完成练习。
①得宝石
④变石头
②听鸟语
⑤劝乡亲
③救白蛇
《猎人海力布》
人物品质 (填一填)
请你从《猎人海力布》的五个主要情节中任选一个,用简洁 的语言复述出来。 (选做题)
本题考察学 生对《猎人海力 布》 一课课文内 容、写作顺序、 人物品质的综合 理解,培养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 逻 辑 思 维 能 力。选做题有一 定的难度,学生 可以根据自身的 学习水平自由选 择,实现了分层 作业的目的。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整体学习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0- 15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基 础 性 作 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与地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沉香—— 中国 B.刘三姐—— 日本
C.列那狐——欧洲 D.松迪亚塔——非洲
2. 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比如:心地善良的穷苦 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根据这一特点,《田螺姑 娘》的结局应该是 ( ) 。
A. 田螺姑娘被发现后就消失了。
选择题考察 学生是否了解民 间故事的特点,
能否感受故事中
朴素的价值观。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7
微信号:hlshtx03
B. 田螺姑娘和年轻人结婚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C. 田螺姑娘把年轻人的财物都偷走了。
D. 田螺姑娘赶走了年轻人,霸占了他的房子和田地。
发 展 性 作 业
二、我会说。
除了本单元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外, 你还读了哪些民间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民间故事?请用简洁 的语言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本题的设计 旨在进一步激发 学生阅读民间故 事的兴趣,帮助 他们感受阅读民 间故事的快乐, 同时培养学生概 括故事主要内容 的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家长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家长评价团
综 合 性 作 业
三、拓展。
搜集自己想要阅读的民间故事,可以参考《中国民间故事》 阅读计划表,制定一份专属于你的阅读计划,开启美妙的阅读之 旅。
在大单元整 体设计之下,“快 乐读书吧”提前 教学,教师需要 在单元教学之初 就帮助学生开启 阅读之旅。基于 此,我们设计了 第三题。此项作 业与新课标所倡 导的“整本书阅 读”学习任务群 的理念高度契 合,一方面能够 激发学生课外阅 读的兴趣,另一 方面也能督促学 生按时进行课外 阅读,保证阅读 量,为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做准备。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计划表
阅读者:
阅读日期: 月 日
阅读篇目
阅读时间
阅读收获
示例:
8
主题阅读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3-6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发 展 性 作 业
一、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海力布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东西作纪念,请把您 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我吧。 ”
这一题训练 学生改写句子, 培养学生实践应 用的能力,为 口 语交际“讲民间 故事”和习作“缩 写故事”作准备。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教师评价团
发 展 性 作 业
二、发挥想象,补全句子。
“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 想法。 ”文中的这句话把众仙女商量去人间的情节写得很简略, 请你发挥想象,把她们的对话写具体。
织女:天上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我想到人间去看看。 仙女甲: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女乙:我也想去,我们趁着 ,偷偷溜去人间 看看吧。
众仙女: 。
本题以填空 的形式出现,让 学生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掌握创 造 性 复 述 的 方 法,培养学生的 想象能力和迁移 创新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发 展 性 作 业
三、关于如何创造性地讲故事,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要尊重故事原文,不能改动故事情节的顺序。 B.可以适当添加人物对话,丰富故事的细节。 C.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让听众觉得更有趣。 D.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进行讲述。
本题考察学 生对“交流平台” 的理解与掌握情 况,帮助学生梳 理、明确创造性 复述的方法,形 成逻辑架构。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主题阅读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20-30 分钟)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 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绘制连环画,至少三幅,并且 给每幅画配上简单的文字。
绘制连环画属于跨学科、探 究性、实践性作业,这道题给了 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经 历与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这种 有了实践才能完成学习的活动,
9
探 究 性 、实 践 性 作 业
示例:
让作业成为了学生自主探究、大 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这样 的作业能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 深刻的学习体验 。落实课程标 准,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 正落在实处。
发 展 性 作 业
二、请你大胆地把《猎人海力布》或《牛郎织女》的故事创造性 地复述给家长听。
本题打破静态的纸笔形式, 鼓励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 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运用起来,把 故事讲给家人听,大胆地展示自 己,力争通过作业把课堂上学到 的方法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对接 核心素养当中的“语言运用”和 “思维能力”。
评价设计
题号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星级
第一题
1.画面内容能准确反映故事情节
2.线条流畅,色彩鲜明
3.文字表述简明、准确
教师、同学
☆☆☆
第二题
1.声音响亮,故事完整
2.表情生动,语气恰当
3.有相应的动作
家长
☆☆☆
本次作业
综合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拓展阅读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0- 15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阅读《孟姜女哭长城》,完成练习。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有位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
课标指出: “阅读叙事性作 品, 了解事件梗
10
综 合 性 作 业
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得正要 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 “别喊别喊,救救我吧! 我叫万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 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无数人。孟姜女把万喜良救了下来, 俩人心心相印,互生爱慕之情,在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孟姜女
和万喜良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入夜,忽然听见鸡飞 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就把万喜良抓到 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于是收拾了 行装,到长城去找万喜良。
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 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 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谁 知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脚。
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哭 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 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万喜良的 尸骨。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概,能简单描述 自己印象最深的 场景、人物、细 节,说出自己的 喜爱、憎恶、崇 敬、 向往、 同情 等感受。 ”基于 此,我们设计了 前三小题,考察 学生梳理、概括 故事情节,分析 人物性格特点及 提取文本信息的 能力。第 4 小题 的设计对接核心 素养当中的“思 维能力” ,培养 学 生 的 想 象 能 力。学生在答题 过程中,须在阅 读材料和实际生 活经验之间建立 联想,经历这样 的作业过程无疑 能够促进学生思 维的发散、创新。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相遇
2.从故事中,我能感受到孟姜女是一个_________ 的人。
3. 民间故事中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认为这个故事中 哪个情节特别神奇?用“ ”画出来。
4.孟姜女一路上历经很多磨难才到达长城,发挥想象,选一 件她在路上发生的事写具体。
拓展阅读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5-20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发 展 性 作 业
一、阅读一则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自由选择下列任务,至少完 成其中一项。
1.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在阅读时用心摘抄
文中的精彩句段,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故事情 节。
积极落实课 标 中 第 三 学 段 “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 100 万字” 的要求,培养学 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增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11
综 合 性 、实 践 性 作 业
2. 从故事中提取信息,给主人公制作一份个人简历。
示例:
加阅读量,提高 阅读品位 。第一 题两项任务中, 第 一 项 比 较 容 易,学习能力较 弱的孩子能从这 道 题 中 找 到 自 信,体验阅读的 快乐。第二项有 一定难度, 旨在 培养学生加工处 理信息,用文字 或图示正确表达 的能力,在探究 与制作的过程中 学生能获得一种 成就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综 合 性 、弹 性 作 业
二、观看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阅读补充材料,写一写自
己的感受,字数不限。 (动画片和阅读材料通过智慧课堂推送至 学生平板) (选做题)
补充材料: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宝藏,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民间的知识、经验、智 慧、情感,更凝结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与价值追求,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民间故事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充满诗情画意和艺术魅
力,其中《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 祝英台》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祝员外的 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聪明好学。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书 院读书,路遇梁山伯结为兄弟,二人三载同窗,情意深长。后来 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祝家提亲时才知道祝英台已被 许配给马文才。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跳墓殉情,最终二人双 双化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形成于晋代,当时大量汉民南迁 与多民族文化相融合,这个故事口口相传至今。现在,越剧、小 提琴协奏曲、电影是该故事流传最多的艺术形式。
梁祝的传说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 自由的追求。它不仅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故事。
新课标要求 小学高年级学生 尝试使用多种媒 介阅读。跨媒介 阅 读 是 时 代 之 需,也是育人之 需。观即有得, 读即有获 。本题 旨在引导学生快 乐阅读,培养他 们正确的媒介价 值观以及跨媒介 阅读的技能。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2
习作指导课 (1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3-6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基 础 性 作 业
一、判断下列缩写方法和要求是否正确,对的打“ √ ”,错的打 “ × ”。
1.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
事的原意。 ( )
2.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
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 )
3.缩写时要注意看看故事情节是否完整,内容是否连贯,语
句是否通顺。 ( )
4.缩写时挑选、摘录关键语句,然后组合在一起即可。 ( )
“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 事要躬行。” 本 次作业第一题以 填空的方式检测 学生是否熟知缩 写 的 方 法 和 要 求。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性 作 业
二、请你根据方法提示,缩写下面的一段话。
方法提示: “概括”和“改写”都是缩写故事的重要方法, “概括”就是把长句缩成短句,或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改 写”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 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戏水。她 们的纱衣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 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 错过了。 ”
第二题给出 具体语段,让学 生练习缩写一段 话,指导学生在 写作实践中学会 写作。 “行远自 迩,登高自卑” , 缩写能力的形成 并非一朝一夕之 事,本课时作业 将目标能力点分 散,体现作业设 计循序渐进的原 则。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独立习作课 (1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5-20 分钟)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综 合 性 作 业
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利用智慧课堂学生平 板中语音识别或拍照上传等功能,将自己的作品分 享在班级圈。阅读同学的作品,并加以评论或点赞。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要求中提到:学习跨 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 现信息。本次作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心修 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此过程中提高写作能 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优势,为 学生提供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评价多 元化,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成功感。
13
评价设计
缩写故事评价表
(采用星级制,每一项最多得三颗星)
评价事项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情节是否连贯
故事逻辑正确,时间、地点、人物和故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齐全,主 要内容都有,且前因后果比较合理。
故事是否完整
运用连接词语,使情节之间的衔接与过 渡比较顺畅。
语句是否通顺
每句话都将“谁、干什么、怎么样”描 述得很清楚。
书写是否认真
字迹工整,书写美观。
习作讲评课 (1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20-30 分钟)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综 合 性 作 业
根据自评与互评,听取教师和同学的合理建议,再次尝 试修改习作,然后工整地誊抄一遍。
文章不厌百回改。培养学生修 改作文的能力,应当引起教师足够 的重视。习作讲评课后的作业面向 全体学生,再次提出修改作文的要 求,考察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 力,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缩写的方 法,能否恰当地缩写一篇文章。同 时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帮助学生 养成把作文的书写当做练字的过 程的意识。
评价设计
缩写故事评价表 (采用星级制,每一项最多得三颗星)
项目
细目
组内互评
教师评价
内容呈现
紧扣原文,故事完整
删减合理,情节连贯
转述恰当,表达合理
语言表达
思路清晰,概括准确
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整体书写
书写正确,标点使用无误 书写工整,标点使用无误 书写美观,标点使用恰当
14
分享展示课 (第 1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0-20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发 展 性 作 业
一、快乐大闯关。根据你阅读的民间故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1.《列那狐的故事》中,列那的妻子是 ( ) 。
A.梅桑芝 B.海梅琳 C. 田斯兰
2.《孟姜女哭长城》中,孟姜女是从 ( ) 中诞生的。
A.金银花 B.何首乌 C.葫芦
3.《白娘子》中,白娘子是从 ( ) 的手中救下小青蛇的。
A.许仙 B.法海 C.老渔翁
4.《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在求学时, ( ) 发现
了她是女儿身。
A.老师 B.师娘 C.许仙
5.“八仙”中喜欢倒骑毛驴的是 ( ) 。
A.汉钟离 B.曹国舅 C.张果老
6.《沉香救母》故事中,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压在了哪座山 下? ( )
A.五行山 B.泰山 C.华山
这一题是发 展性作业,以选 择题的形式降低 作业难度,考察 学生现阶段的阅 读情况,能有效 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
发 展 性 作 业
二、阅读古诗《迢迢牵牛星》,并完成练习。
这道题指向 单元作业目标第 5 条 。 其 中第 1 小题难度不大, 主要考察学生相 关传统文化知识 的积累,第 2 、3 小题考察学生对 古诗的理解与鉴 赏,学生在完成 作业的过程中会 受到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熏陶, 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①河汉女:织女星。
②擢:伸出。
③素: 白皙。
④机杼:织布机。
⑤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1. 《 迢 迢 牵 牛 星》 一 诗 取 材 于 我 国 古 代 的 民 间 故 事 《 》,抒发了 的愁苦心情。读了这首诗, 我会联想到我国的传统节日 。
2. 诗句“ ”描摹了织女白皙修长的手,极 富美感。“ ”一句则动态尽出。这两句动静结 合,表现出织女的 。
3.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这样写的好处是 ( ) 。
(多选)
A.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文学素养
B.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
C.更易于读者理解诗歌的意思
D.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E.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
15
综 合 性 、弹 性 作 业
三、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们有哪些共
同特点呢?请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梳理,以表格或 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选做)
本题是综合 性作业, 以选做 的形式实现分层 作业的目的,尊 重 学 生 个 体 差 异。此题答案多 元,每个层级的 学生都有积极探 索的空间,有利 于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分享展示课 (第 2 课时) 课时作业
作 业 类 型
作业内容
(预估用时:15-20 分钟)
作业分析 与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探 究 性 作 业
一、阅读民间故事的过程中,你一定认识了很多的人物。请罗列 三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可以填表,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最后, 请你对比观察各个人物的结局,想想民间故事表达的主题有什么 特点。
示例:
故事
人物
特点
关键事件
主题的特点
课标要求教 师要加强对课外 阅读的指导,开 展各种课外阅读 活动,创造展示 与交流的机会, 营造人人爱读书 的良好氛围。本 题聚焦单元作业 目标第 6 条, 旨 在让学生了解民 间故事的特点, 感受故事中朴素 的价值观。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6
综 合 性 、弹 性 作 业
二、最近你一定读了很多民间故事,请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民间 故事,发挥创意,大展身手,制作一张阅读分享单或是民间故事 小报。 (选做)
本题旨在通 过制作“阅读分 享单”或是“民 间故事小报”这 样兼具综合性、 实践性、体验性 的素养立意的语 文作业,让学生 体验语文学习的 快乐,在作业的 过程中锻炼思 维,发展智慧, 培养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学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三、单元整体性作业 作业内容
一、慧眼寻故事
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走进博物馆等多种方式搜集、阅读、 整理家乡的民间故事,并在众多故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练习复述, 在班级的分享展示课上大胆秀一秀。
二、妙笔绘海报
请同学们用A4 纸为你喜欢的民间故事设计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中不仅要凸 显故事的主要元素,更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并辅以简洁明了、富有吸引力的宣传 语。
示例:
三、灵动演故事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民间故事改编成剧本, 自主分配角色,
自己设计道具,尝试制作 PPT 背景图,演一演这个民间故事。
17
设计意图
民间故事作为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浓墨重 彩的一笔,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其魅力并积极主动地巩固所学,我们将大单 元教学理念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出了一份新颖别致的单元整体性作业。 本次单元整体性作业有三项,兼具综合性与实践性,与课时作业互为补充,构建 了一个立体的单元作业体系。学生在完成单元整体性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用眼去发 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表演,这些将读、说、演、画等训练有机 结合的实践作业,能带给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也能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升能 力,发展素养。
由于单元整体性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花费较长一点的时间。因此, 我们设想的是在单元教学之初就将整体性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 习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 我规划、时间管理的意识。
四、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作业内容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óu xiè dīng zhǔ bēng tā fā shì
( ) ( ) ( ) ( )
wǎn xiá qī zi xī han sǎo zi
( ) ( ) ( )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1.“执拗”一词中“拗”读作“ào” 。 ( ) 2.《猎人海力布》是只在西藏流传的神话故事。 ( ) 3.《八仙过海》《刘三姐》《列那狐的故事》等都是中国民间故事。 ( ) 4. 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故事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大多具
有神奇的力量。 ( )
5. 民间故事一般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
三、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括号内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
A.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永远铭记为今日之幸福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饮 水思源)
B.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小明说:“学习上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成绩 不会陪你演戏。 ” (得过且过)
C.老乡激动地握着红军战士的手:“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
(左顾右盼)
D.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我们不能干。 (直言不讳)
2.小丽要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为了把故事《牛郎织女》讲得有新鲜感,
18
她请伙伴们出主意。下面的主意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
A.按照故事顺序 B.添加人物对话 C.配上动作表情 D. 以牛郎的口吻讲
3.下列情节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项是 ( ) 。
A.天和地分开后,他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
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他的身体也跟 着长高。
B.后来,年轻人使用田螺壳盛放粮食,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但年轻人仍然 辛勤地劳动,还拿出许多粮食资助乡亲们。几年以后,他娶妻生子,日子一天比 一天幸福。
C.小牧羊人想再吃苹果,于是用手去掏剩下一半的苹果,结果掏出来的是一 个娇小的美女。她,就是巴尔加利娜。
4.下列关于缩写故事的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缩写故事的主要方法有摘录、删减、概括和改写。
B.缩写时注意上下文的过渡,文章语言要通畅,衔接要自然。
C.缩写时要把握主要事件和主要材料,删掉次要事件和次要材料。
D. 只要把长篇的故事写成短篇的故事就可以了。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猎人海力布》 中的海力布是一个 的人。《牛郎织女》 中的牛 郎和织女代表 的人。
2.本单元所学的课文《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我还知道其他 三个分别是《 》《 》《 》。
3.我知道牛郎织女每年 在鹊桥相会,后人把这个日子称为 。 我还知道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诗歌 , 如本单元学习的 《 》,其中描写节日盛况的两句是: , 。
五、语言练习。
1.仿照例句的构段方式,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句写话。
例: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牛 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
2. 口语交际。
学完本单元,你一定读了很多中外民间故事,请你给同学推荐一个。你想推 荐的民间故事是《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 。 推荐的理由是:
19
六、语文实践。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为了宣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于 2003 年 10 月 8 日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下面是其中几枚,请认真观察。
①化蝶双飞 ②三载同窗 ③十八相送 ④草桥结拜
材料二
采访学 生人数
推荐篇目
已读人数
推荐篇目
已读人数
316
《鲁班学艺》
168
《梁山伯与祝英台》
274
《田螺姑娘》
265
《白蛇传》
198
《灰额猫、山羊和 绵羊》
45
《曼丁之狮——松 迪亚塔》
32
1. 阅读材料一,我发现这几枚邮票是关于民间故事 的, 根据故事情节,我知道这四枚邮票的顺序应为: 。
2. 阅读材料二,结合表中的数据,想一想同学们在选书时存在哪种倾向?
3.基于上一题你发现的问题,你对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有什么建议?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玉蚌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蚌埠城是个无名之地。在淮河岸边住着一户吴姓人家,婆娘 死得早,只剩下吴老爹带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过日子。吴孩爷俩每日靠打鱼为生, 日子过得很清苦。 日子一天天过去,吴孩渐渐长成了一个健壮的青年。
一 日,吴孩跟着吴老爹像往常一样到淮河里捕鱼,在芦苇丛里吴孩看到一鹬 一蚌打得不可开交。那蚌外壳晶莹剔透,美若白玉,死死地夹住鹬喙,可那鹬身 形很大,黑翅长脚,很是有力,眼看着蚌就要处于下风被鹬啄食,吴孩一个健步
冲到了跟前,解救了玉蚌。
20
玉蚌为了报恩,化作一妙龄女子,来到吴家,声称自己父母双亡,无家可 归,想要借宿在此。可过了三日,玉蚌仍没有要走的意思。吴老爹憨厚,就说: “姑娘,不是老爹撵你,你一闺女家在我爷俩这住怕生闲话……”,没等吴老爹 说完,那玉蚌开口了,“老爹,吴孩与我年龄相仿,我见他憨厚仁义,愿作老爹 的儿媳,你看可否? ”。
就这样,吴孩与玉蚌姑娘结为了夫妇。从此吴家也有了生机,玉蚌姑娘贤良 勤快,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吴孩爷俩每日打渔归来都能吃上现成的热乎饭菜,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看得周边乡邻都羡慕不已。吴老爹整日盼孙子,吴 孩看着美丽的妻子,心里自然也是乐开了花。
可好景不长,淮河里来到一只作恶的青龙,不日,淮河就洪水泛滥,百姓房 屋庄稼被冲倒,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玉蚌姑娘为救黎民与青龙斗法,那恶龙法 力强大,玉蚌姑娘虽处于下风,但斗志昂扬。双方大战三千回合,均有损伤。又 战五日,玉蚌终将恶龙赶跑,可最终却因伤势过重,法力耗尽,肉身毁灭,魂灵 化作一枚珍珠。
人们为了纪念玉蚌姑娘,将珍珠埋在淮河岸边,每每打鱼上岸都会在坟前添 一把土,久而久之,这玉蚌墓就形成了一座土山,人们称之为“蚌山”。
再后来,金浦铁路修建,蚌山周边兴建码头,并形成了城市,人们便将此地 命名为蚌埠,蚌是玉蚌之寓,埠为码头之意。这就是蚌埠名称的由来。 (本文选 自《蚌埠民间故事集》,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憨厚: 。
哀鸿遍野: 。
2.文章第 5 自然段主要讲了 的事,读了这一段,玉 蚌姑娘 的形象浮现在我眼前。
3.在“讲述民间故事”的活动中,军军要给大家讲玉蚌姑娘的故事。怎样讲 述才能让故事更生动呢?请写出你的妙招吧。 (至少写三条)
4.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吴孩得知玉 蚌姑娘化作一枚珍珠后,他的心情怎样?又会做些什么?请写一写。
八、习作。
同学们,请你合理运用概括、改写等方法把上面的民间故事《玉蚌姑娘》缩 写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章吧!要求:故事完整,情节连贯,尊重故事原意。
21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考察学科能力和知识点分析表
题目序号
对应学科能力
一级维度
对应学科能力
二级维度
所含知识点
拼写题
学习理解
A2 记忆
“酬谢” 、“叮嘱”等词 语的发音与书写。
判断题
学习理解
A2 记忆
生字读音,民间故事的内 容、特点等。
选择题 1
学习理解
A4 分析概括 A5 领会理解
辨析“饮水思源”等成语 与“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俗语 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
选择题 2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5 领会理解 B1 应用交际
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的方 法。
选择题 3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2 记忆 A5 领会理解 B2 解释推断
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抓 住题目中的信息甄别民间故 事。
选择题 4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2 记忆 B1 应用交际
缩写故事的方法。
填空题 1
学习理解
A2 记忆 A5 领会理解
民间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 点。
填空题 2
学习理解
A2 记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填空题 3
学习理解
A2 记忆 A5 领会理解
关于七夕的传统文化知
识;古诗《乞巧》的记忆,对 诗句的理解等。
语言练习 1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5 领会理解 B1 应用交际
以所给句子为中心句写
话,能写得具体通顺。
语言练习 2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创新迁移
A2 记忆 B1 应用交际 C2 批判赏析
推荐中外民间故事,说清 楚理由。
语文实践 1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2 记忆 B2 解释推断
依据所给关键信息作出判
断,合理排序。
语文实践 2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3 信息提取 A5 领会理解
从所给材料中提取关键信 息。
语文实践 3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B1 应用交际 B3 解决问题
依据材料,就相关问题提 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题 1
学习理解
A5 领会理解
“憨厚”“哀鸿遍野”的 意思。
阅读题 2
学习理解
A4 分析概括 A5 领会理解
简要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分 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阅读题 3
应用实践
创新迁移
B1 应用交际 C1 发散创新
法
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的方
。
阅读题 4
应用实践
创新迁移
B1 应用交际 C1 发散创新
在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之
间建立联想。
22
习作题
应用实践
创新迁移
B1 应用交际 C1 发散创新 C3 内化完善
选择恰当的方法缩写故 事。
说明:本表依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 (郑国民) 一书 中相关内容制定。语文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创新迁移”三 个层级,分别用 A 、B 、C 三个字母表示。学习理解能力包括 A1 观察注意、A2 记忆、A3 信息提取、A4 分析概括、A5 领会理解,应用实践能力包括 B1 应用交 际、B2 解释推断、B3 解决问题和 B4 策略应用,创新迁移能力包括 C1 发散创 新、C2 批判赏析、C3 内化完善。
从上图可知,本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考察了学习理解能力中的四种,应用实 践能力中的三种,创新迁移能力中的两种。其中对学生低阶能力 (学习理解能力 A2、A3、A4、A5) 的考察占比为 56.75%,对于高阶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 迁移能力 B1、B2、B3、C1、C2) 的考察占比为 43.25%。本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设置题目,系统全 面地考察了第三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努力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这样的作业不仅能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人文底蕴,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让作
业成为学生获得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
23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题目
类型
对应单
元作业 目标
对应学习水平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拼写题
书面
1
√
容易
原创
80
分
钟
判断题 1
书面
1
√
容易
原创
判断题 2
书面
2
√
中等
原创
判断题 3
书面
6
√
容易
原创
判断题 4
书面
6
√
中等
原创
判断题 5
书面
6
√
中等
原创
选择题 1
书面
5
√
√
√
中等
改编
选择题 2
书面
3
√
√
中等
改编
选择题 3
书面
6
√
√
√
较难
选编
选择题 4
书面
4
√
√
容易
原创
填空题 1
书面
2
√
√
√
中等
原创
填空题 2
书面
6
√
中等
原创
填空题 3
书面
5
√
√
中等
改编
语言练习 1
书面
3
√
√
√
中等
原创
语言练习 2
书面
6
√
√
√
中等
原创
语文实践 1
书面
6
√
√
√
中等
原创
语文实践 2
书面
6
√
√
√
中等
原创
语文实践 3
书面
6
√
√
√
较难
原创
阅读题 1
书面
1
√
中等
原创
阅读题 2
书面
2
√
√
√
中等
原创
阅读题 3
书面
3
√
√
√
中等
原创
阅读题 4
书面
3
√
√
√
较难
原创
习作题
书面
4
√
√
√
中等
原创
说明:1.作业类型根据各学科特点需要确定。2.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可填对应 编号。3.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学习水平, 作业对应学习水平直接在对应位置打 “ √ ”。4.作业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较难。5.作业来源可填写选编、改编、 原创。6.完成时间指完成作业总时间。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参考答案
一、酬谢 叮嘱 崩塌 发誓 晚霞 妻子 稀罕 嫂子
二、X X X √ X
三 、C A B D
四、1.乐于助人、勇于献身 勤劳善良、追求幸福 2.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3.农历七月初七 示例:七夕节 乞巧节 示例: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
尽红丝几万条
五、1.示例:每一次讲话时,会不断地询问我们知识点是否掌握了;下课时,和
24
我们谈心,询问我们的身体及生活情况。
2.答案合理即可。
六、1.《梁山伯与祝英台》 顺序:4 2 3 1 2. 同学们偏爱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忽视了对外国民间故事的阅读。
3.示例:同学们在阅读民间故事时要扩大阅读面,不仅要关注中国民间故事, 也要关注外国民间故事,就像蜜蜂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七、1.憨厚:文中指吴孩忠厚老实。
2.哀鸿遍野:文中指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2.玉蚌姑娘与恶龙斗法 勇敢顽强
3.示例:⑴增加对玉蚌姑娘的心理描写⑵增加对恶龙的外形描写⑶讲述时配 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示例:吴孩得知妻子肉身毁灭,魂灵化作一枚珍珠后,他伤心不已。他流 着泪一路狂奔,跌跌撞撞地来到淮河边久久不愿离去,时间一长化成了一棵松树, 永远地伫立在淮河边,陪伴着他的“玉蚌姑娘”。
八、答案略 (附评分标准)
A 等:尊重故事原意,能准确使用概括、删减等方法进行缩写,故事完整, 情节连贯,重点突出,语言简洁,书写美观,标点使用恰当。
B 等:能使用概括、删减等方法进行缩写,故事比较完整,情节比较连贯,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标点使用基本无误。
C 等:语句基本通顺,但语言不够简洁,情节不够连贯,书写欠工整,标点 使用有错误。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