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多套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6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12)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7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1)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7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3)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7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4)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7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5) 试卷 3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7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2)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五上第7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2),共3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作业设计
一 、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五年级
第一学期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人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
第七单元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 时 信 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21.古诗词三首 (二课时)
第 21 课
2
22.四季之美 (两课时)
第 22 课
3
23.鸟的天堂 (两课时)
第 23 课
4
24.月迹 ( 一课时)
第 24 课
5
《 即景》
习作
6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二、单元分析
单 元 分 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对第三学段有明确要
求:“学习阅读,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能联络上下文 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
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本单元围绕“四时景物, 自然之趣”这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 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 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 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 致 ;《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 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 致的情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
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
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捕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最物的变化” 。这次习作在“初 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 读到写的训练。
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边读边想象画面” ,在四年级下 册第五单元掌握了“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 ,让学生能够较有条理地 观察并描写景物,这些学习都为本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奠定了基础。
关于景物的静态、动态描写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两者相互融合, 动中有静,动静交融。而且本单元的课文虽然主要是描写景物的文章 ,但并非纯粹写景,而是在景中生情。这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两个概念 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 导,让学生有所体会,感受到观察的乐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
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3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
默写《枫桥夜泊》。
3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 会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表现出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
品味、积累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
积累。
5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 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6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
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有助于增强作业内容的关联性和递进性。进行单元作业设计 时,需要统筹思考单元内不同课时的作业内容,关注不同课时作业内容间的关联性和 递进性。如此,既可以避免各课时作业间的割裂, 也可以避免一些低水平、机械操 练类作业在不同课时作业中反复出现。一个单元中的某些知识、技能、态度等目标,
. 目标,也需要在多个课时中设计相关作业,且作业的难度可以逐步提高。
通过一个课时的教学难以实现,需要多个课时的教学方能达成;相应地,围绕这些
本单元作业的设计思路,采用阶梯式的设计素养提升方式:先完成基础知识, 再进行要素方法的训练,最后进行迁移应用。①基础知识方面,字词句必须掌握良
好;②语文要素的方法训练,首先要落实阐释性内容,这是“教”的支架,其次再 进行操作性的内容,这是“学”的支架;③迁移应用部分,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迁 移,然后是要素单元的内迁移,之后再拓展到要素单元的外迁移。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高低,再进行差异性设计。
五、课时作业
21.古诗词三首
一、识文断字:
1.标出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
那畔 ( ) 行 浣 ( ) 女
聒 ( ) 碎 风一更 ( )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 ) 归浣女, ( ) 下渔舟。
风 一 更 , 雪 一 更 , ( ) 乡 心 ( ) ,
( ) 无此声。
备
语文教学 要求循序渐进 ,字词知识点 是需要日积月 累的,所以在 基础题板块, 通过对字词读 音的检测来检 查基础知识及 文本的熟悉程 度,为背诵默 写诗词做好准
。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二、如诗如画: 1.读诗填空
《山居秋暝》描写的是 ( ) 季,特定的景物
是 ( ) 。
《长相思》写的是 ( ) 季,诗中特定的景物
是 ( ) 。
《枫桥夜泊》写的是 ( ) 季,特定的景物是
( ) 。
2.作者用诗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你觉得美 吗?美在哪里?
3.展开吟诗大赛,看谁能读出诗词的韵味。
本题主要 是 进行对古诗 词诗意的理解 进行检测,既 是课时里的重 点也是课时里 的难点,全面 考察学生的学 习成果。
学生
教师
1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三、诗情画意:
1.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眼前美丽的画面用画笔 画下来吧!
2.三位诗人通过自己笔下流淌出来的诗词,饱含 着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呢?类似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呢?
然
在拔高题
里,我们充分 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运用多 种感官呈现自 己眼中的诗意 画面,既是巩 固衍生文本内 容,也是为体 会情感埋下伏 笔 。这类动手 体验型作业, 让学生兴趣盎
。
学生
教师
2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21.古诗词三首
本题通 过 设 置 诗 词 默 写 的形式 ,激发学生 背诵、积累 古 诗 文 的 兴 趣。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默写古诗我能行
1、 ,王孙自可留。
2、月落乌啼霜满天, 。
3、山一程,水一程, , 。
理解诗意我最棒
《长相思》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
《山居秋暝》中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逸和对山水 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本 题 紧 扣 单 元 语 文 要素,用填空 的 方 式 提 炼 诗 句中 的 色 彩 、 动物信 息,引导学 生 体 会 多 角 度 观 察 的 妙 处。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在诗句中填上表示颜色的字,组成七彩世界。
①日照香炉生 ( ) 烟。
②儿童急走追 ( ) 蝶。
③万 ( ) 千 ( ) 总是春。
④春来江水 ( ) 如 ( ) 。
填写下列古诗,你知道该填什么鸟的名字吗?
① 泥融飞 ,沙暖睡 。
② 几处早 争暖树,谁家新 啄春泥。
③ 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④ 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读了这三首诗,你是否有所启发,又有什么收获?
2.王维被称为“诗佛”,你还知道有类似称号的诗人 吗?如果有,请说出他的名字、称号及代表诗作两篇。
本题通过 深入学习,一 方 面 巩 固 已 学 的 诗 词 主 题 ; 另一方面 拓 展 学 生 对 古 诗 的积累,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22.四季之美
一、奋笔疾书: 1.在具体语境中填写词语
乌鸦在 yè mù( )降临时,急忙飞回家。 姑娘脸上全是幸福的 hóng yùn( )。
yù fā( )明朗的天空让 lí míng( )显得
温暖起来。
2.短语积累
( ) 的微光 ( ) 的心情
3.巧辩读音
他抬头看天边出现一丝晚霞美丽极了,让原本
晕 ( ) 车的他不再晕 ( ) 头转向。
在基础题 “奋笔疾书”板 块,主要检测 生字新词的认 读书写,夯实 字词基础。看 拼音写词语不 仅巩固了生字 词,也为加深 课文理解做好 铺垫。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二、遣词造句: 1.用上下列词语各说一句话
心旷神怡——
凛 冽—— 2.从上面两个词语里任选一个词语做关键词,并 围绕这个关键词写一段景物。
在提升 题“遣词造 句”板块, 主要是考察 学生关键词 语的理解运 用, 目的在 于提高余地 理解能力, 锻炼语言表 达及概括能 力。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三、各尽其能:
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脉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 出来,可以根据四季不同而选择合适的颜色,选用自 己喜欢的线条来展示。
在拔高 题“各尽其 能”板块, 为的是提高 学生的综合 素养,训练 学生语段文 章的归纳概 括迁移能力 ,为以后再 创作打下基 础。
学生
教师
2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22.四季之美
.
.
重叠 (dié déi)
一
1.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曲调(qǔ qū) 均匀 (jūn yún)
叶柄(bīn bǐng)
.
.
枯萎(wěi wéi)
曲折(qū qǔ)
操场(cāo zǎo)
. . 2.抄写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
蜗牛(wō wò)
本 题 通 过 对 易 错 读 音的辨析,巩 固 学 生 对 生 字 词 读 音 的 掌握;抄写句 子 旨 在 进 一 步 体 会 课 文 表 达 的 准 确 生动。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了解近义 词的特点,丰 富语言材料的 储备,使表意 传情准确、精 细。利用它的 特点寻求语言 表达上的变化 和丰富。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春天最美是黎明。 ( )
2、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矛盾,要学会互相礼让。 ( )
3、突然,天变得阴沉沉的,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 )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本题引导 学 生 运 用 表 格 或 者 图 文 结 合 的 方 式 , 记录观察 对象, 为本单 元 完 成 观 察 日 记 习 作 做 准备。
学生 教师
根 据
定
情 况 而
1.请你选择一种事物 (动物、植物或自然景观) 仔 细 观察,并做好记录。 (用表格或者图文结合的方 式)
2.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收集、整理资料,用日记 的形式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23.鸟的天堂
本题主 要 考 查 学 生 对本课基础 性 知 识 的 理 解和掌握, 既 巩固了生字词 、又加深对 课 文 内 容 的 理解。
学生
教师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5
分
钟
nèng lǜ
( )
chuán jiǎng ( )
yí cù ( )
bī jìn
( )
jìng
(
xián (
jì
)
xiá
)
鸟
二、遣词造句:
阅读是学 生个性化的行 为,学生根据 自己的特点, 选择想背的段 落,不仅让学 生体验自主学 习的乐趣,也 在逐渐培养他 们对语言文字 的兴趣。
1.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陆续 继续 连续
我们继续鼓掌,大榕树里又 ( ) 飞出很多只
。
船在大榕树边停了一会儿,我们又 ( ) 向远
处划去。
早晨,我们又来到大榕树下,只见一只只鸟儿陆
续飞出树丛。
2.找出文中写静态的鸟的天堂和动态的鸟的天堂的
段落,有感情朗读,选择喜欢的一段尝试背诵。
学生
教师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三、各尽其能:
这节课里我们从字里行间见识了巴金笔下的鸟的 天堂,你能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吗?
提示:画笔,手指画,橡皮泥画,剪贴画等等形
式,都可以选择。
综合提升 作业,采用画 的形式,不仅 加深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同 时锻炼了想象 能力、动手能 力,一举多得
。
学生
教师
2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23.鸟的天堂
一、奋笔疾书:
1.给词中划横线的生字注音。
( ) ( ) ( ) ( ) ( ) ( )
照耀 抛下 应接不暇 缝 隙
2.辨析字形并组词。
奖 ( ) 杆 ( ) 稍 ( )
浆 ( ) 竿 ( ) 梢 ( )
3.佳句积累。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本子上。
小学语文 学习重在积累 ,本题通过 拼 音和组 词 , 积累字词,品 味语言表 达 的 准 确 性 。 引导学生积累 喜欢的句子, 激发学生积累 的欲望。
学生
教师
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二、迎难而上
文中末尾写到: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1.这里出现了两次“鸟的天堂”,这两个“鸟 的天堂”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榕树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的 原因在哪里?
理解两个 “鸟的天堂” 是本课的重难 点,而生态循 环系统则是其 形成的原因, 符合“大语文 观”在教学中 要求的体现。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二、各尽其能: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 现我们身边也有一个“鸟的天堂”呢?在学校大门 的东南边有处竹林,每到下午放学的时候……细心 观察我们身边的鸟的天堂,来做个凤台十中的小导
游向大家介绍这一处鸟的天堂吧!
在拔高题 板块把目光投 向我们身边, 切实将生活和 文本有机结合 ,做到学以致 用,体现“大 语文”的新观 念。在最后一 个拔高板块, 设计口语交际 的环节,训练 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和写段 能力。
学生
教师
根 据
情 况
而
实 际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24.月迹
一、书声朗朗:
1. 在课文中标出带有 6 个要认生字的句子,大声练 读,读准“妒、袅”等生字的字音。
2.多音字组词
悄 ( ) ( )
( ) ( )
累 ( ) ( )
( ) ( )
3.摘抄文中优美语句,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新课标指
出:要创造性 的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开发 课程资源,扩 大阅读面,大 量积累语言。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二、月夜寻月:
1.读文填空
我找到月亮了,它在 ( ) 里,它还在
( ) 里,还在 ( ) 里、 ( ) 里、
( ) 里。
我的心情跟随着月亮起伏变化,由 ( ) ——
( ) —— ( ) —— ( ) —— ( ) 。
2.搜集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语段,为班级的“诵月”朗诵 会做准备。
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读自 悟的能力,让 他们去理解文 本,受到美的 熏陶, 自主获 得的知识会让 学生有更深刻 的体验。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三、月下畅想
1.遥远的夜空,星月辉映。美丽的月亮上面会有什 么样美丽的景色呢?想象着写一写一段与月亮有关的 美文。
2.认识贾平凹,积累一些他的名句佳句。
在拔高 题部分,让 学生走进贾 平凹,接触 现代文学的 一些经典作 品,激发阅 读兴趣也积 累好词佳句
。
学生
教师
15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习作
一、观察记录:
安排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自然景观,重点 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填写观察记录单。
观察
时间
观察
地点
观察
顺序
观察的 自然景 观或自 然现象
景物的 变化
根据本单 元的语文素养 和习作要求, 所以在习作之 前,首先布置 观察任务,填 写观察记录单 ,为习作做铺 垫。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习作训练
完成习作“______即景”;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修改,全班交流。
完成观察 记录以后顺势 进行整篇的习 作指导,整个 过程循序渐进 ,有效地降低 了习作难度, 班级部分有习 作困难的同学 也很顺利地完 成训练。
学生
教师
实 际
情 况
根 据
而 定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语文园地
一、句见真章
仿照例句,将一个画面写具体。
例:喇叭花开了。
喇叭花挺起腰肢,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它 们一个个你挤我碰,尽情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1.小鹿在溪边喝水。
2.雪花飘落下来。
我们紧扣 文本内容,在“ 初步体会课文 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的 基础上,进行 由学到用、由 读到写的训练 ,只要根据描 写想象出具体 丰富的画面即 可,不对景物 是动态描写还 是静态描写进 行过细的分析
。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综 合
性 作 业
二、交流延伸:
1.结合交流平台写景物的动静变化和词句段运用 将句子补充完整的训练,仿写一段话。
2.积累张志和《渔歌子》其余三首词。
带领学生 共同回顾了课 文中的动态和 静态描写段落 ,并由此展开 仿写。
对同一诗 人的不同作品 的积累,可以 了解该诗人对 的风格、思想 ,感受他的审 美、情趣,从 而更好的理解 教材。
学生
教师
10
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内容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 分)
二、用“√ ”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5 分)
1.风一更 (gēng gèng),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听到别人对她的夸奖,脸上泛起红晕 (yūn yùn)。
3.榕树大得出奇,压根儿看不到主干 (gàn gān)的位置。
4.车窗外的风景一帧帧掠过,叫人应接不(瑕 暇)。
5.我们(拔 拨)着船桨,渐渐地靠近了桥洞。
三、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 (3 分)
1、“闲逸”的“逸”不认识,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 音节“yi” 。 ( )
2、定睛一看,乒乓球台下面不正是他的校服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 ( )
3、“应接不暇”的意思是人太多了,接待不过来。 ( )
四、下面是从课文中摘出的一些叠词,请从中挑选至少4 个词语,写一段话描绘 一种事物。 (6 分)
款款 渐渐 匆匆 满满 疏疏 累累
袅袅 淡淡 痒痒 粗粗 叠叠 重重
五、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8分)
(1)《山居秋暝》是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人们常称赞他的诗“__________
, ”。
__ _____________
诗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 叶, 。那翠绿的颜色, 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 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 在颤动。这 的南国的树!
(3)《渔歌子》是________ (作者)写的一首描写________季的词。全词呈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色彩。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 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六、课内阅读。 (12 分)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1.把词补充完整。 (2 分)
2.《长相思》中“_____________ ”写出了路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作者用两个“一程”和两个“一更”含蓄地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3.连一连。 (4 分)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
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 分)
七、课外阅读。 (16 分)
听雨 (节选)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 ,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但这是春雨 , 俗话说: “春雨贵似油 。 ”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 中 , 其珍贵就可想而 知 了 。
“润物细无声 ” , 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 , 小到 了 “无 ” 的程 度 。 但是 , 我现在坐在隔成 了 一 间小房子的?台上 , 顶上有块大铁皮 。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 , 打出声音来 , 于是就不 “细无声 ” 了 。 按常理说 , 我坐在那里 , 同 一 种死文字拼命 , 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 静的环境 , 极静极静的心情 , 才能安下心来 , 进入角色 , 来解读这天书 般的玩意儿 。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 , 是必欲去之而后 快的。
然而 ,事实却正相反 。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 , 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 ,此 时有声胜无声 ,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仿佛饮了仙露 , 吸了醍醐① ,大 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 , 时高时低 , 时响时沉 , 时断时续 , 有时如金声玉振 ,有时如黄钟大吕 ,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时如红珊 白瑚沉海里 ,有时如弹素琴 ,有时如舞霹雳 ,有时如百鸟争鸣 ,有时如兔 落鹘②起 , 我浮想联翩 ,不能 自 已 ,心花怒放 ,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 了起来 , 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 ,更 难为外人道也。
注释: ①醍醐 (t í h ú ): 古 时指从 牛 奶 中提炼 出来 的精华; 比 喻 美酒。
②鹘 (h ú ): 鸟名。
1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4分)
罕 见 ( ) 浮想联翩 ( )
解 读 ( ) 不能 自 已 ( )
2 、找出文中描写雨声变化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 (2分)
3、读了这篇散文 ,你觉得作者听雨时心情是怎样的呢? 从哪里看出来 的 ? (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作者对雨声变化的描写,你想象一下这是雨滴落在哪里的的声音呢?请 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样的场景吧!选择一处场景即可。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活动
一方风景一份韵味,请同学们以介绍家乡美景为主题,设计一份海报,夸 夸我们的家乡吧! 内容必须原创哦,同学们,赶快开动脑筋,启动智慧吧!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习水平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1
书面
1
√
易
原创
40分 钟 (不 包括综 合实践 活
动)
2
书面
1
√
√
易
原创
3
书面
1
√
中等
原创
4
书面
4
√
√
较难
改编
5 (1)
书面
3
√
√
中等
原创
5 (2)
书面
4
√
√
中等
原创
5 (3)
书面
2
√
√
易
改编
6
书面
3
√
√
√
中等
改编
7
书面
4
√
√
√
中等
原创
8
实践
6
√
√
较难
原创
参考答案
一、涨潮 闲逸 树梢 漆黑 黎明 降临 画眉 湖畔 船桨 抛弃
二、1.gēng 2.yùn 3.gàn 4.暇 5.拨
三、1. × 2. √ 3. ×
四、示例:淡淡的云霞像款款走来的仙女,她袅袅地上升,一点也不显 得匆匆。
五、 (1)唐 王维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茂盛 全部生命力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明亮 照耀 新的生命 美丽
(3)张志和 春 白 青 绿 悠闲自在
六、1.夜深千帐灯 聒碎乡心梦不成
2.山一程,水一程 艰难遥远 风一更,雪一更 孤寂凄凉的
思乡之情
3.
4.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 1.稀少 异想天开 说明 情不自禁 2.从“这声音时慢时急……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 3.愉快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
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
4.示例:雨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一串儿一串儿地落 在屋檐上,溅起了一朵又一朵晶莹水花。调皮的孩子马上跑过去, 笑着踩着,飞溅起水花,不一会儿,雨声与孩子们的笑声夹杂在一 起,汇成一曲欢快的旋律。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