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生命现象匹配错误的是( )
A. 秋雨梧桐叶落时——排出废物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繁殖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遗传变异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长发育
2.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紫、白五色糯米饭,这些植物能使糯米染色,是因为细胞中有花青素,植物的花青素主要贮存在细胞中的( )
A. 叶绿体 B. 细胞质 C. 液泡 D. 细胞核
3. 下列关于月季和蜂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月季的花、蜂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D.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
4. 神舟13号宇航员进入空间站之后,我国3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要执行6个月的任务,并且还在中国空间站首次“跨年”了。航天员在进行太空实验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营养物质不能为航天员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 )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糖类 D. 脂肪
5.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葡萄糖
B. 2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蛋白消化分解
C.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D. 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6. 下列器官中,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器官是( )
①肝
②肾
③肺
④心脏
⑤皮肤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7. 某同学因为阑尾炎需要从手臂输液治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在验血时白细胞会偏少 B. 护士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动脉血管
C. 药物到达阑尾时,最少两次经过心脏 D. 药物最先出现于心脏四腔中的左心房
8.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凯旋!三位宇航员在太空驻留了6个月,在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影响下,骨骼长期处于无负荷和无应力刺激状态,会导致微重力诱导的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食物中缺乏下列无机盐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 钙 B. 铁 C. 碘 D. 锌
9. 下列关于“现代文明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B.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
C. “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D.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
10. 生物学作为医学、药学和卫生学的基础,通过学习你应当能够对常见伤病做出初步判断和简单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轻微擦伤——按压近心端止血 B. 异物入耳——用尖锐器具挖出
C. 普通感冒——服用大量抗生素 D. 发热发烧——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11. “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下列生活方式,能为健康加分的是( )
A. 被动吸烟的危害不比主动吸烟小,应全民戒烟
B. 果汁饮料含有维生素成分,可多喝代替水
C. 酒精能扩张血管、活血化瘀,多喝酒可促进健康
D. 放置在冰箱中的食物不会腐败,可以放心食用
12.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 )
A. 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B.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过度繁殖的结果 D. 经常伸长脖子吃树叶的结果
13.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原因是肾脏哪一个结构的重吸收作用?(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小体
14. 人体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肾动脉 D. 主动脉
15. 眼球结构中能形成倒立的物像的是( )
A. 视网膜 B. 角膜 C. 巩膜 D. 大脑皮层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6. 如图为眼球成像及神经调节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物像落在 ______前方,可以配戴 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2)手指忽然被针刺时会缩手,并感觉到痛,分析图乙,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______(填序号),被针刺后缩手,该反射过程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为 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以上说明脊髓具有 ______两种功能。
(3)害怕打针的儿童看到医生就会紧张,心跳加快,这是神经调节和 _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7.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肝区隐痛,全身乏力,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甲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早发现,早治疗;②甲肝患者用过的碗筷和茶杯等都要同家人分开,并且经过严格消毒;③接种甲肝疫苗。根据以上的材料,结合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甲肝患者属于 ______ 。
(2)在以上的预防措施中,②属于 ______ 。
(3)健康人接种甲肝疫苗后,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一 ______ ,这种蛋白质 ______ (填“能”或“不能”)对艾滋病起作用。
(4)传染病具有 ______ 和 ______ 的特点。
18.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国人为之振奋和自豪,全国也因此掀起了一场运动热潮。青少年每天要保证两小时的锻炼时间,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是我们每天应有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
(1)通过分析图一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 ______ 类食物应该成为主食,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该类食物在消化道中最终被消化分解为 ______ ,通过图二中E过程进入循环系统后,依次要经过图三中的哪些血管 ______ (按顺序填数字)最终送达组织细胞。
(2)运动时最好选择有氧运动的方式,图二中c为氧气,氧气进入③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最终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除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我们每天还要适量的喝水,因为体内产生的一些废物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图二中A生理过程为 ______ 。如果肾脏没有任何问题,但经过B过程从②流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原因可能是 ______ 。
19. 如图中A与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人体的细胞结构模式图,B到F是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回答:
(1)植物的营养方式与人类不同,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有机物,与之相关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
(2)图中②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 ______ 。
(3)在B到F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图B ______ 。(填序号)
(4)从图B到图C,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此过程称 ______ 。图C中人体的血液属于 ______ 组织。
20. 2022年吉祥虎年,一开年各国运动员齐聚双奥城北京。为取得最佳成绩,各国运动员赛前早餐要以清淡为主;赛中要调整好呼吸,注意补充水分;赛后要迅速保温、补水等。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运动员完成过程①后,氧气透过 ______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左心室
b肺静脉
c主动脉
d左心房
e各级动脉
(2)运动员所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
(3)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______ (填图中序号)。
(4)运动员冲刺时,观众情绪激动,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激素。肾上腺等内分泌腺没有 ______ ,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对人体起调节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正确。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正确。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发育,正确。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有味道的物质、色素等,因此植物的花青素主要贮存在细胞中的液泡中。
故选:C。
细胞质中有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其中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据此解答。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月季的花、蜂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B正确;
C、月季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蜂鸟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月季和蜂鸟的遗传物质都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C。
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CD、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不合题意。
B、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是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5.【答案】D
【解析】解:A、唾液淀粉酶只能把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最终要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消化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A错误;
B、2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
C、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现象是1号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C错误;
D、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1、2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因为37℃是消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D。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在这个实验中,1号试管没有接受实验变量的处理,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该实验可能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2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说明淀粉被分解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呼吸系统(主要是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有炎症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所以该同学验血时白细胞会偏多,A错误。
B、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输液时针头应插入静脉,B错误。
C、药物经手部毛细血管进入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阑尾毛细血管网。由上述过程可知:药物到达阑尾时,最少两次经过心脏,C正确。
D、消炎药物和生理盐水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D错误。
故选:C。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
8.【答案】A
【解析】解:A、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成人缺乏含钙的无机盐,会导致骨质疏松,A符合题意。
B、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B不符合题意。
C、缺少含碘无机盐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不符合题意。
D、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造成味觉发生障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营养物质的作用与缺乏时症状。
9.【答案】C
【解析】解:A、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正确;
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正确;
C、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并不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错误;
D、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正确;
故选:C。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据此解答。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0.【答案】D
【解析】解:A、碘酊用来消毒,表皮轻微擦伤可涂碘伏消毒。不需要按压近心端止血,A错误;
B、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异物入耳要赶快就医,不能用尖锐器具挖出,B错误;
C、感冒一般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对感冒不起作用,C错误;
D、发热发烧,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根据病情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对所学知识认真梳理,才能正确答题。
11.【答案】A
【解析】解:A.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因此被动吸烟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轻,应全民戒烟,A正确。
B.果汁饮料含有一定的维C等营养成分,但不能多喝,不能代替饮水,B错误。
C.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导致生殖质量的下降,持续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等症状,C错误。
D.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把食物长期放在冰箱里也会变质腐败,D错误。
故选:A。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熟记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12.【答案】B
【解析】解: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如图所示:而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典型例证要理解掌握。
13.【答案】C
【解析】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C。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该题要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解答。
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意义重大:它可以使许多有用的物质重新送回血液。
14.【答案】A
【解析】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肾动脉、主动脉都流动脉血.所以人体的“肺动脉、肺静脉、肾动脉、主动脉”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肺动脉.
故选:A.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能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
故选:A。
眼球的结构是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16.【答案】视网膜 凹 ⑧ ⑤→④→③→②→① 反射和传导 激素
【解析】解:(1)从眼球结构看,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模糊不清的物像。图甲中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医生建议小静配戴凹透镜纠正。
(2)手指忽然被针刺时会缩手,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并感觉到痛,分析图乙,该过程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为: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⑥上行传导神经→⑧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痛觉产生的部位是⑧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上事例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两个功能。
(3)害怕打针的儿童看到医生就会紧张,心跳加快,这是由于大脑皮层比较兴奋,在大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现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视网膜;凹。
(2)⑧;⑤→④→③→②→①;反射和传导。
(3)激素。
(1)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乙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上行传导神经,⑦下行传导神经,⑧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据此解答。
掌握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答案】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不能 流行性 传染性
【解析】解:(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甲肝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甲肝患者用过的碗筷和茶杯等都要同家人分开,并且经过严格消毒,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其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这种蛋白质不能对艾滋病起作用。
(4)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故答案为:
(1)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不能;
(4)流行性;传染性。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注射疫苗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知识往往与免疫的知识相关联,所以最好把这两部分知识结合起来学习。
18.【答案】谷 葡萄糖 ⑤④⑦⑥ 呼吸运动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 患有糖尿病
【解析】解:(1)通过分析图一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谷类食物应该成为主食,因为谷物的主要成分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在消化道中最终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图二中E吸收过程进入循环系统后,先经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心室;再由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再回到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经主动脉、各级动脉最终送达组织细胞。所以通过图二中E吸收过程进入循环系统后,依次要经过图三中⑤下腔静脉、④肺动脉、⑦肺静脉和⑥主动脉最终送达组织细胞。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运动时最好选择有氧运动的方式,图二中c为氧气,氧气进入③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二中A生理过程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如果肾脏没有任何问题,但经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②肾小管末端流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原因可能是患糖尿病。
故答案为:(1)谷;葡萄糖;⑤④⑦⑥
(2)气体扩散作用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患有糖尿病
图二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管、③肺泡、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E吸收、c氧气、d二氧化碳;图三中的④肺动脉、⑤上、下腔静脉、⑥主动脉、⑦肺静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呼吸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尿液的形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19.【答案】③ 叶绿体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⑦ 细胞分化 结缔
【解析】解:(1)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所以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有机物,与之相关的结构是③叶绿体。
(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B到F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⑦线粒体。
(4)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所以从图B到图C,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此过程称细胞分化。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脂肪、血液、韧带和肌腱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故图C中人体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答案为:(1)③叶绿体;
(2)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细胞;
(3)⑦;
(4)细胞分化;结缔。
题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C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D是肝脏,属于器官;E是消化系统,属于系统;F表示人体。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分化的过程、生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肺泡 bdace 小肠 氨基酸 ④⑤ 导管
【解析】解:(1)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如下,
综上图分析可知,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bdace。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人体有三条排泄途径,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少部分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大部分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素的排泄途径有两条:④尿液和⑤汗液。
(4)有的腺体如甲状腺、垂体、性腺等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对人体起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
(1)肺泡;bdace。
(2)小肠;氨基酸。
(3)④⑤。
(4)导管。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2)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
(4)图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排遗,④表示排尿,⑤表示排汗。
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的途径及人体的激素调节作用等知识可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1,广西河池市大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大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