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教案
展开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明确杂文的基本特点,以及杂文论证结构的特点和要求。
2.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辨析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论证的层次结构。
3.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思路,训练思维品质。
4.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辨析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论证的层次结构。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思路,训练思维品质。
3.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阅读 “知识链接”自主预习,教师课堂强调补充,突出重点知识。
2.课堂强调补充的要点
二、导入
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同学都很认真地进行了复习,而且很多同学也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观察到同学们学习的方式还待改善。我们很多同学上课堂上很认真,会记详细的笔记,听讲也非常的认真。这样的听课方式好像也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好好学习的正常表现。但一直让我很困惑的是,当我提出一些问题,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好好思考,然后组织语言回答我的时候,同学们也一如继往的用低头沉默的方式回应我。然后,在我等待多时无果之后,同学们就抬起头来,认真听我对说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然后很认真的如获至宝的赶紧把它记下来。记完之后,抬起了头,脸上挂着一种满足和安心,继续等待记录下一个答案。每当这时,我总是很苦恼,让我苦恼的不是大家对我抛出的问题的这种沉默以对的态度,这不是最可怕的,最让我觉得苦恼和可怕的是同学们在沉默以对,记完老师吐给你的答案后,脸上的那种满足与安心的表情。这说明,你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同学们,真正的学习绝对不是记录,而是思考,是通过思考之后进行语言组织,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答案是否正确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的过程。
如果之前,同学们为了各种考试,没有时间去思考,也习惯了这种只会记录和背诵的学习方法的话,那么我们进入师范学习之后,在没有应试和分数的压力之下,我们要学会完全把自己解放出来,回到真正的学习之中。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能让同学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课堂。要不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三、初读文本 提炼信息 概括段意
1.要求学生通读全文,自主思考概括各段的段意。
2.方法指导:先掌握段落的主要内容,再辨析作者的态度,然后准确选词进行口语表述。
3.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探讨。
4.在读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要先记录,然后可随时向老师提问。
总结:第1段 讽刺中国当时实行的“送去主义”。
第2段 送去之外,没有人说“拿来”。
第3段 批判一味送去的严重后果。
第4段 指出子孙们讨来的奖赏是别人的“送来”之物。
第5段 提出什么是“拿来主义”。
第6段 阐述我们惧怕外来东西的原因。
第7段 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
第8段 举例论证“拿来”的错误态度。
第9段 举例论证“拿来”的正确做法。
第10段 总结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这里要厘清的概念有“抛来”、“抛给”、“送来”。
四、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 整理思路
1.要求学生浏览全文,理出文章的思路,并说出原因。
2.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两个学习过程。
3.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流畅、准确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
明确:这是个开放性的探究过程。这篇文章,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可以理出不同的思路和层次结构。所以在这个环节,先不给学生任何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让他们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理出文章的思路。由于他们的思维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不能完整的、严密的理出结构关系。但只要他能有一点想法,就应予于肯定,并及时把学生提供的信息,呈现在黑板上,然后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帮助他们完成文章结构层次的整理。
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层次关系如下:
(一)先破后立
(1-4)批判“送去主义”。
(5-9)提倡“拿来主义”。
(10) 得出结论。
(二)以破为立
(1-2)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提出“拿来”
(3-5)深入批判“送去主义”,提出“拿来主义”。
(6-7)着重批判“送来”,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
(8-10)举例论证怎么样拿来。
(三)关键词
(1-7)“所以”为关键词,突出因果关系,强调为什么要拿来。
(8-9)“譬如”为关键词,呈现比喻论证关系,强调怎样拿来。
(10)“总之”为关键词,总结全文。
(四)三段论结构
(1-2)引论,引出“拿来”。
(3-9)本论,破立结合,从正反面论证观点。
(10)结论。
五、深读文本 交流探讨 释疑解惑
(一).第一种“先破后立”的结构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明确:第2段和第6段好像有点影响这种结构的统一性。第一部分应是“破”,但第2段却提到了“拿来”。第二部分已经在提倡“拿来主义”了,可是第6段却又回过来说第一部分中提到的“送来”。
2.请回到文本,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作者怎为什么在第一部分中插入一句写“拿来”呢?(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联系上下文,发现第一段中,作者所讽刺的“送去主义”主要指哪些事情?
(2)给学生举“孔子学院”、“昆曲出国演出”等例,反问“难道现在这些也是在实行鲁迅当年所批判的‘送去主义’” ?
明确:“‘送去’不等同于‘送去主义’”。
(3)那究竟什么是“送去主义”呢?
提示:可以从作者对“闭关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定义中去总结归纳。
总结:①所以,第一段中的送去行为,加上第二段中的没人拿来,才是真正的“送去主义”。②体现议论文论证过程中,对概念的界定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逻辑严密。
3.看来要解决问题,还得从文本下手呀。那第6段我们也回到文本,联系上下文,看看第6段究竟是怎么回事?
(1)既然第6段让我们费解,如果抽掉它,把第5段和第7段连起来读,你觉得怎么样?哪里有问题?(“所以”,显得有些多余。)
(2)从逻辑关系上来说有“所以”,必然要有“因为”吧?那这个“因为”在哪儿呢?
(3)细读第6段,看看能找到原因吗?(辨析“送来”和“拿来”的区别。)
总结:①第6段是在说清醒的青年们不敢“拿来”的原因,是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②议论文中用词不可随意,一定要准确。
(二)第二种“以破为立”的结构,作者是怎样展开的?
1.除了层层深入地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作者还在说什么?
明确:作者还在批判“送去主义”。也就是在立的同时还在破,边破边立,以破为立。
2.怎样破这个“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是从着重批判“送去主义”的行为,到批判“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从程度上更深入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从批我们“送去”到批别人“送来”,有一个对比,让我们感受到,“送去”的和“送来”的是不对等的,是不公平的。
总结:所以,如果议论文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见,这个结构是以破为立,层层深入,也同样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环环相扣。
六、总结
其实大家看到没有,只要我们运用脑髓,打开思路,就会发现问题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有不同的结构,只要你们建立起合情合理的逻辑关系,说服别人,你的思路就是合理的。也由此可见,问题的解决有很多方法,关键要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就像今天,就很棒。
人教统编版12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2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2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12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拓展延伸,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