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陆海生态系统吸收及其他技术方式固存的碳量之间达到平衡。我国政府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
A.增大生态足迹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C.倡导绿色出行
D.增加水电、风电等能源占比
答案 A
2.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新型种养复合技术,该系统将养殖废水从鱼塘引入水培床,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及水培床中植物的吸收,净化后的水流回鱼塘。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减少废水排放、减轻水体污染
B.微生物可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C.蔬菜能获取鱼类粪便中的能量
D.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答案 C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措施与此方向不符的是( )
A.喷洒农药,控制农林害虫数量
B.垃圾分类,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C.禁牧休牧,加快草原生态恢复
D.植树造林,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答案 A
4.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曾经出现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河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生态学家通过多项措施进行治理,其中不应包括( )
A.建立由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等组成的群落垂直结构
B.禁止将未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永定河河道
C.保持浮游藻类的快速繁殖以提高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建立保护站,加强管理和教育宣传工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C
5.“蚂蚁森林”是一项带动公众低碳减排的公益项目,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可计为“绿色能量”,进而可以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树或者认领一平方米保护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是低碳行为,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认领保护地,扩大了我们的生态足迹,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C.在不同地区种植适宜本地环境的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种植具有防风固沙功能的树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B
6.紫茎泽兰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我国,严重影响着我国多个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下列关于紫茎泽兰的防治措施不应该包括( )
A.通过人工或利用机械等挖除的方式加以防治
B.选用来源于我国当地的天敌或竞争者进行生物防治
C.采用发酵技术,将紫茎泽兰发酵生成沼气加以利用
D.建立紫茎泽兰自然保护区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D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B.喷施农药可以杀死农田害虫,说明化学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产蘑菇可以大大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沿着食物链(网)进行
答案 C
8.放牧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首要压力源。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程度呈正相关
A.轻度放牧几乎不改变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B.重度放牧时会造成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减少
C.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地上生物量确定
D.长期禁止放牧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答案 D
9.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单位:t·km-2·a-1)。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注:碎屑是指水体中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遗体及其粪便。
A.图中X的值应为578.1
B.第三营养级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54%
C.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D.该生态系统不需要从系统外获得能量以维持其稳定
答案 D
10.“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如图是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中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牡蛎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B.“多营养层次”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
C.海参活动范围小,估算其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海带等植物固定的光能
答案 D
11.猪笼草往往笼口光滑并能分泌蜜露诱捕昆虫。研究发现,高山地带的一些猪笼草边沿粗糙,利于树鼩、鸟类等在笼内排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山地带的猪笼草可通过捕食昆虫获取足够的营养
B.获取动物排泄物有利于猪笼草获得氮、磷等元素
C.猪笼草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D.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也可能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 A
12.多氯联苯(PCB)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强致畸性,厦门湾海域及其水产动物体内PCB的含量如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采样点
不同季节海域PCB
平均含量(μg/kg)
不同水产动物肌肉组织
PCB平均含量(μg/kg)
春
夏
秋
冬
叫姑鱼
中华海鲇
斑
青石斑
火枪乌贼
1
0.025
0.03
0.065
0.072
2
0.025
0.03
0.06
0.08
3
0.062
0.025
0.018
0.142
0.12
0.15
0.18
0.01
0.08
A.PCB在水产动物体内积累造成生物富集现象
B.根据结果推测中华海鲇和斑可能处于较高营养级
C.PCB污染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D.此研究对人类食用水产品的种类和季节等具一定指导意义
答案 C
13.为修复因养殖鸡鸭而被污染和破坏的湿地,某地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修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芦苇阶段比翅碱蓬阶段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C.不同演替阶段应适当补种生态位相似的其他植物
D.修复后的湿地极具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14.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
答案 D
15.研究人员对雪松湖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了统计,由结果发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相当于该湖区入射光能的0.1%左右,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约占生产者的13.3%,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只约占食草动物的22.3%,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B.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C.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和粪便排出等导致其同化量仅占食草动物的22.3%
D.物质是上述能量流动过程的载体,能量流动又驱动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答案 C
16.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AB段减少的溶解氧全部用于细菌分解有机物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和藻类的环境容纳量相同
C.该生态系统净化前后的物种丰富度完全相同
D.该图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D
17.延庆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种类及数量恒定不变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答案 B
18.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可解决水资源需求难题,但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圆明园以多种沉水植物为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N和P被沉水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
C.需定期收割沉水植物,以避免大量繁殖后死亡导致二次污染
D.通过沉水植物修复水体,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B
19.全球变暖会引起海水酸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下图模拟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装置可探究海水酸化对轮藻生长的影响 B.该装置可模拟过量CO2排入水生生态系统
C.海水酸化不只会影响藻类等生产者的数量 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主要传递形式为CO2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20.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为数不多的大湖,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白洋淀发生了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研究。
(1)白洋淀在调节京津冀地区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研究人员在2009年对白洋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分析。
①图1是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链,它反映了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 结构,其中鲤鱼占据第 营养级。
图1
②分析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情况,构建模型如图2。
图2
据图2分析,此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碎屑中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外,还会流向 。
(3)研究人员分析了2009~2015年间白洋淀的富营养化程度与部分生物的生物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
注:实线表示富营养化指数;虚线表示各种生物的生物量
图3
结合图1和图3分析,2009~2010年间富营养化程度变化引起草鱼生物量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4)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乃至世界湖泊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列能缓解白洋淀富营养化的科学合理的措施有 。
A.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向白洋淀的排放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鳙鱼
C.减少挺水和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
D.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水体中的N、P
E.从国外引入高效吸收N、P的植物
答案 (1)间接 (2)①营养 二、三 ②16.1% 分解者 (3)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上升,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多,导致沉水植物生物量下降,草鱼的主要食物来源减少,草鱼生物量下降 (4)ABD
21.为研究外来植物的引入对本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展开了相关实验。
(1)研究人员构建多个实验生态系统。系统中添加的外来植物、当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了 。所有实验系统外均用透光的网膜隔离,目的是 。(填选项前字母)
a.保证生产者光合作用所需光能
b.防止系统内外动物迁出、迁入
c.阻止实验系统内的热能散失
(2)请在图中补充文字、箭头及相应的生理过程,完善实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3)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实验系统(引入的外来植物比例不同)的部分指标如图所示。
注:比叶面积=总植物叶面积/总植物干重
①结果显示,随外来植物所占比例升高, 。
②随着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 增加,沿 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
(4)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某种方式抵消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实现CO2“零排放”。根据实验结果及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引入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对碳中和的影响。
答案 (1)生物群落 a、b
(2)
(3)①平均比叶面积、食草动物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增加 ②总能量 食物链(网) (4)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CO2固定量增加,有利于碳中和,但引入外来植物,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碳中和。
22.对含海产品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海域称为海洋牧场。研究者在某地设置了以人工鱼礁、海带养殖和牡蛎养殖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调查了上述区域和对照海域的生态学数据,以期进一步优化海洋牧场布局。
(1)①人工鱼礁是人们在预定水域放置的构造物,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和产卵场所,人工渔礁中的 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②定期捕捞海带和牡蛎都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海带可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水体中 的含量。牡蛎虽可取食水体中的藻类,但大规模养殖还需定期投喂饵料,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物类群,以浮游植物、细菌、碎屑等为食物,而它们本身又是很多其他海洋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浮游动物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
区域
对照区
海带
养殖区
牡蛎
养殖区
人工
鱼礁区
总丰富度
(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表中数据显示,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总丰富度最高,结合文中信息推测原因:
。
(3)研究者测定了四个区域表层海水的无机氮与活性磷含量(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结果表明, 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分析可能的原因:
。
(4)综合上述调查数据,选择生态效益最佳的区域并简述理由:
。
(5)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答案 (1)①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溶解氧 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牡蛎的需求;牡蛎不断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 (2)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和产卵场所;海洋动物的粪便、碎屑可为部分浮游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牡蛎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的残饵、牡蛎的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N、P;牡蛎养殖区藻类等被取食强度大,生产者减少,吸收的N、P少 (4)人工鱼礁区。人工鱼礁区能够显著提升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鱼礁区还能够降低水体中N和P的含量,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5)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23.1935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在我国引种后,入侵到农田等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其快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 。
(2)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结果如图1。
图1
由图1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不同,依据是
。
(3)研究者推测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条件,对本地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比较。实验步骤如下:
A.在不同氮素浓度下,用上述供体植物和小麦各10株共培养,30天后与相同氮素浓度下单独培养的小麦比较干重,计算生物干扰率。
B.移出各培养箱中的植物,将培养液调至实验初始时的氮素浓度水平,移入 ,30天后比较干重,计算化感作用干扰率。
图2
资源竞争干扰率这一指标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小麦竞争氮素资源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则资源竞争干扰率= 。基于图2实验结果,有人认为不能证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入侵优势,你是否支持上述观点,请阐明理由: 。
(4)硝化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NO2-氧化为植物根系能够利用的NO3-。在低氮土壤环境下,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分泌物能够促进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述加拿大一枝黄花成功入侵的原因:
。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2)不同浓度的鲜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幼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对绿豆幼根生长的作用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与实验步骤A初始时生长状况相同的10株小麦 生物干扰率-化感作用干扰率 不支持;各种氮素浓度水平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小麦的生物干扰率、化感作用干扰率以及资源竞争干扰率均高于本地植物 (4)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的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生长;通过促进硝化细菌繁殖,提高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强其资源竞争优势
24.镉(Cd)是土壤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土壤镉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通过盆栽实验,对利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进行了研究。
(1)镉在土壤中主要以难溶的Cd(OH)2、CdCO3等沉淀或Cd2+形式存在。Cd2+进入植物体内,会诱导活性氧的产生。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可清除活性氧,抵抗镉对植物的毒害。镉可通过 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取未污染农田表层土,加入不同比例的镉,制成不同镉浓度的土壤。将籽粒苋种子点播在土壤中,90天后检测,结果如图。
① 籽粒苋能够 ,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② 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有 。
A.籽粒苋对镉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B.籽粒苋植株干重变化表明,高浓度的镉抑制籽粒苋生长
C.SOD活性变化表明,100mg/kg的镉毒害小于50mg/kg的镉
D.低浓度的镉可刺激微生物的繁殖
(3)密旋链霉菌是一种营腐生生活的放线菌。向镉污染土壤中接种1.5g/kg的密旋链霉菌菌剂,然后点播籽粒苋种子,90天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如表。
分组
籽粒苋
土壤
植株镉
含量
(mg·
kg-1)
植株
干重
(g/
株)
SOD
活性
(U·
g-1)
CAT活性
(U·g-1·
min-1)
总镉
含量
(mg·
kg-1)
Cd2+
含量
(mg·
kg-1)
pH
70.05
15.10
75
2.50
45.83
12.12
6.65
90.26
22.52
90
2.80
40.62
14.51
6.47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接种密旋链霉菌对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土壤具有促进作用。请解释这种促进作用的可能原因(从三方面进行解释)。
(4)研究表明,适当施加有机肥(鸡粪)可提高密旋链霉菌—籽粒苋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5)为进一步提高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答案 (1)食物链 (2)①利用CO2制造有机物 ②ABD (3)密旋链霉菌可产生酸性物质,使Cd(OH)2等沉淀溶解,促进了植物对镉的吸收;接种密旋链霉菌促进了籽粒苋生长,提高了吸收镉的总量;接种密旋链霉菌提高了籽粒苋 CAT、SOD的活性,增强了籽粒苋的抗镉性。 (4)有机肥可以为密旋链霉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促进其繁殖;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为植物提供营养,促进了籽粒苋生长;植物和密旋链霉菌生物量的增加提高了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 (5)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对镉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研究。超富集植物对镉的吸收、转运和累积的机制的研究。多种植物合理配置对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5 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水葫芦又叫凤眼蓝,源自巴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水葫芦又叫凤眼蓝,源自巴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