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3 解直角三角形优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 仰角、俯角
教学目标
1.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仰角和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转化、方程的数学思想,并从这些问题中归纳出常见的基本模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仰角、俯角.
难点:利用仰角、俯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²+b²=c²);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A+∠B=90°);
3.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
4.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 A=cos B;
5.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2A+cos2A=1;
6.特殊角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新课讲授
仰角、俯角的定义
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巧记:上仰下俯
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问题】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30°,∠DBC=60°,AB=50 m.
设塔高DC=x m,则∠ADC=60°,∠BDC=30°,
∵
∴ ∴ AC-BC=AB,
∴
∴
答:该塔约有43 m高.
例 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120米,已知AB的高度为30米,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 ,求建筑物CD的高度.
【解】在Rt△ACE中,CE=AE·tan30°=120×=403(米).
所以CD=30+403(米).
【变式1】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120米,已知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从A顶部看D的俯角为60°.求建筑物AB,CD的高度.
【解】如图,α=30°,β=60°, AE=BD=120米.
∵ tan α=,tan β=,
∴ CE=AE·tan α=120×tan 30°=(米),
DE=AE·tan β=120×tan 60°=(米),
∴ AB=DE=(米),
∴ CD=CE+DE=≈277.1(米).
【变式2】如图,已知两建筑物AB和CD,AB的高度为30米,已知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从A顶部看D的俯角为45°,求建筑物CD的高度.
【变式3】如图,已知两建筑物AB和CD,CD的高度为30米,已知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从A顶部看D的俯角为45°,求建筑物AB的高度.
【变式4】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120米,已知从C顶部看A的俯角为30°,看B的俯角为60°,求建筑物AB,CD的高度.
【教师总结】
方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仰角、俯角问题的常见基本模型:
温馨提示: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直角三角形时,若某个三角形不能求解,可考虑设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课堂练习
1.如图,在高出海平面100米的悬崖顶A处,观测海平面上一艘小船B,并测得它的俯角为45°,则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平距离BC=_______米.
2.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30米,从A点测得 D点的俯角为30°,测得C点的俯角为60°,则建筑物CD的高为 米.
3.某铁塔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如左图所示).为了测得铁塔的高度,小莹利用自制的测角仪,在C 点测得塔顶E 的仰角为45°,在D点测得塔顶E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仪AC 的高为1.6 m,CD的长为6 m,CD所在的水平线CG⊥EF于点G(如图所示),求铁塔EF的高(结果精确到0.1 m).
4.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求AB两点的距离.
参考答案
1.100
2.203
3.解:设DG=x,则EG=x.
∵∠ECG=45°,∠CGE=90°,
∴∠CEG=45°,
∴ EG=CG ,
∴CD+DG=EG,
即6+x=x,解得x=3+3,
∴ EG=×(3+3)≈14.2(m),
EF=EG+GF=14.2+1.6=15.8(m).
答:铁塔EF的高为15.8 m.
4.解:∵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
∴∠BCD=90°-45°=45°,∠ACD=90°-30°=60°.
∵CD⊥AB,CD=100米,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CD=100米.
在Rt△ACD中,
∵CD=100米,∠ACD=60°,
∴AD=CD·tan60°=100×3=1003(米),
∴AB=AD+BD=1003+100=100(3+1)(米).
答:AB两点的距离是100(3+1)米.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材第125页做一做,第126页练习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仰角、俯角
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巧记:上仰下俯
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4.3 解直角三角形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4.3 解直角三角形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坡度,方向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4 解直接三角形的应用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4 解直接三角形的应用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