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 ||
教学重点 |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 ||
教学难点 | 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 ||
课 型 | 新授课 | 教学时间 | 1课时 |
教学准备 | PPT制作与演示 |
教学过程: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西汉初年的统治
①黄老之学在汉初占据统治地位。
②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③汉承秦制,地方政治制度推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
3.文景之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提倡节俭,经济得到了恢复,史称“文景之治”。
二、西汉强盛
1.走向强盛采取的措施
政治 | ①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选官制度: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监察制度:分为13 个州部,分设刺史,对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⑤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
经济 | ①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 ②专卖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工商业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征收财产税。 |
思想 | 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
民族关系 | ①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区域。 ②设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③张骞出使西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 ④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建新(公元9—23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通过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整顿吏治;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衰亡: ①外戚专权;②宦官专权;③党锢之祸; ④豪强地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四、两汉的文化
领域 | 时期 | 代表性成就 | 特点或历史地位(意义) |
史学 | 西汉 | 司马迁《史记》 | (1)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2)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
东汉 | 班固《汉书》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
文学 | 汉代 | 汉赋 |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
乐府诗 | 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 ||
五言诗 | 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 ||
科技 | 战国至 西汉 | 《黄帝内经》 |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 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 | |
| 华佗发明麻沸散 | 神医 | |
东汉 | 《神农本草经》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 |
《九章算术》 |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
蔡伦改进造纸术 | 推动纸成为书写材料,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附:板书(见课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知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