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8分)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1湘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1湘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城市最可能为,下列关于湖陆风的描述,正确的是,一天中风速示意图绘制的观测点是,由图可知,一天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11
(2022河北深州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地8月城区、郊区气温及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城市最可能为( )
A.乌鲁木齐 B.南京
C.大连 D.昆明
2.关于该城市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出时段,城区和郊区同时迅速升温,热岛强度增大
B.正午时段,太阳短波辐射强,对流旺盛,热岛强度大
C.夜间时段,城市下垫面叠加人为热的释放,热岛强度大
D.日落时段,太阳短波辐射骤减,热岛强度表现比较稳定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该地在北京时间14时前后,气温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因此,该地位于120°E附近。乌鲁木齐(87°E)、南京(119°E)、大连(122°E)、昆明(102°E)四地中,大连临海,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最高温出现时间会滞后一些;而南京位于内陆,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前后,B正确。第2题,日出时段,城区和郊区温差大,热岛强度大,日出后,二者都在升温,温差变小,热岛强度减小,A错误;正午时段,太阳短波辐射强,城郊温差小,热岛强度小,B错误;夜间时段,郊区温度下降快,城市下垫面叠加人为热的释放,城郊温差大,热岛强度大,C正确;图中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前后,一般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推测当地日落时段为北京时间20时前后,太阳短波辐射骤减,城郊温差开始变大,热岛强度增大,D错误。
(2023届山东烟台高三期中)感热是指地面与大气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垂直热量,主要受地表的粗糙度、地气温差以及风速等直接影响。青藏高原感热变化将会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对周边大洋水汽的抽吸作用。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域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据研究,自1981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据此完成3~4题。
3.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灾害
B.我国南方地区多干旱灾害
C.我国西北地区多暴雪天气
D.我国西南地区少阴雨天气
4.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是( )
A.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B.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C.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D.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域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可知,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西南季风势力也减弱,我国西南地区阴雨天气减少;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寒潮、暴雪天气夏季出现较少;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推移速度减慢,长期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多引发洪涝灾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引发旱灾。第4题,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目前气候出现暖湿化特征,利于高原地表植被恢复,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地气温差减小,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2022湖南师大附中三模)城市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覆盖度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表示意2017年南京市夏季不同植被覆盖度区间下的地表降温速率与不同不透水面覆盖度区间下的地表增温速率。据此完成5~6题。
覆盖度/% | 0~25 | 25~50 | 50~75 | 75~100 |
植被降温速率/% | 3.7 | 5.3 | 5.5 | 7.5 |
不透水面增温速率/% | 8.2 | 5.4 | 5.1 | 2.4 |
5.研究表明,南京市冬季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降温效应,合理的解释是冬季( )
①太阳高度小,楼房遮阳作用强 ②利于降雪积蓄,反射率高 ③昼短夜长且昼夜长短相差大 ④不透水面夜晚降温幅度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只考虑植被与不透水面两类地表覆盖物的情况下,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最佳的植被覆盖度(a)和不透水面覆盖度(b)组合方案是( )
A.a:0~25% b:75%~100%
B.a:25%~50% b:50%~75%
C.a:50%~75% b:25%~50%
D.a:75%~100% b:0~25%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冬季,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楼房影子长,遮阳作用强,不透水面接受阳光照射时间短,增温效应不明显,①对。南京属于亚热带,降雪少,②错。冬季南京昼短夜长且昼夜长短相差大,地表增温时间远少于降温时间,③对。受比热容影响,不透水面降温速度较快,因此夜晚降温幅度比普通地面大,相比周边地区气温低,所以不透水面甚至能出现降温效应,④对。C正确。第6题,植被覆盖度为0~25%时,植被降温速率为3.7%,不透水面覆盖度为75%~100%时,不透水面增温速率为2.4%,综合降温速率为1.3%;同理,植被覆盖度为25%~50%,不透水面覆盖度为50%~75%时,降温速率为0.2%;植被覆盖度为50%~75%,不透水面覆盖度为25%~50%时,降温速率为0.1%;植被覆盖度为75%~100%,不透水面覆盖度为0~25%时,增温速率为0.7%。经过比较可知,A正确。
(2023届河南部分学校高三联考)湖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省内最大湖泊O周边的湖陆风进行了观测,下图为四个观测点(①—④)(图1)及某观测点一天中风速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7~9题。
图1
图2
7.下列关于湖陆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Ⅰ;晚上Ⅱ B.白天Ⅲ;晚上Ⅳ
C.白天Ⅱ;晚上Ⅲ D.白天Ⅳ;晚上Ⅲ
8.一天中风速示意图绘制的观测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由图可知,一天中( )
A.陆风最大风速大于湖风
B.湖陆温差最大时约为14时
C.湖风持续时间长于陆风
D.湖风为西风,陆风为东风
答案 7.D 8.C 9.B
解析 第7题,湖陆风是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导致的,①④之间和②③之间为湖泊,不会发生单向的湖陆风,故Ⅰ、Ⅱ错误;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晚上湖面温度高于周边陆地,气流上升,白天则相反,因此白天Ⅳ,晚上Ⅲ。第8题,由一天中风速示意图可知,该地白天湖风为东风,晚上陆风为西风,结合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原理,北半球风向向右偏,③地白天吹湖风,向右偏转为东风,晚上吹陆风,向右偏转为西风,③正确。第9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故东风为湖风,西风为陆风,且陆风持续时间长于湖风;湖风(东风)最大风速大于陆风,湖风最大时湖陆温差最大,为午后2时左右。
10.(2022湖南常德一中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的气温差异,会导致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流动形成风,这种风称为冰川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河的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南、西三面被高山环抱。实验人员沿河谷底部设置了甲、乙、丙三个站点,测得三个站点白天都会受到偏南风影响,其中甲站点测得的偏南风明显强于乙、丙两站点。该偏南风强弱是受冰川风、山谷风等共同影响。下图为绒布河谷地南北剖面示意图。
(1)简要说明三个站点白天测得的偏南风的形成原理。
(2)分析甲站点的偏南风强于乙、丙两站点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白天谷地东西两侧的山谷风对偏南风起到的作用。
答案 (1)冰雪面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表面冰雪融化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北)流动,形成偏南风(冰川风)。
(2)白天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谷地气压较高,产生向南运动的气流,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受到的阻挡作用更明显,距冰川最近的甲站点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
(3)白天谷地盛行谷风,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吸引南侧冰川风北上,从而使得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加强了偏南风。
解析 第(1)题,冰面表面光滑,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还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表面温度下降,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此时形成偏南的冰川风。第(2)题,白天,绒布河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收缩下沉,谷地气压较高,气流向南运动,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距离冰川风源地较远,冰川风受到阻挡作用,风力较小;而甲站距冰川最近,所以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第(3)题,白天谷地盛行谷风,由“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河的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可知,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从而使南侧冰川风北上,这样使得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加强了偏南风。
11.(2022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下图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
探究问题一 风向的变换
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下图)。
(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
探究问题二 风速的变化
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下图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
(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
探究问题三 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折线图(下图)。
(3)约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谷风(上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西风。
(2)白天实测风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偏大,而夜间接近或略偏小。
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风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实测风风速偏大。
(3)约18时谷风转山风,冷空气由山坡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来的暖空气,气温骤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8—18时以偏西风为主,18时至次日9时以偏东风为主,即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谷口开口朝西,并且观测站位于谷口,受山谷风影响较强;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为热源,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相对为高压,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西风。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白天实测风速比理论山谷风的数值大,夜间实测风速较理论山谷风偏小或接近。实测风速会受到背景风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冬季小风日”可知,此时该地会受到冬季西北季风的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实测风速偏大;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的风速会偏小。第(3)题,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18时左右出现山谷风转换,由谷风转为山风,山坡为冷源,有大量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迅速占领谷地,谷地的暖空气被迫上升,所以出现气温的剧烈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9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胶莱人工海河得以建成,将,雾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白天,磷虾在海水深层活动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