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6湘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46
(2022浙江宁波模拟)下图为我国三年的水资源状况统计。由于水资源存在相互补给关系,部分类型水资源在统计过程中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与其他两年相比,2017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减少,主要是因为2017年( )
A.降水变少 B.下渗更多
C.季风偏强 D.气温更高
2.水资源总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差为( )
A.地表生物水 B.淡水湖泊水
C.浅层地下水 D.深层地下水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西北内陆的地表径流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年际变化比较稳定,东部季风区的地表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际变化较大。由此推测可得,2017年水资源总量减少是由于降水减少,A正确。第2题,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之和大于水资源总量,可知水利机构在统计地表水资源量时可能重复计算了浅层地下水。因此水资源总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差为深层地下水,D正确。
(2022湖北鄂东南名校联考)洞庭湖区水资源供需系统由需水、供水、社会、经济、环境等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相互影响和制约。下图为洞庭湖区水资源供需系统关系结构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环节正确的是( )
A.甲—农业需水 B.乙—供需缺口
C.丙—生产用水 D.丁—农业废水
4.从供水角度来说,可以缓解洞庭湖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提高用水效率
C.限制高耗水工业 D.加大水利投资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指向甲,因此甲不表示农业需水,A错误;人口、城镇生态需水量、工业和第三产业需水指向丙,因此丙应为生产和生活总需水量,C错误;总需水量和水资源供给指向乙,因此乙应为供需缺口,B正确;第一产业发展规模指向丁,因此丁应为农业需水,D错误。第4题,控制人口规模可以减少用水量,属于节流措施,A错误;提高用水效率,属于节流措施,B错误;限制高耗水工业,属于节流措施,C错误;加大水利投资,属于开源措施,可以增加供水,D正确。
(2022湖南五市十校联考)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约408亿立方米,而辽河上游西辽河仅存干涸的故道,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危机严重。伊辽运河是纵贯我国东北的“北水南调”计划,意在调整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该计划设想从松花江支流伊通河引200亿立方米的水,在实现调水后,运河束水攻沙下泄的泥沙量约12亿立方米。下图是伊辽运河及拟拓深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伊辽运河工程给三江平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B.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
C.避免凌汛泛滥的危害
D.化解季节性冻土危害
6.辽河流域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 ②人口密度大,耗水量大 ③复种指数高,过度用水 ④地下暗河多,下渗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伊辽运河工程调水量约为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的一半,调水量过大,会造成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A正确;该工程将松花江水调往辽河,运河束水攻沙下泄的泥沙量约12亿立方米,使松花江输入三江平原的泥沙减少,B错误;“避免凌汛泛滥”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季节性冻土与跨流域调水关联度并不大,D错误。第6题,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加之辽宁省人口密、城市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①②对;内蒙古和辽宁纬度较高,积温低,耕地复种指数低,③错;内蒙古和辽宁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区,不存在大量地下暗河,④错。A正确。
(2022河北保定期末质检)近年来,跨境水冲突事件正严重影响着全球的生态安全,其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密集分布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亚洲高压 D.西南季风
8.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
B.城市较多,水源利用分散
C.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多元
D.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由材料可知,全球跨境水冲突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因此,导致其密集分布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B正确;热带气旋和西南季风是带来降水的,不是引起干旱缺水的因素,A、D错误;亚洲高压以50°N为中心,冬季的天气系统,对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影响不大,C错误。第8题,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A正确;中亚、西亚、东非等地经济落后,城市少,B错误;商业贸易对水资源紧缺影响不大,C错误;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是跨境水冲突的表现,D错误。
9.(2022湖南六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纳伦河(下图)是锡尔河上游及正源,源出中天山冰川,流经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天山地区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为两国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消耗的纳伦河河水仅占其总径流量的10%,对水质干扰少,绝大部分淡水资源被下游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所消耗。
(1)分析纳伦河成为天山地区年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主要原因。
(2)说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对纳伦河的主要利用方式的差异。
(3)因对纳伦河利用方式的差异,引起了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争议,推测引起这种争议的具体缘由。
答案 (1)天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
(2)吉尔吉斯斯坦:开发水能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引水为生产生活供水。
(3)夏季(农作物生长季),吉尔吉斯斯坦为了保证冬季发电用水而大量蓄水,而乌兹别克斯坦需要大量淡水灌溉,从而引发争议。
解析 第(1)题,纳伦河成为天山地区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应该跟多支流、集水区域广、降水多有关。故本题可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纳伦河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主要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吉尔吉斯斯坦对于纳伦河的利用方式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在乌兹别克斯坦流入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工农业生产较发达,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故纳伦河是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第(3)题,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会增多。为增加发电量,在夏季大量蓄水,在冬季时放水。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的需水量增大,需要大量淡水灌溉。故纳伦河利用方式的差异引发了两国争议。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0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0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卫生填埋垃圾要注意防止,推测C、D、E网格化点位靠近,北京冬季某日PM2,该时段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0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0湘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该乡所在地区可能,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城口县村落主要分布在,据图可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