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9湘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59
(2022福建厦门二模)胶莱运河(下图)位于山东半岛地势最低的胶莱盆地,北段经胶河下游连接莱州湾,南段经大沽河下游与胶州湾连通;河道无法通行大船,需以小船转运货物。元明时期,该运河几经兴废,现仅可供灌溉使用。2005年,有人提议将原胶莱运河深挖至海平面以下,修建成胶莱人工海河,但该设想一经提出即招致反对。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元明时期胶莱运河废弃的主要原因( )
A.泥沙淤积堵塞河道
B.其他运输方式替代
C.周边地区污染物的排放
D.沿岸地区经济衰落
2.若胶莱人工海河得以建成,将( )
A.改善黄海水域环境
B.缓解京杭运河漕运压力
C.提高青岛港吞吐量
D.改变胶东沿岸流的方向
3.反对胶莱人工海河的设想,主要是担忧修建和运行过程中容易引发( )
A.河道泥沙淤积 B.海洋生态恶化
C.沿岸地面沉降 D.沿岸土壤盐化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河道无法通行大船,需以小船转运货物。元明时期,该运河几经兴废,现仅可供灌溉使用”可知,胶莱运河河窄水浅,运输能力有限;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运输能力不稳定;河道淤积,运力减弱甚至丧失,导致元明时期胶莱运河废弃;当时没有其他运输方式替代;当时工业不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小,污染物对河道的影响较小;运河几经兴废,废弃后还要再疏通才能兴起,说明有运输需求,并且元明时期商贸活动比较繁盛,因此废弃的原因不可能是沿岸地区经济衰落。第2题,若胶莱人工海河得以建成,人工海河可沟通渤海与黄海,形成胶东沿岸环流,加快莱州湾与胶州湾的水体交换,缓解莱州湾的海水污染问题,改善渤海水域环境;与京杭运河相距较远,不能缓解京杭运河漕运压力;胶莱运河可缩短船舶航行绕行山东半岛的航线里程,青岛港位于胶莱运河沿岸,可提高青岛港吞吐量;不能改变胶东沿岸流的方向。第3题,根据材料“有人提议将原胶莱运河深挖至海平面以下,修建成胶莱人工海河”可知,人工海河水位低于海平面,会导致大量海水流入人工海河,从而加剧沿岸土壤盐化;莱州湾有大量古黄河沉积物,在沿岸流和风暴潮的推动下会给人工海河来淤积,但淤积过程是缓慢的,不是修建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担忧的问题;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小;海水入侵,不会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现象不明显。
(2022山东烟台三模)雾耕是将农作物根部完全悬挂于高湿度的营养雾中栽培的技术。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作为全国首个大规模采用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种植的基地,生产淡季应市高山蔬菜(下图)。据此完成4~5题。
4.青田县发展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限制,可用耕地少
B.降水少,发展节水农业
C.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
D.环境优美,昼夜温差大
5.雾耕( )
A.增加了耕地的面积
B.调节了区域水热状况
C.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D.缓解了区域人地矛盾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浙江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大部分属于山地、丘陵地貌,农业发展受地形限制,可用耕地少,故采用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青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丰富。青田县发展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主要是受地形限制,此地多为山地、丘陵,并非因土壤贫瘠。青田县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但与本地发展该农业模式关联不大。第5题,雾耕是将农作物根部完全悬挂于高湿度的营养雾中栽培的技术,并未增加实际耕地面积。雾耕种植面积有限,对该区域蒸腾和蒸发影响相对较小,对区域水热状况的调节作用并不大。雾耕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仍属农业种植范畴,并未延长农业产业链。雾耕改善了地域条件对农业的限制,增大了农产品的产量,可大大满足该区域对蔬菜的需求,能够缓解区域人地矛盾。
(2022山东泰安二模)某高校在天山东部调查分析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采样发现:在林地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的树木径向(直径)生长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与气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而在高海拔则呈显著正相关。据此完成6~8题。
6.林地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与气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热量
7.气候变暖对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影响是( )
A.高海拔年轮更稀疏
B.中、低海拔长势趋好
C.低海拔年轮更稀疏
D.中、高海拔长势趋缓
8.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之下,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分布的变化可能是( )
A.上限和下限均下降
B.上限不变,下限上升
C.上限和下限均上升
D.上限上升,下限下降
答案 6.B 7.A 8.C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提示,林地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随气温升高,生长受到限制,最有可能是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剧,影响落叶松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气温升高对光照和坡度影响不大。气温升高,热量条件会变好,不会成为制约因素。第7题,林地中、低海拔地区随气温升高,水分条件变差,落叶松生长速度减慢,长势会趋缓,年轮会更加密集;据材料可知,高海拔地区落叶松生长与气温呈正相关,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落叶松长势(径向生长)会趋好,年轮会更稀疏。第8题,根据材料和第6题分析可知,影响林地中、低海拔地区落叶松生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气候持续变暖,会使林地低海拔地区蒸发加剧,原下限处水分条件变差,落叶松无法继续生长,导致下限上升。同时,气候持续变暖使高海拔地区落叶松长势趋好,是因为这里水分较为充足,且热量条件改善,落叶松的上限会上升。
(2023届黑龙江鹤岗高三检测)闪电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在强对流时水汽相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青海省夏季因起伏较大的地表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局部强对流天气频发。下图示意青海省闪电频次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青海省西部地区闪电频次低,主要是因为( )
A.昼夜温差小
B.升温较慢
C.气压较低
D.水汽不足
10.青海省闪电频次高值区的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局地的( )
A.河流分布
B.地形地势
C.植被分布
D.气候类型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闪电是在强对流时水汽相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形成需要水汽,而青海省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周围有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降水较少,水汽不足,最终导致该地区闪电频次低。西部地区更干燥,晴天更多,昼夜温差更大;西部地区地表更干燥,升温更快;气压高低与海拔、气温等有关,不能推测西部地区气压较低,且气压较低,上升气流明显,容易形成闪电。第10题,根据材料“青海省夏季因起伏较大的地表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局部强对流天气频发”可知,地表的起伏是影响闪电频次的重要因素。
11.(2022山东济宁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脐橙喜温喜湿忌寒,营养价值高。秭归县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湖北冬暖中心”的特点,脐橙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依托优势自然条件并经过人们的努力,秭归形成了“四季有鲜橙”的生产格局,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
(1)分析秭归成为“湖北冬暖中心”的原因。
(2)简述秭归“四季有鲜橙”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秭归进一步扩大脐橙种植规模所面临的困境。
答案 (1)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地形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寒潮)影响小;位于三峡河谷地带,受库区水体调节作用,冬季气温偏高。
(2)种植历史悠久;农业技术成熟,选育出适合不同季节上市的众多品种;市场对鲜橙的需求量大。
(3)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易造成水土流失;新种植区多位于高海拔区域,脐橙成熟期较晚,易发生冻害,品质差,产量低;山路盘旋起伏,弯多路急,运输不便;当地劳动力不足。
解析 第(1)题,秭归成为“湖北冬暖中心”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地形地势、地面性质等方面分析。图中显示,秭归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冬季较温暖;位于长江三峡河谷,北部有重重山岭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且冷气流越过山岭后下沉增温,使得当地冬季比较温暖;秭归临近三峡库区,三峡水库的水体冬季比较温暖,对沿岸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导致冬季气温偏高。第(2)题,秭归“四季有鲜橙”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经验、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强调,秭归县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湖北冬暖中心”的特点,脐橙种植历史悠久。因此可推断秭归脐橙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随着科技的投入、良种的培育,脐橙品种增多,不同季节均可新鲜上市;且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鲜橙的需求量较大。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归纳,秭归进一步扩大脐橙种植规模,可能面临以下问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密集可推测该地地处山区,地形崎岖,地势坡度大,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扩大脐橙种植规模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丧失;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还可以看出,脐橙种植区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易发生低温冻害,影响品质,降低产量;由秭归地处山区可推测该区域地势崎岖,地形复杂,道路稀疏狭窄,交通运输难度较大;山区人烟稀少,人口较分散,种植脐橙可能会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2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2湘教版,共7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3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3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京西煤矿依次关停的主要原因是,依据规划,矿区将,下列属于城市“转型后遗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3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3湘教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