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通过理想实验推理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 C. 爱因斯坦 D. 帕斯卡
2. 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核桃钳
C. 天平 D. 镊子
3. 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
A. 推小车没有推动
B. 球离开运动员后在空中飞行
C. 搬起箱子过程
D. 提滑板在水平路面走
4.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乳牛自动喂水
B. 注射器
C. 抽水机
D. 喷雾器
5. 一辆重40000N的载重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4800N,则它受到的牵引力( )
A. 等于40000N B. 等于4800N C. 小于4800N D. 大于4800N
6.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身体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C. 用力推箱子没有推动,说明用的力小于箱子的惯性
D. 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7. 春游时,小明和小红决定爬山比赛,他们同时出发,结果又同时到达山顶。想判断谁的功率大,还需知道的物理量是( )
A. 山的高度 B. 二人的体重 C. 爬山的时间 D. 二人身高
8.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使用滑轮组匀速向楼上运送石料,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措施是( )
A. 换用更大更重的动滑轮
B. 滑轮转轴处加润滑油
C. 增大匀速拉动的速度
D. 减小单次运送石料的重量
9. 装有液体的U形管两端暴露在空气中,如图所示,下列选项合理的( )
A. B.
C. D.
10. 小华背着5kg的书包从1楼走到2楼的家里,他对书包做的功接近于( )
A. 150J B. 600J C. 20J D. 60J
11. 小杰同学在“海底世界”游玩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受到的水的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12. 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在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丙、丁两球受到的浮力不一样大
C. 甲球的密度比水小
D. 丁球沉入水底,所受浮力最小
13.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l、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 若m17G×2L,杠杆不能平衡,杠杆左端下沉,则杠杆逆时针转动;
(3)由图可知,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拉力的力臂会变小,而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没变,由杠杆原理可知,拉力即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4)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2l2=F1l1=0.1m×3N=0.3N⋅m;
故若当F1=6N时,l1=F2l2F1=0.3N⋅m6N=0.05m。
故答案为:(1)右;便于测量力臂大小;(2)6;逆时针;(3)变大;(4)0.05。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测量力臂;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在B点挂钩码的数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平衡;
(3)由图可知,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拉力的力臂会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结论;
(4)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图中提供数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求得。
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实验,考查了杠杆的调平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利用平衡条件公式时,要注意分析力和对应的力臂。
27.【答案】0.868.280.6费力 高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①实验的总功为:
W总1=F1s1=1.6N×0.50m=0.8J;
第②③次实验中机械效率为:
η2=W有2W总2=0.75J1.1J×100%≈68.2%;
η3=W有3W总3=1.25J1.55J×100%≈80.6%;
(2)由表中数据可知,斜面越陡,越费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故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高。
故答案为:(1)0.8;68.2;80.6;(2)费力;(3)高。
(1)根据W总=Fs算出第①实验的总功;由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可求得第②③次实验中机械效率;
(2)(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提升物体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研究机械效率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28.【答案】球陷入沙中的深度 A 质量 动能 甲
【解析】解:(1)小球释放前的重力势能越大,小球的能量就越多,做功本领越强,则小球陷入沙中越深;
图中铁球A陷入沙中的深度最大,说明铁球A的重力势能最大;
(2)比较A、C两球可知,两球所处的高度相同,A是铁球,C是塑料球,铁球A的质量大,A球陷入沙的深度大,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处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3)球在空中下落时,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
(4)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小球陷入沙中的深浅来判断影响小球的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因重力势能的大小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采用的是转换法,橡皮泥形变不能恢复,便于前后进行比较,而海绵会部分恢复原状不能保持最大形变,故更合适的是甲的方法。
故答案为:(1)球陷入沙中的深度;A;(2)质量;(3)动能;(4)甲。
(1)本实验中把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小球陷进沙坑的深度来比较各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
(2)比较A、C两球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根据小球陷进沙坑的深度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结论;
(3)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可判断球的能量转化情况。
(4)掌握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橡皮泥形变不能恢复,便于前后进行比较,而海绵会部分恢复原状不能保持最大形变。
该题考查了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
29.【答案】漂浮 用刻度尺测出杯底到桶内水面高度h4 ρ石=h4-h1h3-h2ρ水
【解析】解:将装有适量水的长杯子放入桶内的水中,使杯子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可知,知道杯底到桶中水面的高度记为h1,杯底到杯内水面高度记为h2;
把小石头投入杯内水中,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小石头的重力等于杯子浮力的增加量;
由G=ΔF浮=ρ水gΔV排=ρ水gS(h4-h1)可知,需要测出杯底到桶中水面的高度h4,
由V=S(h3-h2)可知,利用排水法测小石头体积时需要测出杯底到杯内水面高度h3,
由G=mg可得,小石头的质量m=ρ水gS(h4-h1),
则小石头的密度:ρ石=mV=ρ水S(h4-h1)S(h3-h2)=h4-h1h3-h2ρ水。
故答案为:(1)漂浮;(4)用刻度尺测出杯底到桶内水面高度h4;(5)ρ石=h4-h1h3-h2ρ水。
要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利用排水法,可测出石块的排水体积。根据漂浮的条件,可以间接求出石块的质量,用密度公式可最终求出石块的密度。
对本实验的分析依然要从实验的原理入手,重点把握质量与体积的求出过程,值得我们借鉴。
30.【答案】解:(1)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103kg/m3×10N/kg×2×104m=2×108Pa;
(2)
“海斗号”全部浸没在海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V=60m3,
“海斗号”所受的浮力:F浮=ρ海水gV排=1×103kg/m3×10N/kg×60m3=6×105N。
答:(1)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1×108Pa;
(2)“海斗号”所受海水浮力的大小为6×105N。
【解析】(1)根据p=ρgh求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
(2)根据F浮=ρ液gV排得出“海斗号”所受的浮力。
本题考查压强浮力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31.【答案】解:(1)对物体所做有用功:
W有用=Gh=600N×10m=6000J,
(2)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由段:n=3,s=3h=3×10m=30m,
拉力做功:
W总=Fs=250N×30m=75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100%=6000J7500J=80%。
答:(1)对物体所做有用功为6000J;
(2)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解析】(1)知道物重和被提升的高度,利用W有用=Gh求有用功;
(2)不计绳重和摩擦,求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W总=Fs求拉力做功,再利用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本题关键是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
32.【答案】解:(1)小车受到的重力G=mg=1.5×103kg×10N/kg=1.5×104N;
(2)由题可知发动机的功率不变,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工作的时间t=15s+25s=40s,
则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W=Pt=60×103W×40s=2.4×106J;
(3)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0.2G=0.2×1.5×104N=3000N,
汽车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汽车的牵引力F=f=3000N,
汽车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由P=Wt=Fst=Fv可得,最大速度v=PF=60×103W3000N=20m/s。
答:(1)小车受到的重力为1.5×104N;
(2)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2.4×106J;
(3)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0m/s。
【解析】(1)根据G=mg计算小车受到的重力;
(2)由题可知发动机的功率不变,根据题意计算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工作的时间,根据W=Pt计算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
(3)根据题意计算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汽车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判断牵引力,汽车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根据P=Wt=Fst=Fv计算最大速度。
本题考查了重力和功的计算、二力平衡知识的应用、功率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立志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