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暑假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6023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暑假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6023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暑假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6023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
展开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暑假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出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C.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D.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2.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为此,他们大力推行的政策是( )
A.改进生产工具 B.发展贸易 C.垦荒政策 D.实施保甲法
3.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但到了清朝时期,湖南、湖北粮食产量迅速提高,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推动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高产作物推广种植 C.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4.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是在
A.顺治末年
B.康熙末年
C.雍正末年
D.乾隆末年
5.针对明末大动荡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清初的统治者采取的“国之大计”是( )
A.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B.加强思想控制
C.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D.改革科举制度
6.下表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1766年)
7414495
A.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
C.占城稻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铁农具开始使用
7.下面示意图反映出( )
A.农产品增多丰富商业活动 B.铁农具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C.大兴水利有助于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发展
8.下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杨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盛世滋生图》(局部),此画作描绘的城市在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地段“地值千金”。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武汉 D.苏州
9.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一些人放弃传统礼教开始追求财富,“人人不耻逐末,为之者众”,商人队伍大大增加,形成了许多地域性的商帮。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的思想开始被接受 B.封建道德礼教存在许多弊病
C.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破坏
10.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 )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C.人地矛盾突出 D.海外贸易的兴盛
二、填空题
11.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请根据所学史实查缺补漏。
明朝丝织业中心是 ,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明长城东起 ,西到 ,总长万余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明朝因为经济繁荣,国力 ,1405—1433年明成祖派 率领船队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
12. 、康熙、雍正、 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3.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明朝 ②元朝 ③清朝 ④宋朝 ⑤隋朝
①一( ) ②一( ) ③一( ) ④一( ) ⑤一( )
14.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 。
15.清朝前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
三、判断题
16.明清时期,徽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有利于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17.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18.清朝初年,湖南、湖北等地人口大量西迁入四川等地,史称“湖广填四川”。
19.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20.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里面存在着雇佣关系。( )
四、综合题
21.中国外交源远流长,研究和梳理中国外交史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发扬中国古代外交的优良传统,继承先人的外交智慧,实现中国外交事业的与时俱进,无疑具有很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请列举材料一中唐代为促进“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做出贡献的两位高僧。任选一位概括其贡献。
(2)请写出材料二中明代远洋航行图的名称,并写出这次远洋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
(3)材料三中“宁可求全关不开”体现的是清政府的什么做法?这种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至清朝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趋势。
22.农为邦本
某历史研究小组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历史书籍,搜集到以下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研究。
①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民众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②唐玄宗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多次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水利工程。
③至贞观八、九年,颇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以上材料与唐朝农业的发展相关。请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写在与结论相符的横线处。(注: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A.唐朝皇帝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______
B.唐太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______
C.唐玄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______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其原产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得名。“(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北宋初年首先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加以推广。——摘编自《文物宋元史》
秧马
宋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拔秧工具,此工具可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2)依据材料概括宋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
(3)分别指出材料A和材料B的史料类型。
(4)综合运用材料A和材料B说明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发展带来的利弊。
23.中国封建时期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史料2:南宋持罗盘陶俑
在南宋政府每年近一亿贯的财政收入中,来自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的收入最高贡献了340万贯,大的占3.4%。年进出口总额接近3800万贯。——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材料二:中国在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法]谢和耐著,耿异译《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如果将康、雍、乾时期纵向与汉唐时期相比,无论是人民的精神风貌,还是统治者的气度胸襟均相差甚远,难以并称“盛世”;如果与同时代欧洲社会比较,无论在科学成果上还是社会发展上,康、雍、乾三朝都已逐渐被西方列强抛在后面,也难以自称“盛世”。
——摘编自李娜《“康乾盛世”再思考学术研讨会综述》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类型是什么,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
(2)阅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3)史学界关于“康雍乾盛世”的说法存在不同的意见,请任选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表达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C
6.A
7.D
8.D
9.A
10.A
11. 苏州。 景德镇, 鸭绿江。 嘉峪关。 雄厚。 郑和。 七。 非洲。 红海。
12. 顺治 乾隆 垦荒
13. D C E B A
14. 商业网 徽商
15.手工业工场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1)玄奘和鉴真;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2)郑和下西洋;其航行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趋势:由对外开放逐步变成闭关锁国。
22.(1)A.唐朝皇帝为农业生产提供政策支持:①②。B.唐太宗时期农业得到了恢复:③。C.唐玄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④。
(2)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或改进。
(3)材料A:实物(或文物)史料;材料B:数据(图表)史料。
(4)发展:政府鼓励垦荒造成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利: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农业产量增加,可养活更多的人口,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弊:垦荒过度使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
23.(1)史料1、2是实物史料;史料3是文献资料。经济状况:宋朝海外贸易繁荣。
(2)耕地面积增加;高产农作物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工商业市镇涌现;商帮进一步发展等。
(3)示例一:
观点:康、雍、乾时期可称之为盛世。
阐述:康、雍、乾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发达;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这一时期,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因此,康、雍、乾时期可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盛世。
示例二:
观点:康、雍、乾时期难以称之为盛世。
阐述:康、雍、乾时期,在政治上,清朝统治者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康雍乾时期难以称之为盛世。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3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