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展开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歙州城一半以上,人称“祝半城”。朱熹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丰厚。这表明南宋时期
A.商业繁荣促进文化的发展 B.工商业市镇的新发展
C.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D.印刷技术的日臻成熟
2.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3.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4.下列关于东京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城中居民已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商业繁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③是两宋的都城,人口超过百万④《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其繁华景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B.提出了“天人合一”学说
C.批判了道学家的虚伪 D.提出了“三纲五常”道德标准
6.隋唐五代陶瓷的艺术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装饰设计上,宋代陶瓷不再拘泥于外形与装饰上的新奇和奢华富丽,而是以功能为主,辅以朴素典雅的设计。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集权逐渐加强 B.主流价值观念影响
C.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D.制瓷工艺不断进步
7.分析北宋结构变化表,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王安石变法后农业税有所下降
B.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不再实施
D.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手工业的活跃
8.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B.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C.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D.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9.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③增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造成官僚队伍的膨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朱熹认为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C.“天理”和“人欲”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规律
11.下列词句,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①休养生息②杯酒释兵权③犯颜直谏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⑤④②
12.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A.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 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C.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 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13.宋神宗时期,按照《唐六典》记载重新恢复唐朝三省六部的职官体系,使机构、官员名副其实,皆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这一做法
A.解决了北宋冗官问题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14.观察如图,在当时盖有此印章的官方文书,最有可能送达下列哪一地区
元宣政院印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东北
15.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16.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要求“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但收效甚微;神宗时收取“侵街钱”,一时民怨沸腾,但随后又出现了“侵河钱”“侵街房廊钱”等。这说明北宋
A.朝廷以自身政治经济利益为考量 B.政府注重对商业税收的征取
C.坊、市界限打破推动商业的繁荣 D.积贫积弱无力解决城市问题
17.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提高了转运使的权力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8.北宋京西北路滑州白马县,立有一块重修古庙的布施碑,其上记载:“……口饼行黄立,磨行人潘贵,绳行王立从,食行邓顺,磨行人曹庆……同已了毕,谨书姓名上石。”材料反映北宋时期
A.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B.官员盘剥工商业者的现象严重
C.出现手工工场
D.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业的管理
二、材料分析题
19.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印刷广告创造了条件,印刷品广告开始出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时期济南制造细针的刘家针铺的一块广告铜版,铜版半尺见方,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字样,中间是月宫白兔捣药图案,右边有“认门前白”、左边有“兔儿为记”8个字,下面还有说商品质量和购买办法的7列28字,这是我国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保留下来的广告铜版。
——摘编自吴凯《北宋时期汴梁的商业广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解读宋代进士人数与各地印书种数之间的关系,概括印刷术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北宋出现商业广告的条件。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1.A2.C3.A4.B5.A6.B7.B8.A9.C10.A11.B12.A13.B14.B15.C16.A17.D18.A
19.(1)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原因: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
制度:刺史制度。
(2)说明:元朝除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或者答“腹里”和“宣政院辖地”;答宣政院不给分,每点,
优点: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理解:从秦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外在形式变化,但根本性质不变。
20.(1)原因: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
(2)关系: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作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有利于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3)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发展的需要;传媒条件的推动。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