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盘虬(qiú) 灼灼(zhuó) 忍俊不禁(jìn)
B. 累赘(léi) 舷窗(xuán) 千钧重负 (jūn)
C. 妥帖(tiē) 草率(shuài) 怏怏不乐(yàng)
D. 猥琐(suǒ) 分享(xiáng) 颠沛流离(pèi)
2.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躬行 渡假 凛冽 B. 拆损 卸却 耀武扬威
C. 步履 幽寂 陪礼 D. 拯救 撵走 付之一笑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 你的直率,但必须指出你的错误。
(2)这石破天惊的举动 让在场的人震惊。
(3)她的心 不在想着回到河北老家。
A. 钦佩 确凿 每时每刻 B. 钦佩 确实 无时无刻
C. 敬佩 确实 每时每刻 D. 敬佩 确凿 无时无刻
4.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都是唐代诗人。
B. 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著有《三大师》。
C. 《繁星•春水》中的诗均无独立标题。
D. 阿廖沙的外祖父年轻时曾经做过纤夫。
5.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 ,阴阳割昏晓。
(1) 莫笑农家腊酒浑, ______ 。
(2)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 。
(4) ______ ,花之隐逸者也。
(3) 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 。
6.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牧童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①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②用尽不如君。注释:①陇:通“垄”,田垄。②机关:心机。
A. 《泊秦淮》首句描写了月色朦胧的夜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B. 《牧童诗》的前两句构成了一幅清新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图。
C. 《泊秦淮》后两句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商女的强烈愤慨。
D. 《牧童诗》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不贪图名利的情怀。
7.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
【乙】
南昌某,父为国子①助教,随任在京。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 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时汤公②巡抚江苏③;十谒④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⑤矣。”问所劫⑥何事,曰:“贪。”某自念;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 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选自《谐铎》(有删改)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著名清官。③巡抚江苏:即担任江苏巡抚。④谒:拜见。⑤弹章:弹劾的奏章。⑥劫:疑为作者笔误,似应为“劾”字。
(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适堕一钱于地(恰好)
B.冷笑而去(离开)
C.急欲而陈(陈列)
D.巡捕入禀(禀告)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某暗以足践之。
②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汤公。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误
(4) 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乙文中的汤公弹劾某的原因是认为某具有 ______ 的本性。甲文中作者写莲花特点的句子中,最适合用来形容汤公的一句是 ______ 。
8.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示爱
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②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③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还有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④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工作繁忙,有了母亲的帮忙,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⑤一日,我上午上了四节课。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 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⑥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⑦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心里有点别别扭扭的,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我开始佩服女儿了, ,而我却这般费力!
⑧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高考还紧张。
⑨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1)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 ______ 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 ______ 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 ______ 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 ______ 的。
(2) 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不厌其烦”的表达效果。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
(4) 依据上下文内容,在选文第⑦段横线处补写恰当句子。
(5)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6) 选文第⑨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9. 请以“起跑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 5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忍俊不禁”的“禁”应读作“jīn”;
B.有误,“舷窗”的“舷”应读作“xián”;
C.正确;
D.有误,“分享”的“享”应读作“xiǎng”。
故选:C。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D
【解析】A.有误,“渡假”的“渡”应写作“度”;
B.有误,“拆损”的“拆”应写作“折”;
C.有误,“陪礼”的“陪”应写作“赔”;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B
【解析】(1)“钦佩”的意思是敬仰佩服;“敬佩”的意思是尊敬、佩服。“钦佩”比“敬佩”程度更深,意思更进一步,所以本句用“钦佩”。
(2)“确实”是实实在在,不虚假的意思;“确凿”是切合实际,明确有据的意思,本句是指在场的人受到震惊,所以用“确实”。
(3)“每时每刻”表示每分钟每一刻;“无时无刻”是时时刻刻、随时,常与否定词连用,所以用“无时无刻”。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答案】A
【解析】A.有误,王安石是北宋人;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答案】【小题1】造化钟神秀
【小题2】丰年留客足鸡豚,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3】予谓菊
【解析】(1)造化钟神秀
(2)丰年留客足鸡豚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予谓菊
(5)无案牍之劳形(重点字:牍)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愤慨。
故选:C。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牧童诗》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7.【答案】【小题1】C
【小题2】贪
【小题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BD.正确。
C.有误,陈,辩解。
故选:C。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点词:践,踩。句意:这个人偷偷用脚踩上。
②重点词:始,才;悟,明白。句意: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潜庵汤大人,于是非常惭愧辞官走了。
(3)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这个人想自己还没有上任,哪来的赃款呢?一定有误会。故可断为: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误。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乙文中结合“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句可知,汤公弹劾某的原因是认为某具有贪的本性。根据“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等语句,从汤公善于以小见大来观察、分析人性,拒绝有贪心的人做官,表现了汤公善于以小事观察人,仔细观察南昌某在书肆贪钱的全过程;清正、刚直,憎恶贪官,拒绝有贪心的南昌某做官。由此可知甲文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句适合形容汤公。
答案:
(1)C
(2)①这个人偷偷用脚踩上。
②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潜庵汤大人,于是非常惭愧辞官走了。
(3)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误。
(4)贪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乙:
南昌有个人,他的父亲为国子监助教,他跟随父亲生活在京城。偶然一次经过延寿寺街,看到书店中有一个少年正在数着钱买《吕氏春秋》,正好有一个铜钱落在地上。这个人偷偷用脚踩上,等到少年离去然后弯腰去拾起来。旁边坐着一个老翁,注视他了很长时间,忽然起来问这个人的姓名,然后冷笑而去。
后来这个人以上舍生的身份进入誊录馆,通过面试任命,得到江苏常熟县尉的官职。于是整装去上任,拿着名帖拜见上级。当时汤潜庵先生,是江苏的巡抚,这个人十次求见都没成。巡捕传来汤大人的话说,这个人不必去上任了,因为汤大人已经上奏弹劾他了。这个人问弹劾他什么事?回答说:“贪污。”这个人想自己还没有上任,哪来的赃款呢?一定有误会。急忙要面见辩解。巡捕进府禀报,又传汤大人的话说:“你不记得当年书店中的事了?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如今侥幸去做地方官,能不搜刮索贿,做一个戴纱帽的劫匪吗?马上解任走吧,别使一县的百姓都痛哭!”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潜庵汤大人,于是非常惭愧辞官走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8.【答案】【小题1】害羞
【小题2】别扭
【小题3】着急
【小题4】紧张
【小题5】
【小题6】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阅读全文可知,①结合第⑨段开头“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可得:害羞。②结合第⑩⑩段“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可得:别扭。③结合第⑫段“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可得:着急。④结合第⑬段“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可得:紧张。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不然其烦”的本义是不嫌麻烦。文中指女儿总是不嫌麻烦给“我”打气,夸赞“我”,为下文“我”反思自己,向母亲表达谢意做了很好的铺垫。
(3)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作用。解答此题,要仔细辨析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分析其作用。“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是反问句,加强肯定语气,意思是“我的母亲也想听她女儿的感谢”,表现出女儿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写,与后文“我”几次三番才鼓起勇气向母亲“示爱”自然衔接。
(4)本题考查情景补写。结合①段“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②段“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③段“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还有一些示爱的文字”可知,女儿总是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心里有点别别扭扭的,害羞地说不出口。所以可以补写为: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
(5)本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理解。根据文本内容女儿向“我”表达爱意,到“我”对“母亲”表达爱意分析,“示爱”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并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小说内容女儿向“我”表达爱意,到“我”对“母亲”表达爱意分析,文中的“示爱”并非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男女之间表达爱意,这与文章内容形成了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分析,这是“示爱”的积极效果,写出了亲人之间“示爱”具有“疗伤”的作用,“示爱”重在对所爱的人(亲人)进行爱的表达,揭示了本文的主题:对自己付出良多的亲人不仅要从行动上爱他们,还应该把这种爱用语言传递给对方。
(6)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分析。可从主题上、结构和内容上思考。内容上,从“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一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知,由于“我”向母亲表达了爱,母亲大受鼓舞,心情大好。这是故事的结果,是“我”向她示爱后的效果,母亲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变化,从侧面表面出“我”示爱的行为的很有效果;主题上,这一内容正好体现文章的情感主题,要我们对待自己的家人,除了有爱的行动,也要有爱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被爱的需要,要勇于示爱,不要因为害羞而不敢言语;结构上,这段内容与标题和文章开头的内容意思表达上差不多,构成呼应,让首尾完整,组成一个整体。
答案:
(1)①害羞②别扭③着急④紧张
(2)写出女儿总是不嫌麻烦给“我”打气,为下文“我”反思自己,向母亲表达谢意做了很好的铺垫。
(3)句子运用反问修辞,语气强烈地写出女儿的做法尽管带给“我”反思,这样与后文需要培养勇气向母亲“示爱”衔接得更好。
(4)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
(5)“示爱”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示爱展开的。“示爱”重在“爱的表达”,是本文的主题,而“母爱”仅指“母亲的爱”。“示爱”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自己付出良多的亲人不仅要从行动上爱他们,还应该把这种爱用语言传递给对方。文中的“示爱”并非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男女之间表达爱意,这与文章内容形成了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示例:①写自己勇敢对母亲说出感谢的效果,给母亲很大的精神抚慰,母亲有了很喜人的变化,属于侧面描写。②揭示文章主旨:对亲人要敢于说出内心的感激和爱,这样会传递温暖,令人快乐幸福。每个人都有被需要的感觉,尤其是亲人之间。与标题呼应,首尾照应。
这篇文章主要讲女儿常常向“我”示爱,让“我”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父亲去世后,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我”想起母亲的帮忙,感觉幸福,想向母亲表达感谢,但却“害羞”,最终勇敢地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幸福感受,母亲也得到了幸福。
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作为文章的线索。
9.【答案】起跑线 寒假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新学期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今天该去学校报到,不知怎的,早上五点多就醒了,想了一些琐事,便模模糊糊地起床了,心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不情愿,但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到了学校,仿佛来到了一个菜市场,十分喧闹,我望着甬路边的花草,它们对我笑了笑,我带着这份自信来到了自己未来的教室,依旧在4楼,依旧在14班,依旧是那些同学,只是英语老师换了,只是到了后一栋楼,只是自己成了“学哥”,新学期的变化太多太多。
班主任早已到了教室,同学们也大多都到了。大家不由地交谈起来,说说自己的暑假经历,聊聊暑假读了哪些书……这些都是大家畅聊的话题。班主任也没有忍心打断我们的这场“座谈会”,只是偷偷地望着我们,仿佛是年迈的父母看见了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般,嘴角微微扬起。
接着,班主任开始讲话。讲的内容比较多,可同学们还是在认真地听着,这样的讲话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但同学们依旧充满好奇心,期待着老师说不一样的话题,这毕竟是我们两个月不曾相见的班主任啊,我们那位可亲可敬的班主任啊!面对他的谆谆教导,我们哪有不服从之理?
过了一会儿,新的英语老师也来到教室和同学们打招呼,1米70的个子、浓墨似的眉毛、高挺的鼻梁、体型中等、年纪四十出头,看上去很有阅历。见到他之后,有些失落。但是听了那位老师的讲话之后,我对他的印象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原来他来自我市最好的学校,还在学校担任教导主任,他教的班的英语平均分是全市第一!我们不由得佩服这位老师,对他的课很憧憬,但还是有一些压力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习惯他的教法,或者能不能考出令他满意的分数。但是,我有信心,只要经过刻苦努力,我相信我一定能行!
新的学期,新的起跑线,新的出发。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至于谁是最后的赢家,现在还不知晓,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地从起跑线跑到终点。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努力拼搏,定能胜利!这真如那首歌曲的说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有耐力的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吧!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起跑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起跑线”,顾名思义,开始的地方或时间。但如果下笔就写人生之初呱呱坠地或者赛场上起跑的地方,很难写出新意和深度,一不小心就弄成千篇一律,令人不忍卒读。如果我们辩证地思考“起跑线”:有起点就有终点,它们的关系如何?生活中万千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出高额学费也要进贵族中学,无非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可结果如何?看来人人希望有一个好的起跑线,但拥有好的起跑线未必赢得好的终点!而起跑线不好的人只要不忘奋斗,时时修正自我,坚定地朝目标努力,终点未必不好,甚至比起跑线好的人还要好!人生的真谛在于奋斗,成功与起跑线无关。
文章以新学期为写作对象,叙写了新学期的种种新的气象,包括新的老师、新的心态等。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读起来富有趣味。文章的结尾处许下了自己对新学期的美好期望,既回扣了题目,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升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