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033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033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感知,细读探究,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把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老舍先生曾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2.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二、初读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2.听读的过程中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圈画出重点词句,并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的特点的。3.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4.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2)交流展示。三、细读探究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2)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进行烘托的?作者是按什么样的协警顺序来写的?(3)文中好些动词、色彩词都用得极好,选取一两个与大家分享。(4)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5)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2.根据前文的分析,再次齐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四、小结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第一、二题。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一、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投影显示)如:(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教师点拨、明确:(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二、对比阅读 1.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明确: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三、领悟感情1.一切景语皆情语。《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请你仔细回忆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五、布置作业: 1.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暖、秀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水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
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天气: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 异地之冬: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学用温晴,仿写片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