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集体备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34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集体备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集体备课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懂文意,总结交流,交流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7猴王出世教材位置人教版五语下册第二单元课时1——1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1.认识“芝、迸”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教学重点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1.认识“芝、迸”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教学过程个人备课栏旁注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学生欣赏)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4.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5.了解《西游记》。6.简介作者:吴承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二)再读,理清层次。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 个人备课栏旁注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一)学习“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1.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1)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2)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语气。2.谈话过渡: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二)学习“发现水帘洞”。(板书:发现水帘洞)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1)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①“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瞑”“蹲”“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什么?②从四“看”,感受到石猴动作什么?2.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石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三)学习“石猴成王”。(板书:石猴成王)1.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语言动作。2.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相机引导学生品悟语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4)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性顽劣、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阔步登场的威风和气派。四、总结交流,交流写法1.出示问题: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了解喝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感受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景阳冈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学习课文3,4自然段,学习课文5,6自然段,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