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4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4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0页。
第四章 水的运动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2020年年末至2021年年初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年末至2022年年初又出现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被称为“双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热点 2021年拉尼娜现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拉尼娜对我国冬季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会减弱,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可能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是可能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势力偏强。此外,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以及“南旱北涝”的反常天气。[试题演练](2022年江苏苏州期末)2021年11月14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了拉尼娜现象回归的消息,2021年年底达到强度峰值,至来年春季减弱。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据此完成第1~2题。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对应的大气热力环流是 ( )2.拉尼娜现象发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洪灾多发 ②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③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部的水温差异增大 ④秘鲁渔场的捕获量可能增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由于南美洲西海岸水温异常降低,南美洲西海岸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下沉运动,近地面暖湿气流沿信风由东向西运动,在亚洲东南部气流呈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环流。故选A项。第2题,拉尼娜现象是由东南信风增强而造成的现象。东南信风增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增强,降温、减湿效果增强,旱灾多发,①错误;澳大利亚东侧东南信风增强,暖流增强,增温、增湿效果显著,降水增加,森林火灾概率减少,②错误;太平洋东侧寒流增强、西侧暖流增强,使得东西水温差异进一步增大,③正确;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其势力受拉尼娜影响增强,上升流显著,渔场增产,④正确。3.(2022年山东枣庄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拉尼娜现象是指海—气相互作用使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出现大范围异常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继上一次拉尼娜现象(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后,2021年冬季形成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形成“双峰型拉尼娜”。材料二 Nino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某区域(5°S~5°N,170°W~120°W)的平均海温距平,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判定拉尼娜事件出现的主要指标。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一般用塔西提岛(17°53′S,148°05′W)和达尔文(12°20′S,130°59′E)两个观测站的海平面气压的差值来表示。材料三 2017年1月—2020年8月Nino3.4与SOI数值统计。(1)据图简析SOI对拉尼娜形成的作用。【答案】当SOI指数为正值且持续较长时间,会使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增多,深层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使该海域水温逐渐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2)说出拉尼娜事件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答案】东岸:旱灾、森林火灾;西岸:暴雨、洪涝。(3)拉尼娜事件会使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2021年冬季较往年偏冷。请结合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说明其推断理由。【答案】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形成更为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与亚洲高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冬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频次增多、强度增大。[知识链接]海冰是海上航船的“克星”。它们会如幽灵般地漂浮在海面上,阻碍船只航行,甚至会引发沉船事故;它们还会将宽广的海面冻结起来,困住船只,甚至将船只挤碎。此外,海冰还会损坏海洋建筑,影响海产养殖业,给沿海地区的人们造成巨大损失。微专题 海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渔业、海产养殖业受损海面形成大面积海冰时,将给渔业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渔港无法正常运转,渔船还会受困甚至被损坏。至于海产养殖业,损失会更严重,因为海冰有可能使滩涂贝类缺氧而死。如果海水长时间低温,相应海域内的养殖贝类就会被冻死。面对海冰灾害,人们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所以,一旦海冰灾情发生,损失将十分巨大。2.港口、航运受阻海冰灾情发生后,会快速冰封港口,使海上航道受阻,海上旅客、货物运输将被迫中断。没有返港的船只会被困在海上。海冰具有强大的膨胀力。当温度降低时,海冰就会膨胀,夹在海冰之间的船舶就有可能被损坏,船上的人员和财产将面临很大威胁。3.破坏海上建筑海冰漂移时能产生推力和撞击力。在潮汐的影响下,它们还能产生一种竖向力。这几种力量混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海冰的破坏作用下,海上油气勘探和生产设施难免会有损伤。1969年,中国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打入海底28米的“海二井”石油平台就是被海上漂浮的流冰推倒的。[试题演练] (2022年湖北部分城市期末联考)海水在自然冻结过程中产生盐、水分离现象,海冰溶化后的盐度降低到3‰~8‰,可以达到国家农田二类灌溉水质标准。我国渤海每年冬季能形成大面积的海冰,为环渤海地区农田灌溉用水提供新的来源。下图为1988—2018年渤海年平均海冰面积和海冰厚度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3题。1.影响渤海海冰面积和厚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盐度 B.潮汐强度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2.与海水淡化相比,海冰淡化的优势是 ( )A.海冰储量大 B.适用范围广 C.海冰可再生 D.脱盐难度小3.环渤海地区运用海冰融水灌溉农田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1.C 2.D 3.A【解析】第1题,海冰面积和厚度出现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影响结冰的因素不稳定。渤海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较少,入海河流的水量有限,径流量变化对海水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海水盐度年际变化较小;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在较小时间尺度下,基本稳定;渤海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空气强度影响较大,由于季风强度不稳定,使不同年份冬季气温波动较大,进而影响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变化;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强,与图中曲线波动变化不符。第2题,从两种方式的原料来看,海水储量和分布范围远大于海冰;海水也具有可再生性;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海冰融水的盐度为3‰~8‰,要达到相同盐度的淡水标准,脱盐难度较小。第3题,环渤海地区春旱严重,需水量大;春季气温回升,海冰可以自然融化,节约人工融冰成本,夏秋季节降水较多,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冬季东北地区农田无农作物,华北地区农作物需水少,且海冰不易融化,故春季为最佳季节。4.(2021年湖南长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长期以来,北冰洋始终是世界上最不容易接近的海洋。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那里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厚厚坚冰正不断减少。北冰洋面积约为1 300万平方千米,将是世界上最后一处未经开发的渔场。按照国际法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的公海捕鱼。如果北极海冰大量减少,这里将迎来捕捞大潮。下图示意北冰洋海冰景观。(1)分析海冰不断减少给北冰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答案】北冰洋海域有丰富的鱼类资源,随着海冰面积减少和气候变暖,北冰洋中心地带会成为大型渔场,鱼类资源的大量捕捞会打破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使海洋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海冰面积减少,北极航线开辟并趋于繁忙,渔业捕捞和航运业会带来环境污染。(2)针对上题出现的危害,请你提出几点防治措施。【答案】国际社会及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限制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制定严格的休渔期;合理规划远洋运输航线;国际社会组织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第四章 水的运动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2020年年末至2021年年初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年末至2022年年初又出现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被称为“双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热点 2021年拉尼娜现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拉尼娜对我国冬季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会减弱,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可能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是可能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势力偏强。此外,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以及“南旱北涝”的反常天气。[试题演练](2022年江苏苏州期末)2021年11月14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了拉尼娜现象回归的消息,2021年年底达到强度峰值,至来年春季减弱。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据此完成第1~2题。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对应的大气热力环流是 ( )2.拉尼娜现象发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洪灾多发 ②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③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部的水温差异增大 ④秘鲁渔场的捕获量可能增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由于南美洲西海岸水温异常降低,南美洲西海岸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下沉运动,近地面暖湿气流沿信风由东向西运动,在亚洲东南部气流呈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环流。故选A项。第2题,拉尼娜现象是由东南信风增强而造成的现象。东南信风增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增强,降温、减湿效果增强,旱灾多发,①错误;澳大利亚东侧东南信风增强,暖流增强,增温、增湿效果显著,降水增加,森林火灾概率减少,②错误;太平洋东侧寒流增强、西侧暖流增强,使得东西水温差异进一步增大,③正确;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其势力受拉尼娜影响增强,上升流显著,渔场增产,④正确。3.(2022年山东枣庄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拉尼娜现象是指海—气相互作用使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出现大范围异常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继上一次拉尼娜现象(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后,2021年冬季形成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形成“双峰型拉尼娜”。材料二 Nino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某区域(5°S~5°N,170°W~120°W)的平均海温距平,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判定拉尼娜事件出现的主要指标。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一般用塔西提岛(17°53′S,148°05′W)和达尔文(12°20′S,130°59′E)两个观测站的海平面气压的差值来表示。材料三 2017年1月—2020年8月Nino3.4与SOI数值统计。(1)据图简析SOI对拉尼娜形成的作用。【答案】当SOI指数为正值且持续较长时间,会使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增多,深层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使该海域水温逐渐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2)说出拉尼娜事件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答案】东岸:旱灾、森林火灾;西岸:暴雨、洪涝。(3)拉尼娜事件会使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2021年冬季较往年偏冷。请结合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说明其推断理由。【答案】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形成更为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与亚洲高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冬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频次增多、强度增大。[知识链接]海冰是海上航船的“克星”。它们会如幽灵般地漂浮在海面上,阻碍船只航行,甚至会引发沉船事故;它们还会将宽广的海面冻结起来,困住船只,甚至将船只挤碎。此外,海冰还会损坏海洋建筑,影响海产养殖业,给沿海地区的人们造成巨大损失。微专题 海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渔业、海产养殖业受损海面形成大面积海冰时,将给渔业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渔港无法正常运转,渔船还会受困甚至被损坏。至于海产养殖业,损失会更严重,因为海冰有可能使滩涂贝类缺氧而死。如果海水长时间低温,相应海域内的养殖贝类就会被冻死。面对海冰灾害,人们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所以,一旦海冰灾情发生,损失将十分巨大。2.港口、航运受阻海冰灾情发生后,会快速冰封港口,使海上航道受阻,海上旅客、货物运输将被迫中断。没有返港的船只会被困在海上。海冰具有强大的膨胀力。当温度降低时,海冰就会膨胀,夹在海冰之间的船舶就有可能被损坏,船上的人员和财产将面临很大威胁。3.破坏海上建筑海冰漂移时能产生推力和撞击力。在潮汐的影响下,它们还能产生一种竖向力。这几种力量混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海冰的破坏作用下,海上油气勘探和生产设施难免会有损伤。1969年,中国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打入海底28米的“海二井”石油平台就是被海上漂浮的流冰推倒的。[试题演练] (2022年湖北部分城市期末联考)海水在自然冻结过程中产生盐、水分离现象,海冰溶化后的盐度降低到3‰~8‰,可以达到国家农田二类灌溉水质标准。我国渤海每年冬季能形成大面积的海冰,为环渤海地区农田灌溉用水提供新的来源。下图为1988—2018年渤海年平均海冰面积和海冰厚度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3题。1.影响渤海海冰面积和厚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盐度 B.潮汐强度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2.与海水淡化相比,海冰淡化的优势是 ( )A.海冰储量大 B.适用范围广 C.海冰可再生 D.脱盐难度小3.环渤海地区运用海冰融水灌溉农田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1.C 2.D 3.A【解析】第1题,海冰面积和厚度出现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影响结冰的因素不稳定。渤海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较少,入海河流的水量有限,径流量变化对海水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海水盐度年际变化较小;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在较小时间尺度下,基本稳定;渤海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空气强度影响较大,由于季风强度不稳定,使不同年份冬季气温波动较大,进而影响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变化;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强,与图中曲线波动变化不符。第2题,从两种方式的原料来看,海水储量和分布范围远大于海冰;海水也具有可再生性;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海冰融水的盐度为3‰~8‰,要达到相同盐度的淡水标准,脱盐难度较小。第3题,环渤海地区春旱严重,需水量大;春季气温回升,海冰可以自然融化,节约人工融冰成本,夏秋季节降水较多,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冬季东北地区农田无农作物,华北地区农作物需水少,且海冰不易融化,故春季为最佳季节。4.(2021年湖南长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长期以来,北冰洋始终是世界上最不容易接近的海洋。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那里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厚厚坚冰正不断减少。北冰洋面积约为1 300万平方千米,将是世界上最后一处未经开发的渔场。按照国际法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的公海捕鱼。如果北极海冰大量减少,这里将迎来捕捞大潮。下图示意北冰洋海冰景观。(1)分析海冰不断减少给北冰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答案】北冰洋海域有丰富的鱼类资源,随着海冰面积减少和气候变暖,北冰洋中心地带会成为大型渔场,鱼类资源的大量捕捞会打破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使海洋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海冰面积减少,北极航线开辟并趋于繁忙,渔业捕捞和航运业会带来环境污染。(2)针对上题出现的危害,请你提出几点防治措施。【答案】国际社会及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限制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制定严格的休渔期;合理规划远洋运输航线;国际社会组织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