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石器时代的社会概况所属领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劳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大量使用陶器(彩陶、黑陶),开始从事原始农业(南方稻、北方粟),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具有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往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新石器时代各地文明相互渗透,逐渐走向了多元一体的道路。2.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所属时期阶段特征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出现,元谋人和北京人为代表,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人工取火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从原始人群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二、从部落到国家三皇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华夏始祖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万邦”时代①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②国家初始:五帝后期,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国家的产生背景禹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统治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在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三皇五帝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时期各氏族部落相互交融、相互认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客观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尧、舜、禹分属不同部族,有关他们之间权力转让的传说,反映了当时部族联盟的出现,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三、商和西周1.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政治国家机构更完善;实行内外服制度文化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青铜文明发达,造型雄奇,纹饰华丽疆域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商朝时期,生产力水平不高,统治者采取内外服制度对地方实行直接和间接的控制是较为适宜的治理方式。2.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体制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商周经济农业土地制度井田制,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手工业 青铜铸造业★★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形成家国同构的独特形态。商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是根本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的兴衰决定着宗法分封制的发展趋势。★★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①政治上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③等级森严: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④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血缘贵族政治的特点,但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地方实行相对分权的贵族政治。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时期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设计,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使用火的意义,早期人类过群居生活的原因,氏族公社,石器时代与社会组织的区别与联系,母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特征,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商和西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