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一次智慧的画图之旅_苏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044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一次智慧的画图之旅_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一次智慧的画图之旅_苏教版,共2页。
一次智慧的"画图"之旅教学反思
"画图"策略,主要是通过画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价值。教学时,多数教师是就面积图教面积图,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画图困难、突兀,连学习的兴致都没有,更别谈对此策略价值的体悟了。如何使"画图"以全新的视角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悟"画图"确是非常好的解题策略呢?为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究竟为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收获知识、能力、活动经验之外,还能收获什么?
1.有心整理"画图"资源--让智慧萌芽
四年级学生在先前的认知活动中,就存有原始的画图意识了,只不过,我们没有做有心人对此进行整理与激发,使之成为学习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预备资源。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少接触实物图、示意图,但很少有教师对"图"进行过梳理;三年级上学期解决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的实际问题时,仅让学生粗浅学画线段图,并未作"策略"教学要求……横观、纵看小学阶段乃至初中、高中课本中关于画图的素材,感觉四年级下学期"画图"策略,内容呈现较单调,学生不是画长方形就是画正方形,容易厌倦,不易触发学生的"画图"意识,不利于"策略"教学。于是,从学情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寻找、定位本课的教学基点,组织本课的教学素材,成了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当我们领着学生梳理一至三年级的"画图"时,学生的思绪随图打开:实物场景图→实物对比图→圆片示意图→线段图。回归学生画图的原点,追溯"画图"知识的历史,精心呈现"画图"历程,画图知识被"串联"、被"并联"、被"融通",智慧的种子在图的进展中萌芽。
2.愉快经历"画图"之旅--让智慧生长
本课例题是画面积图,如果教学开始,就直接进入复杂、苦涩的面积图,学生会感到很懵,无法理解:为什么老师非得要求画图解决问题?我们没有强行要求学生画图,而是领着学生经历了一次非常特别的"画图"之旅。实物图虽美,但数学课不研究色彩,画起来太费时间;圆圈图稍简洁了些,但数量多了也难办;线段图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数量关系。在"图"的三次"升迁"中,学生的所思、所想不断遭遇挫折,最终走向"线段图"。教师一边引领学生整理以往原始、朴素的"画图"经验,一边有意激发学生画"线段图"的欲望。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画图"知识上下贯通,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提升;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学生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生长;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激烈、求知的愉悦。
愉快的"画图"之旅,充分展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凸现了数学本身应该体现的智慧--秩序、简化,也体现了设计的智慧--蒙太奇式的"远景图"渐渐清晰,拉至学生"画图"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吸引学生,从实物图出发,进行整体感知,整体行进。学生对线段图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由此,产生画线段图的需求。有了"画图"的欲望,何愁学生不会画面积图?
3.着力打开"画图"天窗--让智慧超越
有专家认为,课堂对学生来说是进入高速公路的入口;也有专家认为,课堂应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不只是教给学生即时的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线段图是学生"画图"发展的基础,教学时,在着意线段图这一基础坚实的同时,又转向关系图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体现了数→图、图→数的多向性,避免了"画图"学习的单调、呆板。这些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但学生借助"画图"策略可以解决,从中更能体悟"画图"的价值。当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感觉时,教师及时引领学生反思、提升。本课设计,不再纠缠知识、技能的操练,而是着力拓宽学生的"画图"视野;不再纠缠例题的讲解、习题的变式,而是抓住"画图",并把它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觉运用、探索;不再纠结于"画图",而是为学生打开"画图"的天窗,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方法的反思、策略价值的感悟、智慧的超越过程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一次智慧的画图之旅_苏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图案的欣赏和设计_苏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用画图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_苏教版,共2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