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学案(多项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学案(多项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学案(多项版),共33页。
第2课 神经调节
[复习目标] 1.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观念) 2.通过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及分析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学会建立模型。(科学思维) 3.了解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形成远离毒品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 4.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科学探究)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基本方式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项目
功能
脑
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
①组成
②自主神经系统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改编)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躯体的运动如“跑开”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可以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神经细胞)
(2)神经胶质细胞
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神经元的轴突很长的意义是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神经元的树突很多的意义是有利于充分接受信息。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①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②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③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拓展)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反射弧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提示: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易错辨析]
1.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2.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构成。(√)
3.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5.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末梢的辨析
(1)神经纤维: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2)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2.反射弧相关结构被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机理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被破坏,无法向神经中枢传导和传递兴奋
神经中枢被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传出神经传导和传递兴奋
只有感觉
而无效应
传出神经被破坏,无法向效应器传导和传递兴奋
效应器被破坏,无法对内外刺激作出相应应答
3.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细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命题点1 围绕神经调节的结构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思维
1.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解析:选D。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C正确;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错误。
2.(2022·辽宁模拟)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B.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C.3种神经元的轴突可聚集成束,外包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D.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
解析:选D。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由图可知,3种神经元形态不同,但都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错误;图中3种神经元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功能不相同,B错误;神经元的轴突需要先构成神经纤维,之后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最后外面包上一层包膜,才成为一条神经,C错误;图中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神经末梢)分布到全身各处,D正确。
3.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
C.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加快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意识支配
解析:选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根据题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B正确;根据题意,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有抑制作用,其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减慢,C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自主神经系统,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D错误。
命题点2 围绕反射的结构与类型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探究
4.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
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
D.图中表示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解析:选B。图示反射弧的结构中,③②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④①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④受到刺激时,兴奋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使人体产生感觉,A、D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C正确。图中A、D都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轴突相连,可以接收到从神经元传出的信号;而C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细胞体相连,不能接收到从该神经元传出的信号,因为信号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错误。
5.科学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完成迷宫任务后,甲组小鼠得到食物奖励,乙组不会得到奖励,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天数
分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转
错次数
甲组
9
8
7
6
5
4
3
2
1
1
乙组
10
9
10
9
9
8
7
8
6
5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B.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C.甲组小鼠的表现说明其建立了条件反射
D.实验说明乙组小鼠不能建立条件反射
解析:选C。条件反射的建立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A错误;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食物刺激强化,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错误;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甲组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条件反射,C正确;据表中数据可见:乙组小鼠的转错次数逐渐减少,说明乙组小鼠也能建立条件反射,D错误。
考点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的产生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图例:
(2)过程:
(3)形式: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特点:双向传导。
(5)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否需要消耗ATP?为什么?
提示:需要。在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和K+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①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突触的类型:主要有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2)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及原因: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29相关信息,改编)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是什么?
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化学信号的快速传递。
4.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
(2)作用机制
①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③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30思考·讨论)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易错辨析]
1.动作电位的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增大。(×)
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3.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4.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1.解读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提醒:①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
②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1)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Cl-、K+的通透性,Cl-进细胞或K+出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Cl-内流有关)。
(2)结果
使膜内外的静息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
3.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命题点1 围绕兴奋的产生原理考查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
1.(2022·浙江6月选考)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解析:选A。根据图示可知,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两者均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2.(2022·北京西城区二模)一氧化氮(NO)可参与神经调节(如图)。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Na+和Ca2+内流。突触后神经元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合成,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Glu持续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
B.Ca2+浓度升高可激活NOS的活性
C.NO和Glu以相同的方式运出细胞
D.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解析:选C。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Ca2+浓度升高可激活NOS的活性,促进NO释放,B正确;NO是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结合图示可知,Glu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Glu释放可以引起NO释放,NO释放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使其释放Glu,因此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
命题点2 围绕疾病的产生原因、兴奋剂和毒品的危害考查社会责任
3.(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解析:选B。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与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由题意可知,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4.(2022·惠州模拟)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使人产生较长时间兴奋与愉悦感
B.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
C.神经递质先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解析:选C。该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回收,从而使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含量增加,而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故人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兴奋,A正确;神经递质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或通过转运蛋白收回突触小体,B正确;图中并没有体现出神经递质先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再与受体蛋白结合,C错误;长期吸毒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因此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不断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D正确。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
(2)躯体运动中枢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①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②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成正比。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区域,是否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人的头面部控制区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对应的。
(3)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①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②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2)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3)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何差别?
提示:差别在于成人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控制排尿反射。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①语言功能
②学习和记忆功能
③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易错辨析]
1.大脑对脊髓的调控都要经过脑干来完成。(×)
2.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神经中枢都不在大脑。(×)
3.交感神经参与排尿反射,使膀胱收缩排尿。(×)
4.学习和记忆过程可能涉及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5.人的情绪波动要完全靠自己适应和调节恢复稳定。(×)
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分析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伤,其他部位正常
命题点1 围绕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查生命观念
1.(2022·保定模拟)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D。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受脊髓和大脑皮层的调节,A错误;若P处受损,则排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因为脊髓中存在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故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膀胱仍然能排出尿液,B错误;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最终将尿液排尽,故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命题点2 围绕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探究
2.(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解析:选A。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依赖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3.同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上述过程进行时,直接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④⑤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D。同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故译员主要负责翻译及听讲,因此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D正确。
4.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经研究,人的记忆分________________、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与_______________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一般情况下,小鼠的神经元在出生后便不再分裂,但其大脑海马体中的神经干细胞即使在出生后也能分裂产生新的神经元,这可能与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有关。现已研究证明,某些神经递质可以促进海马体中神经元的增殖,若令小鼠在转轮上运动,海马体中神经元的增殖也会加快。为了探究运动导致神经元再生的原因,对4组小鼠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并统计了每组小鼠正在分裂中的神经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每只小鼠正在分裂中的神经元数目(平均值)
Ⅰ
不施加任何药物,在配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720
Ⅱ
不施加任何药物,在没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298
Ⅲ
178
Ⅳ
施加神经递质功能抑制剂,在没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172
①请列举出两种神经递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Ⅲ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①神经递质是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常见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②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第Ⅲ组的实验处理应该是施加神经递质功能抑制剂,并在配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③Ⅱ与Ⅳ说明神经递质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增殖;Ⅰ与Ⅱ对照说明运动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促进海马体中神经元的增殖。
答案:(1)感觉性记忆 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 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 (2)①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 ②施加神经递质功能抑制剂,并在配有转轮的环境下饲养 ③运动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促进海马体中神经元的增殖
[真题演练]
1.(2021·湖北卷)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 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K+浓度为4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B.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表达学案(多项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酶与ATP学案(多项版),共26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学案(多项版),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