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学案(多项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多项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多项版),共22页。
第1课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目标] 1.通过阐明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生命观念) 2.通过构建体液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培养模型构建能力。(科学思维) 3.举例说出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社会责任) 4.明确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提高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的能力。(科学探究)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与内环境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
②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③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1 P5正文,拓展)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请据此判断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因为NaCl在水中会电离为Na+和Cl-,而蔗糖不会电离,1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多于1 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1 mol/L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1 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3.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易错辨析]
1.人体内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内液体都属于体液。(√)
2.人体内细胞外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
3.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5.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2.理清体液各部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图1 图2
(1)识别图1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识别图2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
①分析:
单箭头
双箭头
②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
命题点1 围绕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1.(2022·广东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解析:选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2.(2022·滨州模拟)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解析:选A。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的一部分,故组织间隙属于内环境,A正确;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肠道属于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泪液不属于体液,属于外分泌液,D错误。
[归纳总结] 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命题点2 围绕内环境理化性质考查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
3.(2022·浙江金华一模)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如图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b为血浆,则c为淋巴液
B.肌肉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药物在a、b、c中都可出现
C.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水肿时可采用肌肉注射
D.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
解析:选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液,所以若b为血浆,则c为淋巴液,A正确;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可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液,故一段时间后在a、b、c中都可出现药物,B正确;水肿是组织液增加,一般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造成的,人血白蛋白是大分子,故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水肿时需要静脉点滴,以增大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液中的水渗透进入血浆的量增加,C错误;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等渗,故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D正确。
4.(2022·辽宁模考)血液中CO2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
C.脑脊液、血红蛋白及血浆中的CO2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
解析:选D。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产生CO2,A错误;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乳酸,血浆pH会在缓冲物质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D正确。
[归纳总结] 归纳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教材深挖]
(教材P10旁栏思考)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何关系?你知道如何治疗尿毒症吗?
提示:尿毒症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出现障碍,体内代谢废物积累。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3.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比较以上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肝匀浆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易错辨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3.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4.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
1.归纳总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输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2.归纳概括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命题点1 围绕内环境稳态关注人体健康
1.(2022·湖北黄冈模拟)“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H2PO等离子有关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D.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解析:选C。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H2CO3、HPO/H2PO等离子有关,B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D正确。
2.(2022·吉林松原市月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析:选B。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进行检查时,化验单中各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B正确;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不是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导致肝水肿,C错误;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非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命题点2 围绕血浆pH调节的原理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22·徐州模拟)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错误;由图2可知,分别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比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小,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4.(2022·十堰期末)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能维持在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人体血浆pH的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
B.CO2可参与体液调节,当血浆中CO2浓度过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改变呼吸频率
C.当饮食中摄入的有机酸或代谢产生的乳酸较多时,人体血浆pH会明显低于正常值
D.饮食中摄入的Na2CO3过多时,人体会通过泌尿系统直接以尿液的形式将其排出
解析:选B。人体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CO2,A错误;CO2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刺激相关感受器,使人体呼吸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当饮食中摄入的有机酸或代谢产生的乳酸较多时,人体血浆pH经过调节,不会明显低于正常值,C错误;饮食中摄入的Na2CO3过多时,人体中会形成NaHCO3,NaHCO3以Na+和HCO的形式进入尿液中,通过泌尿系统排出,D错误。
[归纳总结] 归纳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真题演练]
1.(经典高考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解析:选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A、B、C正确;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2.(2021·海南卷)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解析:选A。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A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B正确;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可参与体液免疫,因此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C正确;根据题干“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可知,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D正确。
3.(2020·海南卷)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解析:选C。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A正确;各器官、系统协调合作使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指标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B正确;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错误;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温度变化,D正确。
[长句特训]
(2022·山东高三期末)O2是人和多数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适度低氧下细胞可正常存活,严重低氧可导致细胞死亡。当氧含量低时,线粒体会产生并积累活性氧从而损伤大分子物质和线粒体。科研人员用常氧(20%O2)、适度低氧(10%O2)和严重低氧(0.3%O2)分别处理大鼠肿瘤细胞,24 h后检测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自噬(对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线粒体进行降解的过程)水平,结果如图1所示。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MA处理肿瘤细胞,检测肿瘤细胞的活性氧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图2
设问形式1 判断及原因分析类命题
(1)大鼠组织液中的O2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跨膜运输到肌细胞中,在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O2充足的情况下,大鼠肿瘤细胞也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问形式2 逻辑推理类命题
(2)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____________降解。分析图1和图2可知,适度低氧不会破坏大鼠肿瘤细胞,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低氧会导致大鼠肿瘤细胞死亡,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大鼠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肌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到肌细胞中,在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大鼠肿瘤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血浆pH的稳定,因此其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溶酶体降解。由图1可知,适度低氧(10%O2)时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对值较高,由图2可知,相对对照组来说,适度低氧(10%O2)时,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组的活性氧含量变化不大,因此图1和图2结果比较表明:适度低氧(10%O2)可激活线粒体自噬来清除活性氧,活性氧处于正常水平,不会破坏大鼠肿瘤细胞;图1和图2显示,严重低氧时,线粒体自噬水平有所提高,但活性氧含量较高,活性氧会损伤大分子物质和线粒体,可推测严重低氧下促进了线粒体自噬,但还不足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在细胞中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答案:(1)自由扩散 线粒体内膜 血浆中有调节pH稳定的缓冲物质,从而维持血浆pH的稳定 (2)溶酶体 适度低氧(10%O2)可激活线粒体自噬来清除活性氧,活性氧处于正常水平,不会破坏大鼠肿瘤细胞 线粒体自噬提高不足以清除活性氧,活性氧在细胞内积累破坏了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第1课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基础练透]
1.(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关于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血浆中含血清白蛋白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维持了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
C.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析:选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血浆中含血清白蛋白等多种蛋白质,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B错误;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会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从而保证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内环境,D正确。
2.(2022·重庆一中模拟)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毛细淋巴管细胞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
B.组织液一旦进入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因而其成分与该处的组织液相近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液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淋巴液减少
D.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后可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淋巴管
解析:选C。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A正确;组织液可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的成分基本相近,B正确;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入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吸水引起压力增大,组织液与淋巴液的压力差增大,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增加,从而使得淋巴液增多,C错误;内皮细胞之间有缝隙,渗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可以通过该缝隙进入淋巴管,D正确。
3.(2022·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模)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
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
解析:选B。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在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下实现的,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A正确;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错误;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稳态,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的结果,D正确。
4.(2022·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模拟)近期,中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凝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存在凝血酶,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是内环境成分
B.凝血过程中凝血酶的形成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C.凝血酶的浓度异常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D.血样保存时可通过抑制凝血酶原转化达到抗凝目的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这些蛋白质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都是内环境成分,A正确;凝血酶的产生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凝血酶的产生,这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凝血酶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异常凝血而形成血栓,C正确;由题意可知,血样保存时会由于凝血酶的产生而致血液凝固,因此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有利于防止血液凝固,D正确。
5.(2022·福建霞浦模拟)如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
解析:选C。CO2由细胞呼吸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B错误;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旳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由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③表示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故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小肠肠腔中的液体,D错误。
6.(2022·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将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置于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定期测定变形虫和环境中的离子浓度,下表为离子浓度稳定后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Na+
K+
Cl-
HCO
变形虫(μmol/mL)
1
42
3
119
体外环境(μmol/mL)
21
16
41
119
A.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ATP
B.变形虫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内环境
C.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HCO四种离子
D.HCO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解析:选B。变形虫可以逆浓度从体外环境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故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ATP,A正确;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而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没有内环境,B错误;变形虫是原生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从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故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HCO四种离子,C正确;HCO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D正确。
7.(多选) (2022·辽宁建平模拟)血液生化六项是针对人体血液的一种检查,能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是衡量肝功能的一项指标;肌酐与尿素氮为细胞代谢废物,其含量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下表为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
13
IU/L
0~45
肌酐
1.4
mg/dL
0.5~1.5
尿素氮
22.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A.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
B.血清葡萄糖超出正常范围,但不能说明此人一定患有糖尿病
C.此人肾脏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D.每种成分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解析:选ABD。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症,需要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缓解,即采用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A正确;此人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不能说明此人一定患有糖尿病,也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所致,还需进一步的化验,B正确;此人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都接近较高值,可能是因为一次食用的蛋白质类食物过多造成的,不能确定肾脏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C错误;每种成分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能说明,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D正确。
8.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内环境属于人体体液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淋巴液、血浆和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的许多成分并不会直接出现在内环境中,原因是大多数物质经过①即________后才被吸收进入内环境;完成过程②的主要是________系统,完成过程③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⑥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这需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机制来维持。
(4)内环境保持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说明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内环境属于人体体液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是人体组织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又称为细胞外液。(2)食物中的许多成分并不会直接出现在内环境中,原因是大多数物质经过①即消化(或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后才被吸收进入内环境;过程②是内环境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主要依靠呼吸系统完成;过程③主要是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过程,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即尿液是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⑥表示体内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和人体的皮肤细胞等。(3)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理化性质主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pH、温度等。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内环境保持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1)组织液 (2)消化(或水解/分解) 呼吸 肾脏 体内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3)渗透压、pH、温度 (4)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提升]
9.(2022·湖北恩施州一质检)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症患者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可能导致肺水肿
B.肺水肿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
C.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增强
D.血液中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解析:选C。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从而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水肿,A正确;肺水肿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肉疲劳,当呼吸肌收缩时,其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进而使身体得到的氧气减少,同时肺泡内渗出液增多,使得肺泡壁增厚,影响了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B正确;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引起的,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将导致血浆钾离子浓度过高,进而导致神经细胞钾离子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C错误;血液中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正确。
10.草履虫的伸缩泡收集自身体内的排泄废物和水分后,经收缩将泡内的液体排出体外,该过程不仅能排出体内的排泄废物,还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实验小组从池塘中收集草履虫,然后将其置于不同的液体环境中,观察和记录草履虫伸缩泡的变化。与池塘中的草履虫相比,下列结果描述正确的组别是( )
组别
液体(相当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结果
A
草履虫细胞质等渗培养液(0.4%)
伸缩泡不收缩
B
蒸馏水(0.0%)
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增加
C
生理盐水(0.9%)
伸缩泡的收缩频率不变
D
人工海水(3.6%)
伸缩泡肿胀后破裂
解析:选B。从池塘中收集草履虫,置于草履虫细胞质等渗培养液(0.4%)中,此浓度大于池塘水,伸缩泡会收缩,A错误;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压低,草履虫吸水,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增加,B正确;置于生理盐水(0.9%)中渗透压升高,草履虫的伸缩泡的收缩频率降低,过高时停止,以此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C错误;置于人工海水(3.6%)中,伸缩泡不会吸水,不会胀破,浓度过高有可能失水死亡,D错误。
11.(多选)人们由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地区,由于氧气浓度的下降,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高原反应的症状,适应一段时间后症状往往就会消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头痛和乏力是体内缺氧使脑细胞和肌肉细胞生理功能障碍导致的
B.心跳加快等症状的出现主要由副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
C.在整个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H2CO3反应,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D.上述现象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影响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解析:选BC。人们由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地区,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缺氧会使脑细胞和肌肉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生理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出现头痛、乏力症状,A正确;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等症状的出现,B错误;在整个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NaHCO3反应,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C错误;人体出现各种高原反应的症状说明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受到影响,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影响机体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
12.(2022·河北沧县模拟)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A组
B组
使用药物
ACTH(79例)
地塞米松(79例)
治疗时间
3个月
3个月
治疗前水肿指数
4.1~9.6
5.1~7.1
治疗后水肿指数
1.1~2.9
3.3~4.9
停药两周后
水肿指数
1.1~2.9
5.1~9.8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脑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3)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经过治疗三个月后,ACTH治疗组水肿指数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且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低于地塞米松组,因此可以判断,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且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答案:(1)属于 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 (3)组织液 血浆 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表达学案(多项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酶与ATP学案(多项版),共26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学案(多项版),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