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件+教案.zip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02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pptx、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比大小 课时内容教材第17~1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认识符号“>”“<”“=”,会用“>”“<”“=”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事物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的含义,会正确比较并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难点:准确区分和使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父母在周末的时候带你出去旅游、野餐吗?(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有出游野餐的经历。师:那么野餐时,我们带的很多食品,是怎样分配的呢?【学情预设】父母来分配。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有一天,猴子兄弟三人到野外聚餐,它们也带了很多水果,结果因为每种水果的多少不同,让水果分配问题难住了猴子兄弟。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好不好?【学情预设】学生跃跃欲试,想一试究竟。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比大小,来帮助猴子兄弟。(板书课题:比大小)设计意图:由悬念引发兴趣,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认识“=”“>”“<”。(1)学习“=”。师:我们仔细观察下图,看看猴子兄弟都准备了什么水果?(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学生会比较快速地回答:桃、香蕉、梨。师:大家数一数,图中共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学情预设】3 只猴子,3 个桃,2 根香蕉,4 个梨。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要想知道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1 只猴子吃 1 个桃,桃够分吗?为什么?【学情预设】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桃也有 3 个,猴子和桃的数量相同,所以桃够分。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摆放猴子和桃,会让别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个多?哪个少?【学情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课件出示)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强调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且一样长。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像图画中对应的一样,1 只猴子对应 1 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大家看,左边的 3 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学情预设】左边写“3”,右边也写“3”。师: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学情预设】同样多。师:对,3 和 3 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 等于 3。(板书:等号、3 等于 3)【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学情预设】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2)学习“>”。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接着分。1 只猴子吃 1 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为什么?【学情预设】不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香蕉只有 2 根,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课件出示)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因为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3 比 2 大,所以每只猴子分 1 根香蕉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用“3 大于 2”来表示。(板书:3>2)“>”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 大于 2。(板书:大于号、3 大于 2)【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学情预设】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吧。【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出现书写错误及时纠正。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将“3 大于 2”写成“3>2”,增强符号感。(3)学习“<”。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接着分。1 只猴子吃 1 个梨,梨够分吗?为什么?【学情预设】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梨有 4 个,猴子的数量比梨少。(课件出示)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因为猴子比梨少,3 比 4 小,所以每只猴子分 1 个梨是够分的,我们还可以用“3 小于 4”来表示。(板书:3<4)“<”是小于号,它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 小于 4。(板书:小于号、3 小于 4)【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师:请你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学情预设】小于号与大于号刚好相反,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尖角对着较小的数,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尖尖旁边是小数,大大嘴巴对大数。你会写“<”吗?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吧。【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出现书写错误及时纠正。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和“<”,它们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学情预设】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设计意图: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分,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完成教材第 17 页“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先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完成后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最后读一读。【学情预设】2<3,5>4。(2)完成教材第 17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教师指名回答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符号。【学情预设】3<5,4>3,5=5,4>1。(3)完成教材第 18 页“练习三”第 3 题。先指导学生明白“数一数,比一比”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然后再进行比较。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符号“>”“<”“=”的理解。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了它们的意义,会读写这些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课件出示)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完成教材第 19 页“练习三”第 6 题。这道题,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能力。2.完成教材第 19 页“练习三”第 7 题。这道题,通过 3 组比大小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个数位置不同,所用的数学符号改变,但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不变。
比大小3=3 3>2 3<4 等号 大于号 小于号读作:3等于3 读作:3大于2 读作:3小于4
在教学“比大小”这课内容时,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入手,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大小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区分三种符号。在一节课内学生要认识三个符号,尤其是能区分“>”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并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如:“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多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课文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作3等于3,读作3小于4,读作3大于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示范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猪比木头少,木头比小猪多,同样多,你认识我吗,<<<,我会写,我认真,连一连,找一找,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