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山西省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山西省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秘密★启用前 试题类型:A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危机,我们应反思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张力。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科技在其中只是“催化剂”。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审美、价值观方面都受到了猛烈冲击。由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正在被重塑。便捷高效的科技引发了生存风险与伦理危机的争议。这不禁让许多人把矛头指向科技,认为科技正是将人类异化的“元凶”。 刘大椿教授在《审度: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当代科学技术论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一方面,科技具有价值中立性,给我们带来了战胜自然的力量,并终将帮助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在现代社会领域所表现出的对于人的控制与压迫,关键在于科技被资本所绑架,成为了践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人们对科技的立场,应从之前的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因此,我们将分析一些观点认为的现代科技具有的反自然性究竟是什么,探讨这种对科技的看法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然后根据这种对科技的批判立场提出自己的中立建议。
    (摘编自陆慧《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二:
    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是科技创新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要遵循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一般体现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生命健康,即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维护人格尊严;二是尊重自然环境,即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三是尊重社会关系,即尊重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侵害他人权益;四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福祉,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科技伦理是综合考量上述四个原则而形成的价值理念,不同时代背景会导致科技伦理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不同的社会文化可能导致科技伦理认识上的差异。科技活动需始终坚持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科技伦理治理需防止将伦理问题泛化、政治化,避免以抽象教条的伦理概念和规范来限制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系统地预见,权衡和处置科技前沿的伦理冲突,又不能无限度放大科研活动的风险或挑战而完全限制科技的发展。科技伦理需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合理适度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比如尸体解剖、辅助生殖等,在之前特定时代背景下这些曾是社会普遍反对的技术。但长远来看,凡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其发展趋势终究是不可阻挡的,科技伦理也是不断演进的。所以,需防止将伦理问题泛化,以科技伦理的旗号或子妨碍或限制前沿科技活动,致使科研人员畏手畏脚、科技创新止步不前。
    同时,我们也应防止国际上的科技伦理“霸权”,努力提高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话权。科学无国界,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国家的利益。一般而言,科技伦理是科学共同仁在共同价值理念下达成的一定程度的国际共识,但因社会文化等背景差异,不同国家对此科技伦理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当前,少数西方国家在科技伦理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基因编辑、干细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伦理共识和规范,一般由国外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的参与程度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对此应加强开放交流,以大国的担当精神多与国际科技伦理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主动参与伦理议题研讨、明确立场态度,提出公平公正、符合人类福祉、负责任创新的中国方案,以保障我国科技的健康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摘编自张亚平、宋利璞《努力实现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张力正在被重新认识,有学者认为科技只是它们之间的“催化剂”。
    B. “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给人的启示是,对科技的立场应从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
    C. 科技创新遵循科技伦理观所体现的四个基本原则,应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
    D. 科技活动与科技伦理需协调发展,坚持科技伦理观可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被科技发展重塑,同样也影响科技的发展。
    B. “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可以为当代社会科技伦理的规制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C. 科技伦理价值观是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都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
    D. 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伦理治理,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伦理治理上的话语权。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自2008年以来,联想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引入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
    B. 老子认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故主张“复结绳而用之”。
    C. 人脸识别相关法规的出台,让便捷和安全隐患并存的人脸识别技术有了司法“保护伞”。
    D. 目前至少12个国家已将人类胚胎体外培养不得超过14天的限制写入相关的法律。
    4. 材料一中,“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这句话,有一个隐含前提,请写出这个隐含前提。
    5.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赛上,人们采用了AI技术协助裁判判决,帮助裁判员实现对越位的“一键判罚”,有了人工智能帮忙,卡塔尔世界杯的越位判罚更快、更准。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答案】1. B 2. C 3. B
    4. 有人认为,科技自身存在某种反自然性,科技会激化生存矛盾,压迫自然空间。
    5. ①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帮助,在足球比赛中采用AI技术,解决了多年来人工裁判引发的争端,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②这一科技创新,尊重了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了侵害他人权益,实现了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有学者认为科技只是它们之间的‘催化剂’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科技在其中只是‘催化剂’”可知,选项中的“它们”指“科技与自然”,而文本中“它们”却是指“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和牺牲自然”。
    C.“应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是科技创新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要遵循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一般体现四个基本原则”可知,文中只提到了“科技创新要遵循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一般体现四个基本原则”,而没有提到“应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所以于文无据。
    D.“坚持科技伦理观可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科技活动需始终坚持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可知,应该是“坚持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都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科技伦理是综合考量上述四个原则而形成的价值理念,不同时代背景会导致科技伦理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不同的社会文化可能导致科技伦理认识上的差异”可知,应是“科技伦理价值观随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是科技创新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B.老子一味抵制“伎巧”,其主张并不符合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便捷高效的科技引发了生存风险与伦理危机的争议。这不禁让许多人把矛头指向科技,认为科技正是将人类异化的‘元凶’”可知,有人认为科技正是将人类异化的“元凶”,存在某种反自然性,科技引发了生存风险与伦理危机,激化生存矛盾,压迫自然空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第二段“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知,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积极作用很大,在足球比赛中采用AI技术,帮助裁判员实现对越位的“一键判罚”,解决了多年来人工裁判引发的争端,使越位判罚更快、更准,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发挥了科技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三是尊重社会关系,即尊重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侵害他人权益”可知,人们采用AI技术这一人工智能,帮忙协助裁判判决,尊重了赛场上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侵害他人的权益,实现了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使越位判罚更快、更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注](节选)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宋国国都。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地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鳖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
    “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他问道。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而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钧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大约很有了一些酒意。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地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
    (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1934年8月。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一开篇,几次着重描写墨子的草鞋鞋带断了、鞋成碎片了,点明了墨子的“贱人”身份。
    B. “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写出宋国贫弱,暗示了楚攻宋为不义之战。
    C. 小说虽然着力对环境和人物言行、心理进行了刻画,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是克制而含蓄的。
    D. 小说通过墨子和公输般的一席谈话,表达出墨子的义利观,这是作者创作时尊重历史的表现。
    7. 关于文中墨子学生曹公子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曹公子在街角做“民气论”演讲的场景,巧妙地将现代画面与历史相融合。
    B. 小说将曹公子与管黔敖、禽滑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空谈无用、实干救国的思想。
    C. 对曹公子演讲场面的描写,消解了小说庄严的叙事氛围,削弱了作品的讽刺力度。
    D. 曹公子做官两年后与同门不大来往,这一间接描写表明曹公子渐渐远离墨子精神。
    8. 鲁迅在这篇历史小说中,将墨子这位“中国的脊梁”的典型代表凸显了出来。请结合作品,从“行”的角度,分析文中的墨子形象。
    9. 有人说鲁迅的《非攻》是“杂文体的历史小说”,即用杂文的笔法写小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讲述抽象的道理。公输般请墨子吃饭的情节中,墨子就近取譬说理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C
    8. ①不顾劳累,不辞辛苦,只身徒步奔赴楚国,一心要扶危救困,解救宋国之难,体现出墨子为了黎民百姓勇于献身的实干家的人格魅力。②与弟子管黔敖的简短谈话,告诫弟子“不要弄玄虚”,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体现了墨子作为一位师长的言谈身教。③为公输般讲解自己的“兼爱”“非攻”思想,关注民生问题,体现出墨子这位先秦思想家的独特光辉。
    9. ①公输般请墨子吃饭时,提起钩拒,墨子就近取譬,指出义的“钩拒”,比舟战的“钩拒”好,从而揭示了自己“兼爱”“非攻”的思想。②他们谈起“饭碗”问题,由眼前吃饭的饭碗,谈到利益的饭碗,墨子认为,宋国国人的生存比公输般个人的利益更重要,从而揭示了他的“民本”思想。③当公输般拿出玩具时,墨子将玩具和车轮作对比,引发对“巧”和“拙”的议论,墨子认为有利于人民的技巧才是“巧”的,从而揭示了他独特的义利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着力对环境和人物言行、心理进行了刻画”错误。本文虽然有对心理的刻画,但并不是着力。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C.“削弱了作品的讽刺力度”错,这种丑角式人物的塑造是反讽手法,恰恰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力度。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由原文“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可知,孟子不顾劳累,不辞辛苦,只身徒步奔赴楚国,一心要扶危救困,解救宋国之难,体现出墨子为了黎民百姓勇于献身的实干家的人格魅力。
    由原文“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可知,。孟子与弟子管黔敖的简短谈话,告诫弟子“不要弄玄虚”,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体现了墨子作为一位师长的言谈身教。
    由原文“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可知,孟子为公输般讲解自己的“兼爱”“非攻”思想,关注民生问题,体现出墨子这位先秦思想家的独特光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由原文“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而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钧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可知,公输般请墨子吃饭时,提起钩拒,墨子就近取譬,指出义的“钩拒”,比舟战的“钩拒”好,从而揭示了自己“兼爱”“非攻”的思想。
    由原文“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知,公输般和孟子谈起“饭碗”问题,由眼前吃饭的饭碗,谈到利益的饭碗,墨子认为,宋国国人的生存比公输般个人的利益更重要,从而揭示了他的“民本”思想。
    由原文“‘可是还不及木匠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可知,当公输般拿出玩具时,墨子将玩具和车轮作对比,引发对“巧”和“拙”的议论,墨子认为有利于人民的技巧才是“巧”的,从而揭示了他独特的义利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欲用卫鞅之言,更为严刑峻法,易古三代之制度,恐大臣不从,于是召卫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计正法之本,使民之道。君曰:“代位不亡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更法以教民,吾恐天下之议我也。”卫鞅曰:“臣闻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行之无疑殆无顾天下之议且夫有高人之行者且负非于世有独知之感者必见謷①于民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治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臣闻: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今君变法不循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君熟虑之!”卫鞅曰:“子之所言者,世俗之所知也。常人安于所习,学者漏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也,非所与论于典法之外也。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君无疑矣。”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臣闻之: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者不相复,何礼之循?故汤、武之王也不循古,殷、夏之灭也不易礼。然则反古者未可非也,循礼者未民多也,君无疑矣!”孝公曰:“善。吾闻穷乡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知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忧焉。拘世之议,寡人心不疑矣。”于是孝公违龙、挚之善谋,遂从卫鞅之过言,法严而酷,刑深而必,守之以公。当时取强,遂封鞅为商君。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九》)
    【注释】①謷:诋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亟定变法之虑/行之无疑/殆无顾天下之议/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负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
    B. 君亟定变法之虑/行之无疑殆/无顾天下之议/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负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
    C. 君亟定变法之虑/行之无疑殆/无顾天下之议/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负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
    D. 君亟定变法之虑/行之无疑/殆无顾天下之议/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负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法,意思是政治法则,或正常法制等,后谓依法处决犯人,即“明正典刑”。文中指整顿法制。
    B. “法者所以爱民也”与“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所以”用法不同。
    C. 学者,文中指求学而读死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一句中的“学者”的含义不同。
    D. 曲学,与文中“穷乡多怪”的“穷乡”并举,指的是学识浅薄的迂曲之士。曲,褊狭,拘泥于一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鞅为了坚定孝公的变法决心,就指出:如果变法能够治理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遵循旧的礼制。
    B. 甘龙不同意变法,他认为只要顺应百姓习俗进行教化,用旧法治理国家,官吏就会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无事,如此则事半功倍。
    C. 卫鞅为了驳倒甘龙和杜挚的言论,反复强调,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古代帝王或霸主的法度不相互因袭,所以他坚持变法。
    D. 秦孝公没有听从甘龙、杜挚的意见,坚定不移地采纳了卫鞅的变法主张,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霸主,于是封卫鞅为商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位不亡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2)然则反古者未可非也,循礼者未足多也,君无疑矣!
    14. 与甘龙相比,杜挚反对卫鞅变法的理由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①继承君位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法令务必彰显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
    ②既然这样,那么改变旧法度的人不一定就要被否定,遵循旧礼制的人未必值得赞扬,国君您就不要迟疑了!
    14. 杜挚从变法功效角度提出反对理由,认为如果没有十倍百倍的功利就不要改变法度,而不变法至少是“无过”“无邪”。(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行动不要有所迟疑,不必在意天下人的议论。况且做出比他人高明的行为的人,就肯定要被世人非议;具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受到一般人的诋毁。
    “无疑”指不要迟疑,作“行”的谓语,如与“殆”连用则语意不通,故应在“殆”前断开,排除BC。
    “固负非于世”与“必见謷于民”句式结构相同,都是被动句,故应分别成句,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B.“法者所以爱民也”中的“所以”,用来……的。句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所以”,用来……的。句意:用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两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
    C. 《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指求学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霸主”说法错误。文中说“当时取强”,并未提到秦国成为霸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代”,代替,此处指继承;“亡”,通“忘”,忘记;“错”,通“措”,实施;“务”,务必;“行”,行动的原则。
    ②“非”,否定;“足”,值得;“多”,赞扬;“疑”,迟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臣闻之: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的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邪僻。国君应该对这件事认真考虑!杜挚从变法功效角度提出反对理由,认为如果没有十倍百倍的功利就不要改变法度,而不变法至少是“无过”“无邪”。
    而甘龙所说“臣闻: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今君变法不循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君熟虑之”,意思是:臣也听说: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旧有的风俗习惯来施行教化,智慧的人不改变国家原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原有的习俗来进行教化,不用费力就能成功;依照原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无事。现在您如果改变法度而不遵循原有的,要更改礼制来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恐怕要非议国君您了,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同时从君王的名声角度来提出反对意见的。
    参考译文:
    秦孝公想采用商鞅的意见,改行严刑峻法,变易上古三代以道德礼乐治国的制度,他担心大臣们不同意,于是就召见卫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陪侍,考虑时势社会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孝公说:“继承君位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法令务必彰显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教化百姓,可我又担心天下的人非议我。”卫鞅说:“我听说:犹豫不决的行动就不会成名,迟疑不定地行事就不会成功。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行动不要有所迟疑,不必在意天下人的议论。况且做出比他人高明的行为的人,就肯定要被世人非议;具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受到一般人的诋毁。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因此圣明的人如果能够治理国家,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使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好。”甘龙说:“不是这样的。臣也听说: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旧有的风俗习惯来施行教化,智慧的人不改变国家原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原有的习俗来进行教化,不用费力就能成功;依照原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无事。现在您如果改变法度而不遵循原有的,要更改礼制来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恐怕要非议国君您了,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卫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都是些世俗的人所知道的。普通人总是安于旧有的习俗,读死书的人总是局限于所学的条条框框,这两种人只能在官位上奉公守法维持旧有的秩序,却不能同他们讨论旧有法度之外的事。夏、商、周三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法度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侯。国君您就不要迟疑不定了。”杜挚说:“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的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邪僻。国君应该对这件事认真考虑!”卫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礼制不相互因袭,又去遵循哪个礼制呢?商汤、周武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了旧有的礼制。既然这样,那么改变旧法度的人不一定就要被否定,遵循旧礼制的人未必值得赞扬,国君您就不要迟疑了!”孝公说:“好。我听说偏僻地方的人往往少见多怪,学识鄙陋的人常常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正是聪明的人所感到悲哀的;狂妄的人所高兴的,正是贤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寡人不再为它们而疑惑了。”于是,秦孝公没有采纳甘龙、杜挚的良谋,而是听从了卫鞅激进的建议,法律严厉而残酷,刑法重而不留余地,用公平来严守国家的法律。当时秦国很快强盛起来,秦孝公于是封卫鞅为商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夜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
    张祜
    碧落【注】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注】碧落:道家认为东方最高的天有碧霞遍布,故称为“碧落”,后用以指天空。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魄”“桂含姿”,都是喻指月亮,同时也都点明了诗歌中的所咏之物。
    B. “四海”“万里”,并非确指,诗中借这两个词语写出中秋月照射范围之广。
    C. “何处”与“万里”“绝域”“高城”相呼应,使诗歌巧妙地由咏月转为说理。
    D. 两首诗均以问句结尾,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并无生硬之感。
    16.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说理,所说之理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李诗最后两句意思是说,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有可能风雨交加。由此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
    ②张诗最后两句意思是说,人间万事都与情感相联系,相思无处不在。由此说明,明月超越了空间阻隔而普照大地,不管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明月的安抚,情感得以寄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炼字、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A .“都是喻指月亮”错误。“圆魄上寒空”,是说天上升起了一轮明月;“碧落桂含姿”,“桂”指代月亮,为借代修辞,相传月中植桂花,亦称“桂魂”。这两句诗中都没有使用比喻。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人间系情事”是一个省略了主语倒装句,意思应为中秋月系人间情事。中秋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天有明月,人同此心。所以“何处不相思”是指月亮照耀下的地方的人都在相思,相思的或是亲友或是故园。这两句是说人间万事都与情感相联系,相思无处不在。由此说明,明月超越了空间阻隔而普照大地,不管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明月的安抚,情感得以寄托。这样就跳出了个人抒情的范围,使主题显得更加宏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常将育人与树木互喻,《种树郭囊驼传》中说,要保持树木的天性,就要“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对培养孩子颇有启发意义。
    (2)《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和《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两句都注目于长江景色的广阔和宁静。
    (3)茶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与茶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其莳也若子 ②. 其置也若弃 ③. 潮平两岸阔 ④.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⑤. 矮纸斜行闲作草 ⑥.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示例二: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示例三:归来何事添幽致 小灶灯前自煮茶 (陆游《自法云归》)示例四: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郑燮《咏松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莳、置、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机械化让手艺逐渐失传,手艺的消失,也是纹样的消失。因此寻找纯粹而典型的民族传统纹样 ① 。2019年,中国纹样线上博物馆“纹藏”的首个纹样库——西南纹样库正式上线。这些搜集自民间的纹样,就如隐没于深海的珠贝,被重新捡起、擦亮。缤纷富丽的纹样背后,除了美学意义之外,更是“体现民族历史的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
    住在中国西南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的子民们,凭借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把对祖先与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各式图案呈现出来。这些图案大多依附于人们裙边袖口,额头足尖。从动物、植物再到自然现象,富有强烈的韵律美。这些 ② 的纹样,是对中国情结最朴实的诉说。这些纹样与其背后的故事,无不蕴含着民族的信仰与审美。
    谁说民族风就要土里土气?以“蝶纹刺绣背带”上的广西南丹县水族的纹样制作的红包设计图,围绕蝴蝶纹和花草纹等纹样为主,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用红色作底色更具喜庆氛围。可见承载中国之美的民族传统纹样,同样可以走入今天的生活。
    这些美好的图案,不但有着 ③ 的“前世”,也可以有令人赞叹的“今生”与无限可能的“未来”。今天,将现代的设计与旧时的纹样融合已是新的潮流,这将会让古老的民族纹样重新焕发生机。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些搜集自民间的纹样,被人们发现并整理,焕发出新的光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①迫在眉睫②独具匠心③耐人寻味
    19. 以广西南丹县水族“蝶纹刺绣背带”上的纹样制作的红包设计图,以蝴蝶纹和花草纹等纹样为主,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用红色作底色更具喜庆氛围。
    20. 原文运用比喻,把这些搜集自民间的纹样比作隐没于深海的珠贝,写出纹样长久以来得不到人们重视的情况,“珠贝”突出了它们的珍贵。“被重新拾起、擦亮”写出这些纹样终于被人们发现并重视,“擦亮”突出了纹样价值再现的特点。整个语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纹样能被发掘的欣慰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语境是说寻找纯粹而典型的民族传统纹样的任务十分急迫,填写“迫在眉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第二处,由前文“这些图案大多依附于人们裙边袖口,额头足尖。从动物、植物再到自然现象,富有强烈的韵律美”可知,语境是说这些纹样的设计、构思与众不同,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填写“独具匠心”。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
    第三处,由前文可知,西南纹样设计精美、独到,值得后人琢磨,填写“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琢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第一处,语序不当,定语的语序是“属数动形名”,因此应将“广西南丹县水族”放在“蝶纹刺绣背带”的前面;
    第二处,句式杂糅,“围绕……为主”句式杂糅,把“围绕”换成“以”。
    故原句改为:以广西南丹县水族“蝶纹刺绣背带”上的纹样制作的红包设计图,以蝴蝶纹和花草纹等纹样为主,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用红色作底色更具喜庆氛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比较原句与改句的不同之处:原文是“就如隐没于深海的珠贝,被重新捡起、擦亮”,改句是“被人们发现并整理,焕发出新的光彩”。
    分析可知,原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些搜集自民间的纹样”比作“隐没于深海的珠贝”,“隐没于深海的珠贝”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纹样淹没于我国文化的河流之中,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珠贝”指珍珠、贝壳一类珍贵的饰品,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纹样的珍贵。“被重新捡起”写出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擦亮”写出“珠贝”在人们的重视下,得以重新体现价值,熠熠生辉。运用比喻的修辞,且语意一脉相承,表现了作者对这些纹样能被发掘的欣慰之情。
    而改句是一般陈述句,语句普通,不形象,不生动,并且在表情达意方面也不如原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钠的性质过于活泼,它的化合物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人们摄入盐,不是因为它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度,___①___。钠离子参与了人体内细胞和体液之间的渗透压平衡,也参与了体液的酸碱平衡。在正常人体内,钠、钾离子的相对平衡,维持着整个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钠维持。钠增多时,细胞外液量也增多,___②___,会引起水肿;钠减少时,细胞外液量随之减少,如减少量过多,可使血容量不足而发生周围循环衰竭。
    人体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在适当的酸碱性环境中进行,这就要求血液的酸碱度基本是中性。但是人体内一直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并产生或酸性或碱性的产物。为了防止血液酸碱度出现大幅度“颠簸”,就需要有能调节酸碱度的缓冲溶液。人体血液中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后,一部分会电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它们与血液中的钠离子、氯离子一起形成了能调节酸碱度的缓冲液。假如体液中突然增加了一些酸,那么缓冲液中的碳酸氢根就能够与它结合,从而使体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不至于马上升高。
    这些都说明,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当然,摄入太多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___③___,必须要控制钠的摄入量。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一个单句,对“缓冲液”作解说,不超过70字。
    【答案】21. ①而是因为人体需要盐(或:而是因为它能维持身体内的平衡)
    ②如增多量超过正常值
    ③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
    22. 缓冲液是一种由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后电离成的氢离子和碳酸氢根与血液中的钠离子、氯离子形成的能调节酸碱度以免出现大幅度变化的溶液。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的“不是……”可知,后文句式应为“而是……”;由后文“钠离子参与……在正常人体内,钠、钾离子的相对平衡,维持着整个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可知,该空的内容为盐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据此可写“而是因为人体需要盐”或“而是因为它能维持身体内的平衡”。
    第二空,根据“会引起水肿”后的分号可知,前后句为对应关系,所填空对应的内容是“如减少量过多”,再结合前句“钠增多时,细胞外液量也增多”可知,该句应为“如增多量超过正常值”;
    第三空,根据前文“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当然,摄入太多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可知,必须要控制钠的摄入量,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据此可写“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明确下定义的公式为被定义的种概念=种差+属概念。
    种概念为“缓冲液”,属概念为“溶液”,种差的内容在第二段,相关句子为“为了防止血液酸碱度出现大幅度‘颠簸’,就需要有能调节酸碱度的缓冲溶液。人体血液中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后,一部分会电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它们与血液中的钠离子、氯离子一起形成了能调节酸碱度的缓冲液”。由此总结出其形成过程为:人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后,一部分会电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它们与血液中的钠离子、氯离子一起就形成了缓冲液。其作用是:能调节酸碱度,防止血液酸碱度出现大幅度变化。
    综合以上信息就可以确定出答案,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来表达,不超过70字。
    四、写作(60分)(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封校期间,某大学的学生们除了上网课,因无法外出,有的在宿舍养“狗”,明明是纸箱做的,也要像模像样地配上食盆、狗粮,还要和隔壁宿舍比一比,到底谁的狗狗更“乖”;有的上演宿舍变装秀;有的在微博、朋友圈大书特书“发疯文学”……
    近来,杭州的灵隐寺爆火,许多年轻人扎堆进寺,拜佛祈福,有人甚至会做一份PPT,细致地列出礼佛注意事项、风水格局、祈福话术。年轻人求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求工作的,有求姻缘的,有求女朋友回心转意的,有求公考过关的,还有求免被裁员的……
    在2022年清华大学艺教中心新年联欢会上,保洁员邢国芹上台弹奏钢琴曲《我的中国心》,台下掌声雷动。邢阿姨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仅凭着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用学校内一架长期闲置的钢琴,自己摸索,自己练习,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
    作为当代青年,你读了上述材料,会有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年破风浪 有为正当时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着眼当代,无数风流青年正于天地间一展鸿图。然而,奋斗的过程总是披荆斩棘。当我们遇到大风大浪,又该如何勉力前行?无数人已对此填下了答案。乘风破浪,还望今朝。
    青年破浪,当持有积极乐观之心态。面对困难,当代青年仍保有一份创造活力,为生活点燃多彩焰火。疫情时,被困大学生自制宠物,甚至开发出“飞天”“吠叫”等多功能,何尝不是一种困境下的自我调剂与创新突破?潜入网络,无数网友在电子世界写下奇谈怪论,看似是一种消极情绪发泄,背后却是众人不甘麻木、与生活抗争的决心。青年永远保留着一分赤诚活跃之心,他们的乐观照亮了生活,更照亮了时代。于风浪中坦然微笑,是青年人坚定向上的生动精神写照。
    青年破浪,当找到正确的动力方向。困于生活中,青年也曾试图为自己找到精神寄托,却助长了崇拜之风的兴起。或许有人认为,佛学也是一份文化,祈求吉祥如意并无过错。诚哉斯言!灵隐寺的爆火固然无可厚非,但一味相信外物只会迷失自身存在。无独有偶,随着流量明星的兴起,一系列恶性事件也在发生,这同样是崇拜偶像以在困境中脱出,却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有人曾说:“我希望我们这样的科学明星多些,为大家提供积极的影响。”青年破浪,就当以这样的人为榜样,才能找到有益于社会人民的正确方向。
    青年破浪,当敢于坚持与勇于实践。保洁员的成功点醒了我们,在面临风雨时应顶住压力,用坚守方可渡过难关。青年中也不乏这些人才,全红婵曾以全场最小的年龄摘取金牌,而她认为自己的成功不仅是天赋,更是长期的不懈训练;江梦南自幼失聪,却坚持发奋苦读,终而成为清华飞鸟。或许我们都将经历挫折,但正如毕淑敏所说,没有风浪的不是大海,是泥塘!唯有主动出击,与命运时代一次次挣扎,才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
    鹏北海,凤朝阳。青年有梦,又岂能为风浪所困?身为青年,我们定将不负使命,不坠青云之志,以自身之力浪遏飞舟。做时代的弄潮儿,民族振兴才有希望。
    青年破风浪,有为正当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这三段话,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生活中人们对待逆境或命运的不同态度。第一段中,展现了疫情期间学生们封闭于宿舍内的不同表现。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善于自娱自乐的乐观精神,或许也能从中品出青年学生没有专心学习,而将大量时间花费于无所事事之闲事上的消极态度。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当代青年的众生相。第二段中,灵隐寺祈福项目的爆火,反映出的其实是当今年轻人面对逆境,无法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去改变,而只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佛祖显灵”等虚妄思想上。毫无疑问,对这一现象,是应该加以批评的。而第三段,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正面榜样。保洁员邢国芹,没有丰富知识,没有充裕的金钱或时间,但她却不为此而束缚,而是用于跳出舒适圈,积极摸索学习,最终达到了能在2022年清华大学艺教中心新年联欢会上上台演奏的水平。由此可见,不论顺境逆境,不论自己当下处境如何,唯有报以积极上进的态度,去拼搏奋斗,才能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而作为当代青年,更应如此。
    因此,试题要求在写作中回答作为当代青年应当以何种态度面对人生。毫无疑问,主题思想应是说明在面对诸多困难时,我们年轻人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提振精神,守住三观常识,用自知自足的良好心态,脚踏实地的稳健作风,学习奋斗的不懈努力,去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对此,可充分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当今时代老中青三代精神榜样在面对困境或巨大挑战时不气馁不放弃、积极奋斗的例子加以论证说明。
    立意:
    1.青少年应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理想信念。
    2.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有情趣
    3.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不利因素。
    4.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从自身寻找生活的力量。





    相关试卷

    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