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依据,核心素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材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阐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反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二、学情分析知识经验分析:哲学部分对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初中阶段尚未系统接受哲学知识,这些为本课的讲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心智特征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高二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可塑性,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有梯度的任务,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全方位、多角度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合作探究中落实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落实核心素养。但是本课涉及专业的哲学术语,具有一定难度。三、课程标准依据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1年版2022年修订印制)》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1编写。内容要求:“领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会辩证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并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科学精神: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理性地认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贯彻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共参与:运用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关系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自相矛盾》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这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思考:如何理解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矛盾”?这种“矛盾”我们能避免吗?(二)讲授新课环节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注意: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②哲学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自相矛盾”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③矛盾是普遍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有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 材料: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3. 原理归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3)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注意】 同一性与斗争性不能相互转化 4.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2)【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 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特殊性(2)三种情形(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总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环节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小张今天碰到烦心事,一堆事情要处理:①家里的自来水管漏水,要找人来修理;②儿子上午放学后,要人接;③老母亲病危,要送医院;④单位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小张该怎么办?请从哲学角度分析理由。 1、含义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可以有多个)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补充①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补充 想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同时不可忽视支流。【总结】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习题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