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框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述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辩证关系。
第二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阐述事物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培养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立场。二是通过矛盾普特性关系的分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精神:一是通过知识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科学精神。
在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空间上看: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
社会生活: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文明与野蛮…
【讲授新课】出示目录
(一)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注意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注意2:“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注意3: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斗争性和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阅读与思考
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时间阅读材料,并思考
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这段材料大致意思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陋.都知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有和没有是一起出现的,有困难才会有容易,长和短是通过相比较才显示出来,高和低是对比才显现的,音和声是通过相互唱和才优美,前后也是成对显现。即万物是通过对比显现出来的,是统一对立的。
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荣辱、强弱、祸福、治乱之所以能相互转化,是因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以上的案例的探讨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①首先来说,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辩一辩:以下观点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或是斗争性?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苦尽甘来”“置之死地而后生”
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
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两个人立场对立,这个“对立”与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一样吗?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对立”,仅仅是哲学上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是一种属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二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在书37页的相关链接,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
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思考: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因为自己与亲人和朋友处在亲朋好友关系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双方往往发生的矛盾最多。由此请同学们思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是什么?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P37阅读与思考:矛盾的特征
庄家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贯穿庄稼生长的始终。
工厂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只要工厂存在一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
人也如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孩有小孩的矛盾;大人有大人的矛盾;人生不同时段也有不同矛盾...
问题:你能找出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或时刻吗?
说明矛盾具有什么特征?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探究活动: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桓侯不应。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思考:
1.蔡桓公“讳疾忌医”从哲学上看犯了什么错误?
2.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3)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例如《水浒传》把一百零八将描写得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注意: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阅读与思考
给同学一分钟时间阅读材料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
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有:果实、水果、苹果这三类不同层次的果实在不同的场合,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关系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划分类别时,水果属于果实类,果实对水果来讲,果实就是共性,而水果则是果实中的一种,属于个性;但是水果对苹果而言,水果便是共性,而苹果则是个性;苹果对红富士苹果、黄金帅苹果、国光苹果等来说,苹果又成了共性,而具体品种的苹果则成了个性。由此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思考: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转化的例子?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抓住典型;
先试点、再推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情境导入:在学习中,小明的语文每次都能考130分左右,数学大概也有100分,但英语每次却考50分,这使得小明的总成绩较不理想,他很矛盾。
思考:小明怎么提高总成绩?这对我们处理事物有何启示?
→多花时间补英语,因为英语是影响总成绩的主要原因!
→处理事物要抓重点,抓关键!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情境延伸一:小明通过努力补习英语,英语成绩终于提升到90分,但数学反而由原本100分退到70分,总成绩提升方面变化不大,小明又困惑了。
思考:小明如何正确学习?这对我们处理事物有何启示?
→不能全部时间花在英语上,数学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我们做事情要统筹兼顾!
2、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注意: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前提是在一个矛盾内部
(2)矛盾主要方面有一方,次要方面也是一方
(3)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情境延伸三:小明通过补习英语,知识基础扎实了,成绩提升到90分左右,但这时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要想再提升英语成绩变得困难了。”
思考:为什么成绩提升变难了?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因为小明进入学习高原现象,由提升明显变成提升不明显了!
→矛盾的主次方面会相互转化,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次要方面!
2、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课堂小结】
理解一个含义:矛盾的含义明确三个表现:事物发展普遍性的三个表现
弄清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明确两个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寻根及其辩证关系
弄清两个关系: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坚持一个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课堂练习】
材料: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探索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实际出发,结合该地区的特点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板书设计】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习题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导学 知识梳理,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原理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学,课堂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