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8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沽”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gui),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利簋足下连铸方座,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铭文曰:“武征商,唯甲子朝,岁(岁即木星正当中天)鼎,克昏,夙有商……”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从中可以得出利簋的史料价值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西周青铜器铸造技艺高超③推算武王伐纣的时间 ④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无差别的爱,谴责列国兼并战争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 B.财产 C.宗教 D.地域6.《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即彼此单一相配,很忠贞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 B.主张严格社会等级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7.《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奉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铁器已大量应用于生产 B.战国时期冶铁业发达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发展 D.齐国称霸诸侯的原因8.西周大盂鼎(如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据此可知,它可以成为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史料(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中外朝制9.董仲舒对汉武帝明确提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并提出将“废德教而任刑罚”更改为“任德教而不任刑”。这表明董仲舒主张( )A.清除法家的法治理论 B.加强对老百姓的教化C.德治为治国唯一方法 D.德刑并重以维护统治10.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描述的是秦朝的(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编制户籍11.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同时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 )A.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贯彻法家治国理念C.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D.削弱藩镇割据势力12.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 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列入“世家”中来记载,这说明( )A.史记分类标准混乱 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作者坚持秉笔直书1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以冶铁成业的郭纵、以煮盐起家的猗顿,在秦国开采丹砂矿的寡妇清都成为很有名的手工业主。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B.秦国和赵国的手工业最为发达C.工商业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D.政府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4.下图是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分布示意图。另据考古资料发现,当时多地存在大量仿铸异地货币的现象。这反映出( )A.铸币技艺得到发展 B.商品流通相互隔绝C.国家统一动力增强 D.经济水平区域有别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该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1)图一中的兵俑与当时哪项手工业部门直接相关?大量的兵俑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此判断孔子对此制度的态度,并说明这制度与孔子的哪一思想有关。(2)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为什么?(3)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依据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4)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17.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史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资治通鉴·汉纪十四》(1)根据材料已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原因。
参考答案:1.B2.D3.C4.C5.A6.C7.A8.C9.B10.A11.C12.C13.A14.C15.B16.(1)制陶业;人殉;反对;仁。(2)显示秦军的威严;不能。恰恰相反,今人的身高超过古人。因为秦军主力由北方人组成,身材较高;且作为主力,人员经过挑选,身材更高一些;这是一种艺术渲染(写出2点即可)。(3)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雄姿,故兵马俑安排在陵墓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说明修建者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许多人是刑徒。17.(1)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或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原因:勇于自省;善于用人;延续适应社会需要的统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