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102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102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102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7份)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35
一、选择题
1.(2022·揭西县河婆中学月考)唐朝苏敬所著《新修本草》中记录了中药煎制方法:“凡汤酒膏中用诸石,皆细捣之如粟米……其雄黄朱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用水一斗,煮取四升……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浊,纸覆令密,温汤勿令铛器中有水汽,于热汤上煮令暖亦好。”其中所涉及的操作不包括下列中的( )
A.研磨 B.蒸发
C.过滤 D.分液
解析:中药的煎制方法中,“细捣之如粟米”为研磨操作;“微火令小沸……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为加热蒸发操作;“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浊”为过滤操作。分液往往是有机层与不互溶的无机进行分离的方法,该过程中未涉及分液。
答案:D
2.(2022·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月考)实验室利用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规格和数量不限,夹持装置省略),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氯化钠溶液的浓缩结晶
B.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C.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D.用固体氯化钾配制0.5 mol·L-1的KCl溶液
解析:氯化钠溶液浓缩结晶需要用到酒精灯和蒸发皿,故A项不选;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钡,然后过滤出硫酸钡,缺少漏斗,无法过滤,故B项不选;溴水和CCl4加到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溴和NaI反应生成NaBr和I2,充分振荡然后分液,需要用到分液漏斗、烧杯,能完成此实验,故C项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没有容量瓶无法配制0.5 mol·L-1的KCl溶液,故D项不选。
答案:C
3.(2022·东莞第七中学月考)最适用于鉴别丁香酚和肉桂酸的试剂是( )
A.银氨溶液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丁香酚、肉桂酸两种物质均不含醛基,与银氨溶液不反应,不能鉴别,A项错误;两种物质均含双键,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鉴别,B项错误;丁香酚中含酚羟基,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肉桂酸中不含酚羟基,与氯化铁溶液不反应,C项正确;丁香酚中的酚羟基和肉桂酸中的羧基与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反应,不能鉴别,D项错误。
答案:C
4.(2022·揭阳一中月考)某实验小组为制取丙烯酸甲酯(CH2===CH—COOCH3)(沸点为85 ℃),将丙烯酸、甲醇和浓硫酸置于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加入5% Na2CO3溶液洗涤,分离出有机相。经干燥、蒸馏,得到产物。产物水解后用盐酸滴定,测定其纯度。上述过程中涉及的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部分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
选项
A
B
实验装置或操作
选项
C
D
实验装置或操作
解析:装置A为制备丙烯酸甲酯的发生装置,丙烯酸、甲醇和浓硫酸在三颈烧瓶中加热回流,A项正确;B为分液装置,有机层在上层,水在下层,B项正确;C为蒸馏装置,丙烯酸甲酯的沸点较低,采用水浴加热,C项正确;D为滴定装置,但滴定管使用错误,盐酸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D项错误。
答案:D
5.(2022·华南师大附中月考)使用CCl4萃取碘,再向有机相中加入NaI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I2+I-I(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2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度
B.若使用苯代替CCl4,实验现象相同
C.向溶有I2的NaI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中有I
D.向浓NaI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溶液变为棕黄色
解析:CCl4加入碘水中,振荡后静置,碘在四氯化碳中,则下层紫红色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上层为水相;分液后,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中加入NaI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层无色,上层为黄色,则碘在NaI溶液中。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中加入NaI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层无色,上层为黄色,则碘在NaI溶液中,即I2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CCl4的密度比水大,使用苯代替CCl4,实验现象不相同,B项错误;向溶有I2的NaI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I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I、NaIO3和水,则溶液中不存在I,C项错误;向浓NaI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先Cl2和NaI反应,生成I2和NaCl,然后再发生I2+I-I,则溶液变为无色或浅黄色,D项错误。
答案:A
6.(2022·东莞实验中学月考)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④分别是灼烧、分液
B.海带中含有的硫酸盐在步骤②中实现与碘的分离
C.向反应液中通入过量Cl2实现步骤③
D.步骤⑤酸化时发生反应:5I-+IO+6H+===3I2+3H2O
解析:海带灼烧后得到海带灰,加水浸泡得到海带灰的悬浊液,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加氧化剂得到含碘单质的溶液,加四氯化碳萃取并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碱溶液进行反萃取可得到含碘离子和碘酸根的溶液,再经过酸化可以得到单质碘。根据分析,步骤①是过滤,④是萃取,A项错误;步骤②中并没有将硫酸盐转化为沉淀除去,经过步骤④碘单质转移到有机相中,经过分液与硫酸盐分离,B项错误;过量氯气可能继续将碘单质氧化,故氯气不能过量,C项错误;步骤⑤酸化时碘离子和碘酸根发生归中反应得到碘单质,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D项正确。
答案:D
7.(2022·珠海一中月考)由含硒废料(主要含S、Se、Fe2O3、CuO、ZnO、SiO2等)制取硒的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时得到含硫煤油的方法是蒸馏
B.“酸溶”时能除去废料中的全部氧化物杂质
C.“酸化”的离子反应为SeSO+2H+===Se↓+SO2↑+H2O
D.若向“酸溶”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少量铜,铜不会溶解
解析:由流程可知,煤油溶解S后,过滤分离出含硫的煤油,分离出Se、Fe2O3、CuO、ZnO、SiO2后,加硫酸溶解、过滤,滤液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滤渣含Se、SiO2,再加亚硫酸钠浸取Se生成Na2SeSO3,最后酸化生成粗硒。煤油溶解S后,过滤分离出含硫的煤油,滤渣为Se、Fe2O3、CuO、ZnO、SiO2,“分离”时得到含硫煤油的方法是过滤,故A项错误;加硫酸溶解、过滤,滤液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滤渣含Se、SiO2,“酸溶”时能除去废料中的部分氧化物杂质,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故B项错误;Na2SeSO3酸化生成粗硒,“酸化”的离子反应为SeSO+2H+===Se↓+SO2↑+H2O,故C项正确;若向“酸溶”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少量铜,滤液含硫酸铁,铜会溶解,2Fe3++Cu===Cu2++2Fe2+,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22·梅州第一中学月考)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溶解性与有机溶剂相似,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
B.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C.升温、减压的目的是实现CO2与产品分离
D.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
解析: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为气态,而萃取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故高温条件下不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B项错误。
答案:B
9.(2022·广州育才中学月考)SnI4晶体的沸点为365 ℃,易溶于热石油醚。甲、乙同学分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SnI4。下表为实验数据及SnI4中n(Sn)∶n(I)的验证结果。导致乙同学的验证结果异常的是( )
同学数据
甲
乙
反应物起始量
n(Sn)/mol
0.020
0.020
n(I2)/mol
0.020
0.020
反应物剩余量
n(Sn)/mol
0.010
0.012
n(I2)/mol
0.000
0.000
验证结果
n(Sn)∶n(I)
1∶4
1∶5
A.从a口通入冷凝水
B.回流液滴为无色时停止实验
C.d处出现紫色气体时降低温度
D.用热石油醚洗净剩余锡箔
解析:Sn与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I2===SnI4。产物易溶于石油醚,由于产物沸点较高,得到的产物一直在圆底烧瓶中。碘单质易溶于石油醚,加热反应的过程中石油醚和碘单质会变成蒸气并被冷凝回流下来,当回流液滴为无色时,证明碘单质反应完全。球形冷凝管的冷凝水应从下口进,即a口进,不会影响乙同学的实验验证,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分析,当回流液滴为无色时,证明碘单质反应完全,可以停止实验,不会影响乙同学的实验验证,B项不符合题意;d处出现紫色气体时降低温度,部分碘单质会凝结在干燥管中并与碱石灰发生反应,此时认为碘单质未完全与Sn反应,从而导致剩余的Sn多,实验测得的Sn∶I=1∶5,C项符合题意;石油醚洗净剩余锡箔,对乙同学的实验验证没有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2022·深大附中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未完全变质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解析:久置的Na2O2粉末,在空气中会转化为NaCO3,再加入过量的盐酸,会产生无色气体CO2,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A项错误;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会产生亚硫酸钡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能够全部溶解,而已知实验现象为部分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还有硫酸钡,证明Na2SO3部分氧化,B项正确;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由于硫酸作为催化剂,体系依然为酸性,再加入的强碱性的银氨溶液会优先与硫酸反应,也可能看不到银镜,C项错误;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证明黄色溶液含氧化性的物质,将I-氧化成I2,也可以是Fe3+,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2022·广州模拟)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Ⅰ.实验室按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
海带→灼烧→过滤→氧化→萃取、分液→I2的CCl4溶液
(1)上述实验流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氧化”时加入3 mol·L-1H2SO4和3%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带灰中含有的其他可溶性无机盐,是在________(从以上流程中选填实验操作名称)中实现与碘分离。
Ⅱ.定量探究S2O+2I-===2SO+I2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查阅资料:该反应速率与c(S2O)和c(I-)的关系v=kcm(S2O)cn(I-),k为常数。
实验任务:测定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确定m、n的值。
实验方法:按下表体积用量V将各溶液混合,(NH4)2S2O8溶液最后加入,记录开始反应至溶液出现蓝色所用的时间t。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S2O+2I-===2SO+I2(慢);
I2+2S2O===2I-+S4O(快)。
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E
0.2 mol·L-1 (NH4)2S2O8溶液/mL
10
5
2.5
10
10
0.2 mol·L-1 KI溶液/mL
10
10
10
5
2.5
0.05 mol·L-1 Na2S2O3溶液/mL
3
3
3
3
3
0.2 mol·L-1 KNO3溶液/mL
0
V1
V2
V3
V4
0.2 mol·L-1 (NH4)2SO4溶液/mL
0
V5
V6
V7
V8
0.2%淀粉溶液/mL
1
1
1
1
1
t/s
t1
t2
t3
t4
t5
(4)加入KNO3、(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控制实验条件,其中V1=______,V4=______,V5=________。
(5)当溶液中________(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出现蓝色。根据实验A的数据,反应速率v(S2O)=________ mol/(L·s)。
(6)根据实验数据可确定m、n的值。n=1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用t的关系式来表示)。
解析:Ⅰ.(1)灼烧需要坩埚,过滤需要漏斗,萃取需要分液漏斗,没有用到的是蒸发皿、酸式滴定管。(2)海带中的碘以I-的形式存在,故“氧化”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3)海带灰中含有的其他可溶性无机盐,以萃取、分液实现与碘分离。Ⅱ.(4)对照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须保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为保证溶液总体积不变且仅改变S2O或I-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即每组铵根离子浓度要与碘离子浓度相等,故V1=0 mL,V4=7.5 mL,V5=5 mL。(5)当Na2S2O3耗尽后,会出现蓝色,根据S2O+2I-===2SO+I2(慢);I2+2S2O===2I-+S4O(快)可得计量关系S2O~I2~2S2O,则反应速率v(S2O)∶v(S2O)=1∶2,v(S2O)=v(S2O)=×=×== mol/(L·s)。(6)n=1表示速率与c(I-)成正比,编号C、D、A mol/(L·s)中c(I-)的比值为10∶5∶2.5,则t3∶t4∶t5=4∶2∶1,关系表达式为t5=2t4=4t1。
答案:Ⅰ.(1)蒸发皿、酸式滴定管
(2)H2O2+2I-+2H+===I2+2H2O
(3)萃取、分液
Ⅱ.(4)0 7.5 5
(5)Na2S2O3
(6)t5=2t4=4t1
12.(2022·珠海实验中学月考)[Cu(NH3)x]SO4·yH2O是易溶于水的深蓝色晶体,是广谱杀菌剂。实验室通过如图1流程测定其组成。
(1)[Cu(NH3)x]SO4·yH2O中氨的测定碱溶过程是在如图2装置中进行的,用滴定方法完成烧杯中氨的测定。
①烧瓶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停止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完成后需要将倒扣漏斗提出液面,在烧杯上方用蒸馏水对漏斗的内外壁洗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NH3)x]SO4·yH2O中铜元素含量的测定(已知:Na2S2O3在pH为8~9稳定,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课时规范练35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32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含答案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