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梅苑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梅苑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挂艾叶 B.划龙舟 C.煮粽子 D.放纸鸢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B. 称量烧碱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3.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B.米饭、面条中主要含蛋白质
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单质 D.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
C.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碘离子(I-)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
5.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乙框中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B.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C.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
D.等质量的碳与氧气在不同质量比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二、多选题
7.如图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丁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乙、丙不可以相互转化
C.图中三个反应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
D.甲、乙、丙可以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
三、单选题
8.向200gAgNO3溶液中加入m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21.6g固体。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的质量是178.4g
B.混合粉末的质量范围是5.6g
D.原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
四、填空题
9.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成功举行。本次冬奥会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本次冬奥会火炬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以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本次冬奥会使用了由聚乳酸塑料[化学式为(C3H4O2)a]制成的一次性餐具,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该材料属于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填字母)。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化石能源
10.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g。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4)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
C.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
五、流程题
11.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KOH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浆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木头燃烧后生成灰,“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是一种常用的钾肥,以下物质中,同样可作钾肥的是_____(填序号)。
A.KCl B.K2SO4 C.NH4NO3 D.KOH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
(5)“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_____(填“①”“②”或“③”)利用。
六、实验题
12.“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现有一份生产粉笔的原料,由CaSO4•xH2O和CaCO3混合而成,为了测定该原料的组成,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1)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样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2)已知CaSO4•xH2O在16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CaSO4在1350℃时开始分解;CaCO3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为900℃进行实验,采集了如下实验数据:(所有反应均完全进行,E装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a.样品的质量为m1=22.2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3.6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m4=2.2g
①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g)。
②x的值为_____。
③选用下列_____(填序号)组数据也可求出x的值。
A.ab B.abd C.bcd
(3)当温度达到1350℃时,CaSO4开始分解产生一种固体氧化物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七、计算题
1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盐酸。通过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和溶液的pH如图2所示。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滴入烧杯内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46g。
(1)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挂艾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划龙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煮粽子,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放纸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A
【详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烧碱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缺氟会导致龋齿,故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符合题意;
B、米饭、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由图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实际质量很小,故说法错误;
B.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碘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远大于核外电子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C.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疾病,故说法错误;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有5个电子层,当碘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变成碘离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层仍是5层,故说法正确。故选D。
5.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详解】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丙框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由分子的构成可知,乙框中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64×2):32=4:1,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SO2,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2:(16×2)=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若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氧化钙中含有的钙元素的质量多,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C、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且原固体的质量是镁,质量不可能是0,故选项图像错误;
D、等质量的碳与氧气在不同质量比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开始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7.AD
【详解】A、若丁是铝,铝能和盐酸、硫酸铜、氧化铁反应,若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碳、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则丁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丁是二氧化碳,甲是碳,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则乙、丙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若甲是碳,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丁是二氧化碳,则图中三个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甲是碳酸钙,乙是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丁是盐酸,则甲、乙、丙可以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8.B
【分析】加入氯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硝酸银有剩余,铁和铜全部被消耗完毕,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所以是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生成的固体全部为银,所以反应前质量为200g+mg,反应后质量=滤液质量+固体银的质量,所以滤液质量=200g+mg-固体银的质量=200g+mg-21.6g=178.4g+mg,所以滤液质量大于178.4g,选项A错误;
B、假设混合粉末中全是铁,则铁的质量为x,
,x=5.6g
若混合物全是铜,则铜的质量为y,
,y=6.4g
而混合物为铁和铜的混合物,所以其质量介于x与y之间,即5.6g<m<6.4g,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铁被全部反应完毕,剩余的固体为生成的银,银金属活动性弱于氢,所以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选项C错误;
D、反应中铜和铁被全部消耗完毕,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单质,而加入氯化钠之后,还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还有硝酸银未反应,而先按生成21.6g银计算,根据银质量守恒,设硝酸银质量为a,a×,a=34g,溶质质量分数=,而硝酸银还有剩余,所以含有硝酸银的质量大于34g,因此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7%,选项D错误。故选B。
9.(1)2H2+O22H2O
(2)合成材料
(3)D
【详解】(1)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2)聚乳酸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3)A、使用太阳能不会产生污染且可以再生,则属于绿色能源;
B、使用风能不会产生污染且可以再生,则属于绿色能源;
C、使用水能不会产生污染且可以再生,则属于绿色能源;
D、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则不属于绿色能源;
故选D。
10.(1)40
(2)增大
(3)ab/ba
(4)AD
【详解】(1)由图像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0g,则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t1℃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小于t2℃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t2℃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a点时,继续加水,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a点时含有未溶解的固体,a点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点时,40g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c、d两点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溶质质量相同,均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ab。
(4)A、由图像可知,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40g,溶质质量相等,说法正确;
B、c点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蒸发溶剂是否会析出溶质,说法错误;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不变,为50g+20g=70g,说法错误;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说法正确;
答案:AD。
11.(1)AB
(2)玻璃棒
(3)K2CO3+Ca(OH)2═CaCO3↓+2KOH
(4)CaCO3
(5)③
【详解】(1)A、KCl中含有钾元素,可以用作钾肥,符合题意;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可以用作钾肥,符合题意;
C、NH4NO3中不含有钾元素,不能用作钾肥,不符合题意;
D、KOH中虽然含有钾元素,但是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操作②为分离液体和固体的操作,即为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需要玻璃棒引流;操作③为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实蒸发过程中需要玻璃棒搅拌,防止剧部温度过高造成的液体飞溅,故验室里进行操作②(过滤)、操作③(蒸发)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反应池”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由流程图可知,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所以在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CaCO3;
(5)“操作③为蒸发结晶的操作,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③利用。
12.(1)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
(2) 5.0 2 BC
(3)
【分析】由题意和反应装置可知实验原理是对样品进行加热,x水硫酸钙受热分解生成硫酸钙和水,C装置吸收生成的水分,即可确定样品中x水硫酸钙的质量,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装置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即可确定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装置A和E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1)根据分析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故填: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
(2)①根据分析可知碳酸钙分解生成2.2g二氧化碳,设碳酸钙的质量为a
故填:5.0;
②根据分析样品中含结晶水的质量为3.6g,硫酸钙的质量=样品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22.2g-3.6g-5.0g=13.6g,CaSO4•xH2O中硫酸钙与水的微粒个数比=,所以CaSO4•xH2O的化学式为CaSO4•2H2O,故填:2;
③A.剩余固体的成分是硫酸钙和氧化钙,利用样品的质量和剩余固体的质量没法求出硫酸钙的结晶水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x的值,A不符合题意;
B.D装置增重的质量(d)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生成氧化钙的质量和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剩余固体的成分是硫酸钙和氧化钙,样品中硫酸钙的质量=剩余固体质量(b)-氧化钙的质量,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样品的质量(a)-硫酸钙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所以根据abd的数据可求出x的值,B符合题意;
C.D装置增重的质量(d)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生成氧化钙的质量和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剩余固体的成分是硫酸钙和氧化钙,样品中硫酸钙的质量=剩余固体质量(b)-氧化钙的质量,根据分析C装置增重的质量(c)为结晶水的质量,所以根据bcd的数据可求出x的值,C符合题意;
故选BC;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固体氧化物为氧化钙,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另外一种气体是氧气,所以该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3.(1)Na+、Cl﹣、OH﹣
(2)设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设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0%。
【详解】(1)a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Cl-、OH-。
(2)解析见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梅苑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梅苑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