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教科院提供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教科院提供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知识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①鉴别羊毛和涤纶——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
③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O2——节约能源
④空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⑤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得到蓝色溶液
C.NaOH固体放置于空气中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D.CO通过灼热Fe2O3,可观察到粉末由红棕色变成银白色
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中为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
B.图②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6
C.图③中X可能为7,也可能为8
D.图④中甲和乙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4.染发时常用到一种着色剂一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致癌的化学药品。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C.对苯二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对苯二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5.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汽油除去油污
乳化作用
B
酒精要密闭保存
原子间隔变大
C
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H+
D
真金不怕火炼
金的熔点高
A.A B.B C.C D.D
6.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转化过程有两种氧化物 B.转化①为化合反应
C.转化②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该过程实现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7.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A.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探究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多
A.A B.B C.C D.D
8.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中现象: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B.乙中反应为
C.丙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小于反应前溶液质量
D.由甲、丙可得出金属活动性:Al>Cu>Ag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加等量相同温度的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
B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MgSO4
加入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D
分离KNO3和Ba(NO3)2固体
先加入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NO3,充分搅拌
A.A B.B C.C D.D
10.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中含有少量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Cl
B.t2℃时,等质量KNO3溶液、KCl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将30gKC1固体放到盛有7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得30%的KCl溶液
D.分别将t3℃时的KNO3、KCl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2℃,最终得到的两溶液浓度相同
11.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电解水
C.向等质量的Mg、Fe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Mg在O2中燃烧
A.A B.B C.C D.D
12.下图为碳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常见含碳物质,“→”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丁、戊均易溶于水
B.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C.转化“甲→乙→丙”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D.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
二、实验题
13.请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①的名称是_______。
(2)用一定质量的KMnO4制取O2,选用装置A、D、E,并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O2体积。请分析下列过程:
①KMnO4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D装置内导管(“b”或“c”)应该怎样延伸?请在下图中画出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块状FeS(块状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H2S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14.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I:用图1实验装置制取并在直玻璃管内收集满干燥O2;
实验Ⅱ:用集满O2的直玻璃管组装成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D、E管内空气已被抽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检查直玻璃管内集满O2的方法为_______。
(3)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完成以下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关闭K1和K2,观察E试管内的铁丝
铁丝不生锈
_______。
②_______。
铁丝不生锈
铁只与O2接触,不生锈
③关闭K1打开K2,观察E试管内的铁丝
铁丝生锈
_______。
三、流程题
15.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的处理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某垃圾处理厂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Fe、Cu、Fe2O3、SiO2)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如下图所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且与硫酸溶液、碱溶液都不反应。
难溶性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名称为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
(2)从Fe、Cu混合物中分离出Cu的方法为_______,写出Cu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
(3)写出步骤②、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②:_______。
步骤④:_______。
(4)下列有关垃圾分类与处理正确的是______。
A.废弃的金属和废旧干电池属于可回收垃圾
B.家庭过期的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C.碎玻璃、果皮属于其他垃圾
D.垃圾分类对垃圾回收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四、综合应用题
16.长期使用硬水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也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化学兴趣小组对水壶底部的水垢产生兴趣,想测定其成分【由CaCO3和Mg(OH)2组成】的含量。同学们取水垢粉末15.8g于烧杯中,再向其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收集的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时间
t1
t2
t3
t4
产生气体质量/g
1.1
3.3
4.4
4.4
(1)实验室用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
(2)检验水垢粉末中是否含有CaCO3:取样滴入适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证明水垢含有CaCO3。
(3)计算该水垢粉末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4)15.8g该水垢粉末中Mg(OH)2的质量为_______g。
参考答案:
1.B
【详解】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抽丝灼烧后闻气味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故正确;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故错误;
③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故正确;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故错误;
⑤塑料制品不易降解,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而不是产生大量白雾,故A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B错误;
C、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放置于空气中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故C正确;
D、CO通过灼热Fe2O3,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单质,可观察到粉末由红棕色变成黑色,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图①中为锡元素,锡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由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故A说法正确;
B、图②中质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即为碳元素,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4=6,故其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故B说法正确;
C、图③不确定该图为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所以当X=7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表示的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当X=8时,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2+8+8=18,表示的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C说法正确;
D、图④中甲和乙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和氩元素,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化学性质稳定,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说图④中甲和乙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A
【详解】A、根据图示的结构式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6H8N2,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苯二胺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有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苯二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9: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苯二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相似相容原理,解释错误;
B、酒精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酒精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解释错误;
C、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H+,解释正确;
D、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解释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丙是C2H4,丁是C2H5OH,转化①为:,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B.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转化①是,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转化②化学方程式为:,所以转化②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乙烯C2H4和乙醇C2H5OH属于有机物,在整个转化过程中,实现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不能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错误;
B、通过对比实验,盛氢氧化钠的塑料瓶变瘪更明显,说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正确;
C、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可燃物种类和是否与空气接触;不能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错误;
D、探究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多应该使用澄清石灰水,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铝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Cu,因此,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A正确;
B、乙中反应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丙中是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数量关系可以看出,每510份质量的硝酸银反应后生成213份质量的硝酸铝,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丙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小于反应前溶液质量。C正确;
D、由甲可得出金属活动性:Al>Cu;由乙可得出金属活动性:Cu>Ag。所以由甲、乙可得出金属活动性:Al>Cu>Ag。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9.A
【详解】A、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能够区别,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碳酸和盐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都会变红,故B错误;
C、加入的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也会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除去杂质的同时,也将原物质除去,故C错误;
D、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洗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硝酸,硫酸钡不能和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钡,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KCl中含有少量KNO3的分离方法是蒸发结晶法,故说法错误;
B、在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状态、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小都有关系,无法判断,故说法错误;
C、t3℃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8.6%,不能配制30%的氯化钾溶液,故说法错误;
D、由于在t2℃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3℃时5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和200克饱和氯化钾溶液降温至t2℃时,最终得到的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红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开始燃烧时燃烧放出热量,气体膨胀,压强增大,随着反应进行,燃烧消耗氧气,燃烧结束时压强应该会小于初始压强,故选项图像描述错误;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两物质的质量比不是2:1,故选项图像描述错误;
C、根据Mg、Fe与HCl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两物质消耗等质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消耗24份质量的Mg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消耗56份质量的Fe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则消耗等质量的Mg、Fe,Mg产生的氢气较多,故选项图像描述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Mg消耗的质量较多,氧气消耗的质量较少,图示中Mg消耗的较少,氧气消耗的较多,故选项图像描述错误。
故选C。
12.D
【分析】由转化可知,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常见含碳物质,且碳元素除0价外只有+2、+4两种价态。再根据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可知,甲为单质碳,乙为一氧化碳(CO),丙为二氧化碳(CO2),丁为碳酸(H2CO3),戊为碳酸盐。
【详解】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戊为碳酸盐,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以是难溶性碳酸盐,选项A错误;
B、X元素是碳元素,碳元素可以形成的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不同的单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错误;
C、“甲→乙→丙”的转化即“碳→CO→CO2”的转化,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选项C错误;
D、碳酸溶于水显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但碳酸极不稳定,受热极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酸性消失,溶液颜色由红色恢复石蕊试液的紫色,选项D正确。
故选D。
13.(1)长颈漏斗
(2)
(3) C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①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那么D装置内导管c应该延伸至瓶底,气体从b进入集中在装置上部,将水从长管c压入量筒,则图为: ;
(3)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若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C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则还生成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
14.(1)
(2)打开K2,将带火星木条靠近直玻璃管上端,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满(合理即可)
(3)
(4) 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 关闭K2打开K1,观察D试管内的铁丝 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
【详解】(1)A装置内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直玻璃管内充满氧气的实验方法是:打开K2,将带火星木条靠近直玻璃管上端,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满(合理即可);
(3)B装置内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关闭K1和K2,观察E试管内的铁丝,铁丝不生锈,是因为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
②关闭K2打开K1,观察D试管内的铁丝,铁丝不生锈,是因为铁只与O2接触,不生锈;
③关闭K1打开K2,观察E试管内的铁丝,铁丝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
15.(1) 过滤 引流
(2) 用磁铁吸引铁;或用足量稀盐酸分别与铁和铜混合物反应并过滤;或将铁和铜混合物与足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并过滤(答案合理即可) 做导线(其他合理用途也可)
(3)
(4)BD
【详解】(1)操作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可用磁铁吸引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可用足量稀盐酸分别与铁和铜混合物反应并过滤,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可将铁和铜混合物与足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并过滤,从而分离出铜;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
(3)步骤②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④中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难溶性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故该反应为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废弃的金属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废旧干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
B、家庭过期的药品有害,属于有害垃圾,符合题意;
C、碎玻璃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果皮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BD。
16.(1)肥皂水
(2) 澄清石灰水(答氢氧化钙溶液或Ca(OH)2溶液均可) 石灰水变浑浊
(3)63.3%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3.3%。
(4)5.8
【详解】(1)实验室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取样滴入适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垢含有CaCO3;
(3)过程见答案;
(4)15.8g该水垢粉末中Mg(OH)2的质量为15.8g-10g=5.8g。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十二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十二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教科院提供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教科院提供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