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课外阅读
    王德,字汝修,永嘉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俺答围都城,屡陈军国便宜,悉报可。时尽闭,避难者不得入,号呼彻西内。德以为言,民始获入。寇退,命募兵山东,所得悉骁为诸道最。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保障计。三十七年夏,倭自梅头至,大德偕族父沛督义兵击之,宵遁。亡何,倭复至,大掠。德愤怒,勒所部追袭至龙湾,射杀数人,骂贼死。然倭自是不敢越德乡侵郡城矣。
    (节选自《明史·忠义二》)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屡陈军国便宜           (2)所得悉骁勇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 保障计
    10.王德的“忠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概括。  

    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淳于髡①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客有见②髡于梁惠王,惠王屏③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④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②见:推荐,介绍。③屏(bǐng):使退避。④讴:民歌,歌谣。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惠王怪之
    (2)亦会先生来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12.【乙】选文梁惠王向淳于髡“学习”的看法请简析。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庄子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 ②竖子:年轻的奴仆。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问其故 ②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9.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10.对比是乙文主要的写法,请分析乙文中的对比写法及其作用。(3分)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①。石际生青彩簵筱②,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③。山顶皆平整如砥,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田畴尽长大瓠④,瓠中实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国稻梁可比。人得足食,不假耕种。人寿一百二十,中无天折疾病暗聋跛躄⑤之患。百岁已下,皆自记忆。百岁已外,不知其寿几何。寿尽则歘然⑥失其所在,虽亲族子孙,皆忘其人,故常无忧戚。每日午时一食,中间唯食酒浆果实耳。餐亦不知所化,不置涸所。人无私积囷⑦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无灌园鬻蔬,野菜皆足人食。十亩有一酒泉,味甘而香。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各各明惠。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此和神国也。虽非神仙,风俗不恶。
    【注释】①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②簵(lù):竹名;筿(xiǎo)细竹。③嘲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④瓠hù:瓠瓜。⑤躄:bì腿瘸。⑥歘然(xū):快速的样子。 ⑦ 囷(qūn):存储。
    8.解释下列带点词
    (1)山顶皆平整如砥 ( )
    (2)故常无忧戚( )
    (3)中间唯食酒浆果实耳  ( )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国 人 日 相 携 游 览 歌 咏 陶 陶 然 暮 夜 而 散 未 尝 昏 醉。
    10.陶渊明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和神国算不算是“世外桃源”?请结合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林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选自《宋史岳飞传》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日啖刍豆数斗() (2)此其寡取易盈()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0.这篇文章以马喻人,读后说说应该怎样对待人才?(3分)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未考试语文试题
    【乙】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二人名位未振 (2)则相与谈宴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而 颇 能 诱 厉 后 进 馆 之 者 十 六 七 虽 晨 炊 不 给 怡 然 不 介 意
    10.【乙】文中韩愈有哪些堪称“伯乐”的行为?(3分)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乙】
    沈宣词尝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唐语林》)
    8.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意常不足 ( ) (2)市贡马( )
    9.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咸 通 六 年 客 有 马 求 售 洁 白 而 毛 鬣 类 朱 甚 异 之
    10.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课外阅读
    王德,字汝修,永嘉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俺答围都城,屡陈军国便宜,悉报可。时尽闭,避难者不得入,号呼彻西内。德以为言,民始获入。寇退,命募兵山东,所得悉骁为诸道最。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保障计。三十七年夏,倭自梅头至,大德偕族父沛督义兵击之,宵遁。亡何,倭复至,大掠。德愤怒,勒所部追袭至龙湾,射杀数人,骂贼死。然倭自是不敢越德乡侵郡城矣。
    (节选自《明史·忠义二》)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屡陈军国便宜           (2)所得悉骁勇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 保障计
    10.王德的“忠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概括。  
    8.(1)陈述、上奏、奏明(2)全,全都,
    9.德乡居/以倭乱/(此处可不断)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此处断也可)为保障计
    10.①关爱百姓(引用“德以为言,民使获入”也可)②保家卫国(引用“倾赀募健儿为保障计”也可)③骁勇善战(引用“德偕族父沛督义兵击之”或“德愤怒,勒所部追袭至龙湾”也可),
    【解析】8.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屡陈军国便宜”的句意是:多次奏陈有关军政重事的建议。陈:陈述、上奏、奏陈等。
    (2)“所得悉骁勇”的句意是:他所募的都是矫健勇猛之士。悉:全,都。
    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保障计”的意思是:王德在家乡闲住时,因为倭寇侵扰,把母亲接进城内居住,将其全部家财用来募兵,来保卫家乡。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保障计。
    10.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从“俺答围都城,屡陈军国便宜,悉报可”可见王德为国事着想,体现出其“忠义”;“时尽闭,避难者不得入,号呼彻西内。德以为言,民始获入”表现出王德关爱百姓,体现出其“忠义”;从“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赀募健儿为保障计”,王德为保卫家乡将其全部家财用来募兵,体现出其“忠义”;从“倭自梅头至,大德偕族父沛督义兵击之,宵遁”“德愤怒,勒所部追袭至龙湾,射杀数人”可见其骁勇善战,体现出其“忠义”。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王德,字汝修,是永嘉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蒙古旗之俺答围京师,王德多次奏陈有关军政重事的建议,都被采纳。当时京师城门都关闭,避难人民不能入城,呼喊之声,响彻西宫。王德将此情形报告朝廷,这样,难民才得以入城。俺答军退,命王德到山东募兵。他所募的都是骁勇之士,是诸将募兵中最好的。王德在家乡闲住时,因为倭寇侵扰,把母亲接进城内居住,将其全部家财用来募兵,来保卫家乡。嘉靖三十七年(1558)的夏天,倭自梅头进犯永嘉,大肆掳掠。王德与同族叔父王沛督率义军抵御,倭乘夜逃去。不久,倭寇又来进犯。大肆掠夺。王德愤怒,统率所部追至龙湾,射杀数十敌人,大骂倭寇。但从此以后,倭寇再也不敢经过王德家乡去侵犯郡城。

    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淳于髡①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客有见②髡于梁惠王,惠王屏③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④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②见:推荐,介绍。③屏(bǐng):使退避。④讴:民歌,歌谣。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惠王怪之
    (2)亦会先生来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12.【乙】选文梁惠王向淳于髡“学习”的看法请简析。
    10.(1) 感到奇怪;(2)恰巧,适逢
    11.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12.【乙】文中淳于髡认为学习不可旁骛,必须认真专注才有效果;所以前两次拜见惠王时他都沉默不语,第三次拜见时,惠王心无杂念,两人才会彻谈三天三夜毫无倦意。
    【详解】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惠王感到很奇怪。怪:感到奇怪。
    (2)句意:也恰巧遇到淳于先生来了。会:恰巧,适逢。
    11.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及相关文言标志进行分析。
    句意: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了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恰淳于先生来了。“前淳于先生之来”的意思是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后面断开;“人有献善马者”中“人”是名词,作主语,故在其后断开,“者”表停顿,后面断开;“寡人未及视”意思是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其后断开。
    据此这个句子可断句为: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乙】文“髡曰:‘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可知,淳于髡因为梁惠王和他交谈时,心思全放在相马或用了在声色上,不能专心致志和他交谈,于是他沉默不语。到了第三次,梁惠王和他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毫无倦意,由此可见,淳于髡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心有旁骛。
    【点睛】参考译文:
    【乙】淳于髡见识广博,强于记忆,学习不专注一家之言。有一次,有一个客人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梁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任那个客人说:“你称赞淳于髡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儿收获也没有得到啊。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说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客人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前一次见惠王时,惠王的心思全放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惠王时,惠王的心思却用了在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给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了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恰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恰巧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一回事。”后来淳于髡见惠王,两人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毫无倦意。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庄子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 ②竖子:年轻的奴仆。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问其故 ②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9.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10.对比是乙文主要的写法,请分析乙文中的对比写法及其作用。(3分)
    8. 2分 ①缘故 ②因为
    9. 3分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少断、多断、错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0. 3分 文中“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昨日山中之木”与“今主人之雁”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下文“成材与不成材”的讨论与思考,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举出文中的对比写法1分,作用2分。)
    【参考译文】
    【乙】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庄子)问他们(不砍树的)原因,(伐木人)说:”(因为)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由于不成材而能过完天赋予它的寿命。”庄子出山后,住到一位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吩咐年轻的奴仆杀雁并烹食它。年轻的奴仆请示说:”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吧。”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没有才能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雁因为没有才干而被杀掉。先生你将要站在哪一边?”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劳累。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①。石际生青彩簵筱②,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③。山顶皆平整如砥,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田畴尽长大瓠④,瓠中实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国稻梁可比。人得足食,不假耕种。人寿一百二十,中无天折疾病暗聋跛躄⑤之患。百岁已下,皆自记忆。百岁已外,不知其寿几何。寿尽则歘然⑥失其所在,虽亲族子孙,皆忘其人,故常无忧戚。每日午时一食,中间唯食酒浆果实耳。餐亦不知所化,不置涸所。人无私积囷⑦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无灌园鬻蔬,野菜皆足人食。十亩有一酒泉,味甘而香。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各各明惠。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此和神国也。虽非神仙,风俗不恶。
    【注释】①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②簵(lù):竹名;筿(xiǎo)细竹。③嘲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④瓠hù:瓠瓜。⑤躄:bì腿瘸。⑥歘然(xū):快速的样子。 ⑦ 囷(qūn):存储。
    8.解释下列带点词
    (1)山顶皆平整如砥 ( )
    (2)故常无忧戚( )
    (3)中间唯食酒浆果实耳  ( )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国 人 日 相 携 游 览 歌 咏 陶 陶 然 暮 夜 而 散 未 尝 昏 醉。
    10.陶渊明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和神国算不算是“世外桃源”?请结合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
    8. 砥:磨刀石,引申为平坦 故:因此 食:进食
    9.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
    10.和神国是“世外桃源”,原因如下:①这里环境优美,草木茂盛,奇花异果,禽鸟啼鸣;②物产丰富,余粮充足,人们生活富足,百姓生活安乐;③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④民风淳朴,不私藏粮食,不求利。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山顶都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引申为平坦;
    (2)句意为: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通常是没有悲伤担忧的感受的。故:因此;
    (3)句意为:这期间的时间只是进食酒浆或吃瓜果罢了。食:进食。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这个国的人每天扶老携幼的到处游玩,唱歌吟咏,闲适欢乐,到晚上就散去,也没有人会喝醉。
    “国人日相携游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交代和神国的人每天都会扶老携幼的到处游玩,应和后文断开;“歌咏陶陶然”交代游玩的气氛,大家歌咏吟唱,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暮夜而散”交代傍晚人群散去,二者表达意思不同,故“歌咏陶陶然”和“暮夜而散”之间应断开;“未尝昏醉”交代结果,虽然大家喝酒吟唱玩得尽兴,但是也没有喝醉的,故应和前文“暮夜而散”断开;
    故断句为: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可知陶渊明通过渔人意外闯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大家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图景,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
    根据乙文中“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筱,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可知,和神国环境优美,草木茂盛,奇花异果,禽鸟啼鸣;
    根据乙文中“人无私积困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可知,和神国人们生活富足、和乐,余粮充足,物产丰富,百姓生活安乐;
    根据乙文中“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可知,和神国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治,亲如一家。并且民风淳朴,不私藏粮食,不求利。
    由此可得和神国与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相似,所以和神国算“世外桃源”。
    【点睛】参考译文:
    【乙】已经到了和神国。这和神国里没有大山,最高的山也不过几十丈高,山上全是碧绿的玉石,石缝里生长着彩色的花草。到处都是奇异的花朵稀有的果子,绿茵茵的草地一望无际,各种珍禽在鸣婉啼叫。山顶都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向下迸泻的泉水,有二三百道。原野上没有平常的树木,全都生长着白果树和代表着相思的石榴树这一类的树木。田地上都长着大大的瓠瓜,瓠瓜中用五谷填充,味道香甜美好,不是中国的稻米高粱这些谷物可比拟的。人们获得充足的粮食,就不会租赁田地来耕种。人们的寿命可以到一百二十岁,这里面的人没有短命早死、患疾病、耳聋、腿瘸等的担忧。百岁以下的人,都能清晰地记得自己的事情,百岁以上的人,就不知道他们的寿命能够达到多少岁。寿命已到尽头就会快速地失去他曾经在人们心里的印象,即使是家族的亲戚子孙,都会把这个人忘掉,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通常是没有悲伤担忧的感受的。每天到中午的时候吃一次饭,这期间的时间只是进食酒浆或吃瓜果罢了。食物也不会腐化,不把它放在干涸的地方。人们从来不存储粮食,多余的粮食都放在田地里,谁需要谁就去拿。没有人灌溉菜园卖菜,野菜都可以满足人们食用。每十亩地就有一孔酒泉,味道甜美香醇。这个国的人每天扶老携幼的到处游玩,唱歌吟咏,闲适欢乐,到晚上就散去,也没有人会喝醉。全国的人都自发的相亲相爱,就像一家人一样,人人聪明贤德,也没有什么经商买卖的事,因为谁也不贪图小利。这就是和神国。虽然不是神仙一般的地方,但是它的风俗非常美好。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林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选自《宋史岳飞传》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日啖刍豆数斗() (2)此其寡取易盈()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0.这篇文章以马喻人,读后说说应该怎样对待人才?(3分)
    8.(1)吃2.饱
    9.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3分)
    10.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3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绍兴七年,岳飞觐见皇帝,赵构从容地问道:“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岳飞说:“臣原有两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吃和喝。两匹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得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得迅速,自午时到酋时,还可以跑上二百多里。卸下马鞍、马甲之后,并不会喘粗气和出汗,就像没事一样。这两匹马可谓能吃喝但不乱吃滥饮,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这两匹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我)拉住缰绳还未坐稳,(马)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得就像快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低下的劣马啊。”赵构听后说好。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未考试语文试题
    【乙】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二人名位未振 (2)则相与谈宴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而 颇 能 诱 厉 后 进 馆 之 者 十 六 七 虽 晨 炊 不 给 怡 然 不 介 意
    10.【乙】文中韩愈有哪些堪称“伯乐”的行为?(3分)
    8.(2分)
    (1)名声 (2)一起
    9.(3分)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断对1处给1分。
    10.(3分)
    ①不避寒暑地在公卿间称赞推荐孟郊、张籍二人。②显贵后像昔日一样与孟郊、张籍二人交谈会餐,论文赋诗。③常常引导鼓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即使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
    应不上,也和颜悦色毫不在意。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乙】
    沈宣词尝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唐语林》)
    8.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意常不足 ( ) (2)市贡马( )
    9.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咸 通 六 年 客 有 马 求 售 洁 白 而 毛 鬣 类 朱 甚 异 之
    10.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3分)
    8.(1)满足或足够 (2)购买
    9. 咸 通 六 年/ 客 有 马 求 售/ 洁 白 而 毛 鬣 类 朱 /甚 异 之(每处1分)
    10. [甲]文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就要懂得尊重、饲养和驾驭千里马。(1分)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还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2分)

    相关试卷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福建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