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054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共60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内容梳理】 5、《黄河颂》------光未然6、《老山界》----陆定一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8、《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9、《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庆(编)字词积累5、《黄河颂》巅峰diān 浊流zhuó 劈开pī 气魄pò ( 坚强qiáng 强迫qiǎng 倔强jiàng )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宛转wǎn :文中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九曲连环qū:文中指黄河九个重大的弯。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祥地。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一泻万丈xiè: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屏障píng zhàng: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bǔ :喂养,比喻培养。 6、《老山界》惊惶 huáng 酣然入梦 hān 马匹pǐ 苛捐杂税kē 蜷quán 咀嚼jǔ jué 篱笆lí ba 闪烁shuò 呜咽wū yè 骨碌gū lu 矗立chù 澎湃pài悬崖xuán yá 灌输guàn 打颤zhàn【满望】 十分希望。【攀谈】 闲谈。【苛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奇观】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骨碌】 滚动。【酣然入梦】 畅快地入睡。【矗立】 高耸地立着。【什物】 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7、《谁是最可爱的人》坚韧(rèn) 淳朴(chún) 谦逊(xùn)火焰(yàn) 军隅里(yú) 覆灭(fù)掷(zhì) 摁倒(èn) 掰断(bāi)聚歼(jiān) 脸膛儿(táng) 过瘾(yǐn)什物(shí) 短褂儿(guà) 豁亮(huò)憋闷(biē) 溜达(liū da) 胸脯(pú)汹涌(xiōng yǒng)【淳朴】 诚实朴素。【谦逊】 谦虚恭谨。8、《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hóng 蚱蜢zhà měng 镐头gǎo 碾niǎn 辗转zhǎn 缠绕 rào 田垄lǒng 山涧jiàn 丰饶ráo 辘辘lù 奔驰 亘古gèn 呻吟shēn yín 泛滥 làn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常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的流行。嗥鸣háo :(野兽)大声嚎叫。谰语lán:没有根据的话。污秽huì:肮脏的东西。炽痛chì:热情而深沉。默契qì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斑斓bān lán :灿烂多彩。 (波澜 斑斓)怪诞dàn:荒诞离奇。文学常识 《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老山界》作者陆定一(1906—1996),无产阶级革命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诗人、作家。代表作有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等。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本文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赞美了本兰的勇敢、谨慎、机敏。 文本解读黄河颂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颂” 2.再读课文,这篇文章分为哪几部分?哪一部分是主体? 课文可分为朗诵词与歌词两个部分。 歌词部分是课文的主体。3.大声朗读歌词部分,作者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的,而是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黄河滚滚3.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近镜头特写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横向描写黄河的流向纵向展开到黄河流域的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当、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4.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作用: 作用:“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5.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比喻,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黄河养育中华民族②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比喻,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黄河保卫中华民族③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比喻,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力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6.说一说: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和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反复7、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8.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9.联系生活实际及时代背景,谈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颂黄河抒壮志望颂绘黄河惊涛澎湃浊流婉转力劈中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观念文章结构老山界2.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明确: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第一部分(1):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三部分(33):点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3.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讨论交流,完成表格。4.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5.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①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例一:12段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赏析:仰视所见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山势的陡峭险峻,也表现出红军人数之多。“奇观”一词饱含着作者对红军战士豪迈的气势、坚强的革命意志的赞叹。例二:22段(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赏析: 连用三个比喻句,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突出了山势的险峻,点明了红军的艰难处境。例二:22段(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赏析: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将此时的听觉感受行云流水般挥洒出来,烘托出夜色的静谧,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例三:31段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赏析: 此处自然环境描写明朗、清新,表现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本文材料组织清晰,叙述语言生动具体,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内容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曲“最可爱的人”的赞歌一座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一曲“最可爱的人”的赞歌一座共和国历史的丰碑 作者在第二部分写了三个事例,请从描写对象,时间,地点,情节主体,志愿军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角度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完成下表。事例②马玉祥打完仗下阵地烈火炙人的民房火中救人对朝鲜人民的爱国际主义精神事例①某部先头连打仗时枪林弹雨的战场阻击敌人对敌人的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例③一个普通战士休息时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谈心明志对祖国人民的爱爱国主义精神对敌人的狠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荣誉感,是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共同表现志愿军指示是“最可爱的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顺序可颠倒吗顺序可颠倒吗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思考: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不可调整。 因为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所以“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 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中救儿童”是这层意思更直接的体现,因此放在第二位。 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防空洞中的谈话”这一事例中揭示出来。 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阅读 “松骨峰战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二次战役时;松骨峰(或书堂站);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松骨峰战斗;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打死300多敌人,使主力聚歼了敌人。 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要素1.到“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2.到“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3.到段尾。按战前、战中、战后 按战前、战中、战后 将本段分为三层,并说出这样分层的理由。壮烈壮烈用一个词概括松骨峰战斗特点(从文中找出)找出描写马玉祥外貌的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显得稍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表达作者喜爱之情。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起因:结果: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汉江南岸的一个小村; 马玉祥;马玉祥火中救小孩;敌机袭击,扔燃烧弹;救出小孩。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环境描写(火、烟)人物的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心理描写套在语言描写中) 本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 表现环境之危险,烘托马玉祥救人的奋不顾身。提示:环境描写,一般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烘托人物的某种品质。 本段反复写了烟和火,请你找出来,然后说说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对朝鲜人民的爱对朝鲜人民的爱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思想基础,这句话是:以冻土豆充饥接石缝的水喝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防空洞谈话不觉得苦吗怎么能不觉得……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你想不想祖国啊谁不想哩……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怎么答对呢?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对祖国和朝鲜有什么要求想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贡献很大要求很少品格很高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爱国主义精神松骨峰战斗------坚强意志----革命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高尚品质----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品质精神小结: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首都人民欢迎志愿军回国阅读结尾两段pá朗读:六个“你”各指什么人? 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父母夫妻或情侣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六个“当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为什么运用排比?使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将这种和平幸福的生活和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吃苦联系起来,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写祖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意图是什么?议论和抒情。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起什么作用?——“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突出中心突出中心点题和呼应开头的是哪一句?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2、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土地的誓言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品读探究第一段: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品读探究第二段: 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为何使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了“呼告”手法,这是一种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分小组探讨: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 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主要内容木兰诗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踏上征程亲人团聚恢复女郎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立功凯旋辞官还乡 1.文章中心概括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2.写作特点(1)浓郁的民歌特色。本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以悬念“叹息”起笔,接着一问一答,这是民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全诗用口语写成,生动质朴,生活气息极浓。如“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这些口语化的称呼,都具有通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琢,自然流畅。 (2)大量铺陈排比,感染力强。如文中的“东市买骏马……”“爷娘闻女来……”“开我东阁门……”,这些排比句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叙事详略得当。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离家出征、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诗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建功受赏辞官回乡—— 详 写—— 略 写—— 详 写—— 详 写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因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好 处讨论交流 从课文的“ ”一句,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 的人. 木兰形象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 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品味语言 整理课文中的修辞句,进一步明确其特点和作用,加深对乐府民歌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特点的认识。 此文“互文”甚多,你能在文中找出几句呢? 1.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两句 说的是十年的征战,经历了数百次战斗,有的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有的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两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两句是复沓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也是排比句。 这几句是排比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 描写了战地生活的艰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对偶 互文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烘托了木兰英勇善战,生还不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对偶 夸张 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间接表现了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排比 互文 对偶 展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装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她的喜悦。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反问,比喻 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赞美了木兰的谨慎、机智。 3.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穿②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③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计,同伴(2)古今异义①木兰当户织古义:门 今义:门第
②阿爷无大儿古义:父亲 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⑦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⑧策勋十二转古义:次 今义:旋转
(3)一词多义①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②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搀扶)③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上) ④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⑤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⑥策:策勋十二转(记) 策马扬鞭(鞭打) 执策而临之(鞭子) ⑦何:问女何所思(什么) 水何澹澹(多么)(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 愿为市鞍马 市:原意为集市,文中指买
策勋十二转 策:原意为竹简,文中指登记②名词用作状语 当窗理云鬓 云鬓:原意为云彩,文中指像云一样的(5)重要句子翻译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木兰)在各个集市买来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溅溅”的流水声。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得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将士们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⑤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还赏赐很多财物。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贴上好看的花黄。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⑧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6)问题探究①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思念亲人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②第三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答: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战事紧迫。表现出木兰的精明干练。表明木兰对从军的重视。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夸张,对偶,互文、对偶。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练,字字千金。④第五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具有怎样的情操?答:运用夸张。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了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⑤第六自然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答:排比。表现了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⑥“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明木兰出征的路线,突出了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以及宿营地点的荒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的夜间环境的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思亲的女儿情怀,刻画了一位鲜活的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赴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⑦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⑦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