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科学家根据各种证据推测,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北京猿人 B. 森林古猿 C. 黑猩猩 D. 长臂猿
    2. 男性和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
    A. 睾丸和子宫 B. 睾丸和卵巢 C. 输精管和输卵管 D. 精囊腺和卵巢
    3. 青春期是人体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
    A. 身高突增 B. 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C. 性器官迅速发育 D. 近视高发
    4. 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恢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A. 糖类 B. 脂肪 C. 水 D. 蛋白质
    5. 青少年因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 夜盲症——缺维生素A B.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
    C. 贫血——缺钙 D. 坏血病——缺维生素C
    6. 小红的弟弟在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 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 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 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D.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合理营养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 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 B. 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 多吃高能量食品可促进身体快速发育
    8. 人体吸入、呼出气体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B.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多
    D.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减少
    9. 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D.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10. 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其中②部分所含的血液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白细胞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11. 我国科考队员成功在珠峰架设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登峰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2. 小黄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就医,通过验血发现其血液中(  )
    A. 红细胞增多 B. 白细胞增多 C. 血小板增多 D. 血红蛋白增多
    13. 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
    A. 毛细血管 B. 淋巴管 C. 动脉 D. 静脉
    14.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同血管内的血流速度不同,按血流速度快慢排序,下面正确的是(  )
    A.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15. 毛细血管是实现血液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下列关于毛细血管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数量多,分布广 B. 由一层细胞构成 C. 管腔大,管壁厚 D. 红细胞单行通过
    16. 心脏中的瓣膜能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只能是(  )
    A. 心室→心房→动脉 B. 心室→心房→静脉 C.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房→心室→静脉
    17.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
    A. 交叉进行的 B. 同时进行的
    C. 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D. 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18. 某急救病人的血型为AB型,他失血过多需要输血,输血者的血型最好是(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19. 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量为(  )
    A. 50~100毫升 B. 200~300毫升 C. 500~700毫升 D. 800~1000毫升
    20. 人体能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如图所示的四种感觉中,分别通过眼和耳感知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据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初中生的近视率甚至高达71.6%。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能有效地预防近视;在眼球的结构中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
    A. 角膜 B. 巩膜 C. 视网膜 D. 晶状体
    22. 下列做法有利于眼和耳的卫生保健的是(  )
    A. 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B. 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
    C. 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 D. 阅读时应保持适当距离
    23. 自2020年6月起,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正确佩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该“生命中枢”是指(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24.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体 B. 神经纤维 C. 神经元 D. 大脑皮层
    2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 B. 反射弧 C. 兴奋 D. 运动
    26.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差三人组”完成既定任务返回地球。收到消息的家人们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此时他们体内分泌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  )
    A. 生长激素 B. 胸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27. 教育部“五项管理”中的睡眠管理,要求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在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量会明显增多,有利于生长发育。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A. 垂体 B. 胸腺 C. 胰岛 D. 肾上腺
    28.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活动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绿色出行 B. 植树造林 C. 节能减排 D. 焚烧垃圾
    29. 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硫
    30. 2022年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在“绿色奥运”的影响下,绿化城市、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逐渐深入大家的生活当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 人走不忘关电灯,手洗不忘关龙头
    B. 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用于浇灌植物
    C. 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入”装置,减少其白天开灯的数量
    D. 餐厅使用一次性木筷充当“公筷“和“私筷”,以确保饮食卫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如图为人体心脏结构和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壁主要由 ______ 组织构成,心脏的四个腔室壁最厚的是 ______ (填序号或名称均可),与其相连的血管是 ______ (填序号或名称均可)。
    (2)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泵”到身体各个部位,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 ______ 相适应的。
    (3)新疆大盘鸡是大家都喜爱的美食,其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
    32. 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人体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 ______ 构成。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 ______ 作用形成原尿。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血浆中的 ______ 成分几乎不能进入肾小囊腔中。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 ______ 作用。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排尿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调节了人体内 ______ 和无机盐的平衡。
    (5)若某人化验尿液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______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静脉
    (6)如果尿液在泌尿系统中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大量繁殖造成尿路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做法有 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33. “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中国“最美警察”李英江的不懈追求,下面是他工作中的寻常一幕,请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2] ______ 的曲度可以调节,最终在 ______ 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好,属于 ______ 反射(填“简单”或者“复杂”),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
    (3)“您好,请出示驾驶证”,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3] ______ 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图3是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若切断图3中的e,刺激a则会出现 ______ 。
    A.有感觉、无反射
    B.无感觉、有反射
    C.有感觉、有反射
    D.无感觉、无反射
    (5)李警官提示司机“切勿洒驾”,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 ______ 系统,导致判断能力降低,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6)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肝脏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这些器官伤害极大。你认为未成年人 ______ 饮酒。(填“能”或者“不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答案】B 
    【解析】解: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故选:B。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本题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答案】D 
    【解析】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确。
    B、青春期的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正确。
    C、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正确。
    D、近视高发是用眼不当造成的,不是青春期特点,错误。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掌握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但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选:D。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掌握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是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A正确。
    B、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饮食中长期缺碘引起的。B正确。
    C、缺钙时,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青少年易患佝偻病。C错误。
    D、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病症。D正确。
    故选:C。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种有机物,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营养物质的作用与缺乏时的症状。

    6.【答案】D 
    【解析】解:小红的弟弟吃西瓜,西瓜子进入的是消化道,所以,西瓜子的“旅行路线”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具体路线经过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选:D。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常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胃腺、肠和胰腺。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食物尽量多样化,粗细搭配合理。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A正确。
    B、新鲜的试管、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正确。
    C、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能够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多吃高能量食品会引起营养失调,甚至会造成肥胖症。D错误。
    故选:D。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和合理营养的注意事项。

    8.【答案】A 
    【解析】解:据表中数据可见: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
    故选:A。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乙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故选:D。
    如图模拟膈肌的示意图中,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气球瘪代表呼气。
    本题考查呼吸运动的有关知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通过呼吸运动,肺实现了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气体不断得到更新.

    10.【答案】B 
    【解析】解: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①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③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②两层的交界处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B正确。
    故选:B。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
    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应当充分了解血液的分层现象,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这一基础知识。

    11.【答案】B 
    【解析】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科考队员登峰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
    故选:B。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因此小黄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就医,通过验血会发现其血液中的白血病的数量会增多。
    故选:B。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此题考查了白血病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13.【答案】C 
    【解析】解: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数相等.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号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挠动脉.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脉搏在中医学上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脉搏的概念、产生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即动脉搏动.

    14.【答案】A 
    【解析】解: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速,一般是动脉流速最快、静脉流速较快,流速最慢的是毛细血管。A正确。
    故选:A。
    把血液由心脏送往全身各处取的血管叫动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血管是毛细血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5.【答案】C 
    【解析】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毛细血管适应物质交换的特点不包括管腔大,管壁厚。
    故选:C。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知道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
    故选: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此题考查的是心脏里瓣膜的作用。

    17.【答案】B 
    【解析】解: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如图所示:
    故选:B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人为划分的,它们在人体内是同时进行的.

    18.【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某某急救病人的血型是 AB型,当他受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时,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B型的血。
    故选:C。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9.【答案】B 
    【解析】解: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3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无偿献血的意义,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无偿献血原则及意义等内容。

    20.【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眼是视觉器官,能看;耳是听觉器官,能听;鼻是嗅觉器官,能闻;舌是味觉器官,能尝;皮肤是触觉器官,能感受到冷、热、疼、痛等。因此如图所示的四种感觉中,分别通过眼和耳感知的是:②好看、③好听。
    故选:B。
    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体能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感觉器官的功能。

    21.【答案】C 
    【解析】解:人体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
    故选:C。
    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2.【答案】D 
    【解析】解:A、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A错误。
    B、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这样会造成近视。B错误。
    C、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容易造成听力下降。C错误。
    D、阅读或看屏幕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D正确。
    故选:D。
    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眼的保健
    2、保护眼睛要做到
    (1)防止眼睛疲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工作。除了眼睛要有充分的休息外,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眼睛疲劳。
    (2)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适当的照明、良好的纸质、清晰的印刷、大小适当的字体、合适的桌椅高度。
    (3)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精细的近距离阅读,用眼距离保持三十五公分左右,每阅读四十分钟至一小时要休息五至十分钟。休息时不妨出去走走,看看远方,帮助肌肉放松。
    (4)减少近视的环境:多看远处,尤其现在实施周休二日,更可利用假日到郊外踏青。
    熟记眼和耳的保健的重要性。解答时从保护听力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23.【答案】C 
    【解析】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被称为“生命中枢”,C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对于脑的结构和功能,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24.【答案】C 
    【解析】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选:C。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25.【答案】A 
    【解析】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故选:A。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为在生活过程中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而后者为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关键是理解反射的概念,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26.【答案】C 
    【解析】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差三人组”完成既定任务返回地球。收到消息的家人们激动万分,心跳加快,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应,是出生后才有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即反射;感到心跳加快,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因此收到消息的家人们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此时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
    故选:C。
    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量加强、心跳加快,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

    27.【答案】A 
    【解析】解: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
    B、胸腺分泌胸腺激素,B不符合题意。
    C、胰岛分泌胰岛素,如不足会导致糖尿病,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人心跳加快、精神兴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掌握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以及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D 
    【解析】解: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植树造林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B不符合题意。
    C.节能减排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C不符合题意。
    D.焚烧垃圾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29.【答案】B 
    【解析】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不利的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故选:B。
    温室效应主要是指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CO2等气体,增强了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而形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
    此题考查大气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对应的物质,了解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答案】D 
    【解析】解:A、人走不忘关电灯,手洗不忘关龙头符合“绿色”理念,正确。
    B、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用于浇灌植物符合“绿色”理念,正确。
    C、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入”装置,减少其白天开灯的数量符合“绿色”理念,正确。
    D、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资源,不符合“绿色”理念,错误。
    故选: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

    31.【答案】肌肉  ④(左心室)  ①(主动脉)  功能  小肠 
    【解析】解:(1)(2)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④左心室壁最厚;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与左心室相连的是①主动脉。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其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肠液和胰液,可以消化多种物质。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
    (1)肌肉;④(左心室);①(主动脉)。
    (2)功能。
    (3)小肠。
    观图可知: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下腔静脉。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肾单位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  大分子蛋白质  重吸收  水分  A  每一天要喝适量的水(或有了尿意及时排尿、或不能憋尿等) 
    【解析】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成分几乎不能进入肾小囊腔中。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排尿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调节了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5)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小板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若某人化验尿液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肾小球。A正确。
    故选:A。
    (6)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做法有:每一天要喝适量的水、有了尿意及时排尿、不能憋尿等。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形成的过程、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和排尿及其意义。

    33.【答案】晶状体  视网膜  复杂  反射弧  耳蜗  D  神经  不能 
    【解析】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2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最终在视网膜形成视觉。
    (2)在生活过程中逐小肠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复杂)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好,属于复杂反射,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您好,请出示驾驶证”,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3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图3是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若切断图3中的e传出神经,刺激a感受器则会出现有感觉,无反射的现象。A正确。
    故选:D。
    (5)李警官提示司机“切勿洒驾”,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的大脑和小脑,导致判断能力降低,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6)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肝脏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这些器官伤害极大。未成年人的一些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不能饮酒。
    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
    (2)复杂;反射弧
    (3)耳蜗
    (4)D
    (5)神经
    (6)不能
    图1中的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视神经;图2中的1鼓膜、2听小骨、3耳蜗、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图3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脊髓白质、d效应器、e传出神经、f神经中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脑、脊髓耳和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及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关试卷

    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